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影视作品最高形态的纪录片,因其记录真实的社会认知价值、历史文献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拥有了其他新闻产品和艺术作品无法企及的国际传播力,成为构建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以及传播本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跨越意识形态和文化障碍,进行跨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新世纪以来的10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中国  相似文献   

2.
梁琨 《传媒》2018,(1):37-39
大力推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我国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的表现.国产剧的海外输出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占据着重要地位,已成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策略.中国电视剧从20世纪80年代走出国门,在树立中国形象、推广中国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相比欧美、日韩的电视剧,我国国产电视剧的海外传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我国海外传播的电视剧当中,历史剧作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剧作题材,让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观众领略了中国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历史典故、时代变迁,如《三国演义》《宋庆龄和她的姐妹们》《铁齿铜牙纪晓岚》《雍正王朝》《三国》等,广受好评.  相似文献   

3.
李羽 《传媒》2019,(15):67-69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取得了飞速发展,在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地位上不断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种种挑战,通过大众传媒塑造国家形象、获得国际认可和文化认同,是中国维护国家利益的必然要求。纪录片作为一种能够展现本国文化、传播意识形态、增强国家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时代,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和意识形态载体,影视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传播国家文化、构建国家形象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担任起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重任,正在变革和转型中的中国影视业开始更多地参与全球竞争,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目前,中国影视剧在国际上主要有四块目标市场:亚太市场、以北美为主的美洲市场,以及欧洲、非洲市场。本项调研立足拉丁美洲市场,通过发放网络问卷,重点调查拉美观众的观影渠道、观影频率、对中国影视作品的评价等几项指标,研究分析中国影视作品在拉美市场推广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中国影视作品在构建国家形象、提升国家影响力方面起到的作用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中央和省委、省委宣传部关于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维护队伍形象的要求,我们联合制定以下自律公约:一、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决拥护四项基本原则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工作。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宣传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封建王朝的土司制度源于唐、盛于明、亡于清,是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管理的一项民族政策,可视为中央王朝强化周边民族国家认同的一种制度化形式。丽江木氏土司家族自元代受封"茶罕章宣慰司"始,至雍正元年改土归流,传世约23代,共470年,在其辖区内享有高度自治权,享有此权利的基础上要对中央王朝承担一定的义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木氏土司始终认真履行自己的应尽职责,按时朝贡、接受王朝封赠、  相似文献   

7.
常江  王晓培 《现代传播》2015,(4):102-106
本文使用"再现"理论与叙事学方法,对近年来西方主流电视媒体制播的11部(共24集)以"中国崛起"为题材的电视纪录片进行文本分析,尝试解读西方主流电视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加以建构的意识形态机制。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之上,勾勒西方电视纪录片对中国形象的主要叙事模式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在特定的国际社会与文化语境之下对其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8.
韩剧作为韩国文化输出的主要渠道之一,渗透着政治制度、文化价值和国家形象的无形感召力,是软实力传播效果的具体体现。即作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韩剧,无论传播内容还是演艺人员都潜移默化地承担着韩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使命。韩剧不只是扩大了韩国的国际影响力,也使韩国跻身于世界文化产业强国之列。  相似文献   

