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和<四库全书总目>作为我国官修史志目录学著作中的三座里程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的学术流变.通过考察三部目录学著作对道家文献尤其是<庄子>相关文献的收录情况,我们可以对<庄子>在古代较为复杂的传播与接受历程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张娜  马红娟 《兰台世界》2013,(23):155-156
《法经》是我国历史上现存下来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古代法律典章。文中较为详尽地阐述了我国古代法律规章,包括立法沿用的思想以及立法采用的体例,对我国法律的完善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老子》--道家学派的开山之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开山之作.道家思想源远流长,其创始人是春秋末年的老聃.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相似文献   

4.
李萌 《大观周刊》2012,(27):299-300
纵观我国古代音乐思想史的大发展,先秦诸子百家争相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为古代音乐思想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中,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是重要的学派之一。虽然老庄对待音乐的态度是反对的,但其中的思想也有其先进性与可塑性。其思想与刘安所著《淮南子》中的道家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老庄的哲学思想,在两千多年前是非常可贵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先秦道家典籍《庄子》在世界各地流传较广,有多种语言的注本和译本出版发行.在东亚文化圈内,《庄子》传播起步最早、影响最大,其中日本、韩国不仅保存了许多《庄子》汉语古本,而且各种形式的译本和注本也最多.在西方国家,由于传教士等文化交流群体的译介,《庄子》的注本和译本也不断增加,甚至一些小国都有自己的《庄子》译本,如瑞典、波兰、匈牙利等.有些国家和地区的《庄子》出版情况亟待调查和研究.研究《庄子》国外传播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规划翻译和出版,这是中国典籍《庄子》走出去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说服传播活动高度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源头与缩影。在这一时期,先秦诸子游历各国,试图通过游说的方式使君主或权臣接受自己的治国理政主张。频繁的说服传播实践与大量典籍的诞生使中国说服传播理论在先秦时期萌芽并得以发展。其中,道家学派的老子所著《老子》(又名《道德经》)一书,虽体现了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与独特的政治哲学,但更重要的是蕴含了几千年前富有中国特色的传播主客体认识、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技巧等传播学范畴的内容。可以说,老子在一定程度上对说服传播已有了深刻的认识与见地。本文从传播学角度考察《老子》,审视并总结老子的说服传播思想,把握其思想的当代价值与意义,以期对构建系统化的且独具中国特色的说服传播理论体系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王冬杰 《兰台世界》2012,(18):47-48
庄周是我国先秦百家争鸣中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南华经》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对后世影响巨大。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立足于《南华经》研究了庄周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道家的审美理想是建立在崇尚自然的基础上的。《庄子》一书丰富和发展了老子的自然论,反复强调自然天性,崇尚自然真情。本文从朴素而天下莫与之争美、法天贵真、雕琢复朴三个方面,论述了《庄子》崇尚自然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9.
杨亚博 《今传媒》2016,(9):164-165
考察相关记载,我们发现,褚遂良抄录《阴符经》一事疑点重重,其事有无尚不能确断,而对《阴符经》流传之版本比较后则发现,即便褚遂良抄录过《阴符经》,也不可能是现存的大字本,此帖真伪由此可定。另外,综合考察此《大字阴符经》版本出现的时间及相关文献记载,可发现是帖出现的时间极可能比南宋初题名褚遂良的另外两种《阴符经》更晚,其作伪的年代上限不会早于南宋,甚至有可能更晚。  相似文献   

10.
《庄子》内七篇是庄子亲笔所写,其中的动物、植物、无生物,都会说话、具情感、有思想;圣人、君主、历史名人,都被奚落调侃、无情挖苦。分开看,是小故芋、大道理的文学段子;合起来,是角色丰富、高潮迭起飾哲学戏剧。由于庄子的独特写法,内七篇的文字、意义都极其难懂。  相似文献   

11.
《档案管理》2007,(3):80-81
《周易》,又名《易经》,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一部哲学专著.内容包括经、传两部分: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艾,附卦辞、艾辞为经;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称十翼为传.  相似文献   

12.
先秦道家在中国哲学的生成、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独特的影响,它是中国哲学掘之不竭的思想资源。历代学者对老庄文本的持久性热情,以及新的黄老简帛文献的出土,更吸引了当代学者们对先秦道家的关注和研究。对于先秦道家,从出土文献的考证到内容的分梳,从范畴的厘定到研究方法的更新,从思想渊源的揭示到其哲学地位的评定,人们都从不同的侧面作了充分的揭示。因此,任何研究先秦道家哲学的人,都无法回避它是既被充分研究,又是问题丛生的这一事实,这无疑加大了研究该领域的难度。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当代中国哲学丛书”中,朱哲…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就由《庄子·秋水篇》引发出的种种思考,从《庄子·秋水篇》哲学思想与古代跳水游泳竞技技能的发展、古代跳水游泳挑战极限精神等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庄子哲学及《庄子》文本研究历来部很活跃。《庄子》文本蕴含着开阔的思想空间、多元的问题阈,它逻辑与诗性交融的表达方式,吸引着历代学者不断进入这个意义的世界。研庄者,既要对庄子哲学的核心范畴“道”进行理性的分析与周延的推理,把握其内、外、杂篇的逻辑体系与内在脉络,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来讲道家文化的兴起。首先我们要知道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如果不了解他,无从谈这个话题。在1910年的时候,有一位德国学者写了一本书叫《老子》,他在这本书的前言中这样说:“也许在老子的时代并没有人能够理解老子,而在我今天写书的时代也还没有真正认识老子,老子属于未来,将来会有人理解他的思想。”今天离他这本书已经将近一百年了,现在能不能说我们已经懂得老子、理解老子?我觉得我们正在向这个目标努力,当代道家文化的兴起,就是试图从新的时代去认识和理解老子。  相似文献   

16.
谭宝刚 《兰台世界》2009,(11):59-60
《汉志》到《隋志》所录道家文献的变化表明,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方面是黄老学衰落,大量道家典籍失传;另一方面,老庄学兴盛,注解《老子》、《庄子》的作品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书目,<七略>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从"最一般"的视域阐述文化的本质、功能、起源和走向,实现了从文献秩序向文化秩序的目录学飞跃,从而也构成了具有典范意义的文化哲学类型.<七略>作为文化哲学的学科合法性是由其存在和产生的社会历史前提、哲学认识论前提以及学科建设的逻辑前提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汉志>到<隋志>所录道家文献的变化表明,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方面是黄老学衰落,大量道家典籍失传;另一方面,老庄学兴盛,注解<老子>、<庄子>的作品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9.
胡康华 《今传媒》2015,(2):154-155
"我们怎样渡过自己的一生?我们如何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是现代伦理学最为重要的哲学命题,也是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无法回避的生命抉择。早在公元11世纪时期,维吾尔族著名诗人和学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在他创作的维吾尔族古代的文学经典巨著《福乐智慧》中,对幸福的来源,如何获得幸福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做了极为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对于现代社会与精神文明建设,都有深远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历史上,“无为”与“有为”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时代,《庄子·大道》称:“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孟子则说:“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道家的“无为”与儒家的“有为”在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始终各擅胜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