9.
黄华 《今传媒》2012,(1):22-23
随着公民对知情权、信息自由的关注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信息壁垒,政府发言人就成为联系国家和国际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和中介。由传统修辞者演变而来的现代发言人,其"施事话语"的效力是国家政府"授权"的,国家的"象征性资本"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作为政府代言人的话语的权威和有效性。而发言人的个体修辞能力和个人形象又反过来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二者的关系是互为的。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多元文化交融的当下,作为社会文化形态之一的出版文化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问题亟待澄清。在梳理文化、意识形态及其关系之后,可以看出,出版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密切关系总体上表现为出版文化对意识形态的形塑与意识形态对出版文化的现实制约,因此出版文化难免不被"意识形态化"。出版文化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给我们以启示:出版文化发展理应是出版文化多样化与意识形态一元性的辩证统一;失去了多样性的出版文化就不会有活力,但否定意识形态对出版文化发展的一元化指导,出版文化就会丧失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电影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塑造、传播国家形象的作用日益突出。然而,在西方文化强势输入下,影视中中国国家形象在自我构建与顺从他者视域中博弈。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视角,分析新世纪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华语电影中构建的多种中国形象,研究反"他者"与"自我他者化"的倾向,探讨电影创作在解构或建构西方既定权力话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六大以来,和平发展成为我国外交政策的主题。加快步伐融入全球化轨道,增进与国际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合作,为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是当前我国外交战略的根本任务。我国在国际信息传播中长期处于劣势,加之长久以来与西方国家在政治、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导致我国国家形象在西方国家的歪曲和误读。这种歪曲和误读势必影响中国在国际中的形象、地位和影响力,影响我国的改革和发展。因而,国家形象的塑造是我国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于国际新闻而言,客观并非其第一准则,而是有筛选和目的性的,这是一种国家文化输出的手段和一个国家国际影响力的体现。国际新闻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国际新闻对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的作用不同。就国际新闻信息发出者而言,国际新闻能起到以下作用(1)就国际问题设立议程和影响国际舆论;(2)给本国或外国树立形象;(3)输出文化价值观。传播是行使权力的一个重要工具,不仅在国内如此,这种说法同样适用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因此,国际传播对于国际权力政治有十分重要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宣传思想战线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战线,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中承担着极其重大的责任。当前,必须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一、提高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能力,不断增强理论工作的创新性和说服力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立党治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正确方向,提…  相似文献   

15.
沈鲁  王杰祥 《青年记者》2017,(20):80-81
美国利用其影视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通过价值观念输出,将本国的意识形态传播至他国.用文化战略配合实现国家利益一直是美国文化输出的重要手段.2016年,美国TNT电视台播出的战争剧《末日孤舰》把时间设置在“世界末日”后,将中国作为假想敌,讲述了一艘美国驱逐舰为恢复世界秩序、致力世界和平而与恶势力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故事.该剧反映出包括美国的政治理念与社会价值观在内的一系列主流意识形态的诉求,形象化地凸显出美国国家核心价值,并以某种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对“他国”形象进行“另类”书写.  相似文献   

16.
从新闻客观性看中美两国报纸如何报道对方国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可 《新闻大学》2000,(2):27-30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而美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号经济大国,其国际地位仍受到人们关注。但是由于政治、文化和思想意识形态的差异,中美两国的关系的发展总是不那么顺畅。特别是台湾问题,50年来一直左右着两国间的关系,成为引发两国矛盾的最敏感的问题。正因为如此,中美两国的报纸如何报道对方国家正日益成为研究的焦点。不少中美学者运用内容分析法来探讨中美两国媒体在报道对方时所运用的报道手法,因为媒体的报道往往能折射出两个大国的国家形象和关系现状。 本文将从新闻的客观性的角度来研究中美两国间的新闻报道现状,并分析其报道手法和成因。  相似文献   

17.
正使用英语作为传播语言,对提高国际传播地位,塑造国家良好形象,充分发挥媒体对外传播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党的十八大后,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际影响力,直接关系着我国的国家利益、国家形象、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也是当前媒体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多年赓续传承,历久弥坚,这种生命精神就是中国文化得以长期稳定发展并绵延不绝的内在动力和永不枯竭的思想源泉。由于种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制约,中国文化在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征程中依然存在输出不畅、表现缺失、认同乏力等现实问题。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当今世界,在实施媒体"走出去"的战略当中,中国媒体要坚持"中国立场,国际表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弘扬中国精神,构建中国国家形象和文化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和中国文化的辐射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视剧的国际传播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 《今传媒》2011,(9):59-60
电视剧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对内来说,它是人民群众的的重要精神食粮,对外来说,它也是文化产品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递中华文化,塑造国家形象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我国是电视剧生产与消费大国,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电视剧"走出去"的现状并不乐观。在传播策略上,电视剧的国际传播应该把握世界化与民族化、全球化与本土化、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艺术陈述的置换等策略上的关系,才能更好的促进出口,才能对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作出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赵亦楠  胡泳 《青年记者》2012,(19):86-88
“世界是平的.”当这一观点逐步从一种富有洞见力的先见变为全民常识时,国际传播活动也在媒体、传媒集团、乃至国家的传播战略中占据愈发重要的比重,关系着从市场到国家形象、软实力等一系列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在国际传播活动中扮演着信息与文化的输出者角色,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长期处于文化逆差状态,对文化帝国主义的警惕不断升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