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东北鼠疫流行 20世纪初叶的1910年10月下旬,在中国东北边陲小镇满洲里出现了第一例因染肺鼠疫而身亡的命案.时隔不久,被喻为"死神"的肺鼠疫传染性疾病从边陲小镇向外迅速蔓延,严重的疫情不仅肆虐着东北三省,且有袭进京师、中原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如果举出2007年媒体报道的关键词,"黑砖窑"事件一定会是其中的一个.从5月19日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播发了由记者付振中(本文作者之一)采制的连续报道<罪恶的黑人之路>第1期,到7月下旬随着有关责任人的查处动态消息的报道暂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3.
封华  王晶 《兰台内外》2020,(12):22-22
在100多年前的东北发生了一场席卷东北,波及河北、山东等地的大型鼠疫。一时从城市到乡村都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东北大鼠疫不仅造成了当时人民的大量死亡,而且带来了生存压力及经济生活的全面恐慌。这场鼠疫被称作“20世纪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流行性鼠疫”,卷走了6万余人的性命。吉林省方志馆馆藏的《吉林新志》、《农安县志》(民国)等地方志书对1910—1911年农安县鼠疫疫发的状况及省、县组织防疫、救治等情况有详尽记载。  相似文献   

4.
人类自出现于地球的第一天起,就处在时时刻刻与病菌的斗争中。人类一次次地征服一些疾病,而病菌也一次次地变换“手法”,维护自身的生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艾滋病也会被驯服。 鼠疫 1348年是欧洲历史上鼠疫最猖獗的一年。乔万尼· 薄迦丘在《十日谈》中描述:此病夺去了下层阶级及大部分中产阶级中病人的生命,佛罗伦萨全城每天死亡的人数以千计……19世纪,法国细菌学家耶尔森及日本细菌学家北里柴三郎证实了老鼠是传播鼠疫的罪魁,之后人类制成了治疗鼠疫的血清。几百年后的今天,鼠疫基本被消灭。  相似文献   

5.
正清末,华南地区爆发了一次大规模传播的鼠疫,受影响者众,死亡数字惊人。在英国皇家海军当年的年度报告中,讲述了鼠疫传播到香港的过程:"香港出现严重的鼠疫疫情是在1894年的5月,刚过了一个中国的大时节。当时90公里以外的广东自从2月开始就不断有鼠疫发生,导致的死亡人数多达6万人。审视香港的疫情,无疑是传自广东;而广东的鼠疫,却可能源自云南。"(1)香港900公里以外的云南省,每年都受到鼠疫威胁。到1894年初,距离香港400公里的北海也发生  相似文献   

6.
媒介的发展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自我监督和自我认识的产物,媒介世界是对现实的反映,为现实服务的。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现实世界为媒介世界的存在提供依据,媒介世界对现实世界造成影响,而媒介真实也是对客观真实的反映,是虚拟的、片面的、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而客观真实则表达已经存在的。不因人的思想变化而变化,"媒介真实"与客观真实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媒介真实"客观上反映了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包括地方志所附地图在内的官方绘制的大量地图,结合地方志和族谱等乡土文献考证广州府番禺县茭塘司境内的"莲花山"及其上的塔、城之名从明代中后期到民国后期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文章指出,明代中后期,该山因"石蛎"附生而名"石砺";清康熙到乾隆年间,因山上有石状如狮子,故名"狮子"或"狮石"并与"石砺"之名并行;清同光年间以来,"莲花"之名出现且与"石砺"之名并行。清末到民国后期,"莲花山"在官方绘制的地图上被作为整座山的总称,而"石砺冈(山)"则只标示在莲花山主峰的位置上,被作为局部景观名称来处理,而"石砺冈(山)"之名仍广为流传于邻近乡村,继续作为整座山的俗称。同时,山上的塔康熙年间已出现"浮莲塔"一名,与"狮子塔"之名并行,到乾隆以后改称"石砺塔",再到道光年间由地方改名为"莲花塔"与"石砺塔"之名并行。而山上之城,则于康熙年间始建,乾隆年间名为"莲花城",之后就一直没有更名。20世纪80年代以来,"莲花山"及其上的塔、城全部被命名为"莲花",成为"番禺莲花山旅游区"的主体部分。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下的低碳会计信息披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全球范围内不断掀起保护环境的热潮,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低碳经济"等一系列新概念也由此产生。"低碳"既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人类的自我救赎。而也正是由于"低碳经济"理念符合我们追求完美的理想和防患于未然的原则,"低碳"在理念层面上已经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  相似文献   

9.
2002年3月8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公布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共48件(组)档案文献入围,其中"纳西族东巴古籍"以整体文献群的形式入选. 2003年,"云南省丽江纳西族<东巴经>手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相似文献   

10.
正吴晓波,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常年从事公司研究。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中国青年领袖"。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5月27日的明道大会上发表了题为"把世界交给80后"的主题演讲,干货很多。他回顾了中国商业社会的历史,总结称,"一代人重要的使命就是把上一代人干掉,只是干掉的方式不一样而已。"而今中国的商业世界在开始发生变化。过去富豪榜上的主力军,即财富最多的人群,"80%是1962-1975年的那波人",而他们将逐渐被80后、90后取代,互联网时代的创业者已经逐渐成为80后,这些人也正在重塑中国的消费模式、流通模式、创业模式甚至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正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建设百废待兴,同时也面临着多种疫病流行和肆虐的严峻考验。据1950年9月政务院第49次政务会议上的报告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全人口的发病数累计每年约一亿四千万人,死亡率在千分之三十以上,其中半数以上是死于可以预防的传染病上,如鼠疫、霍乱、麻疹、天花、伤寒、痢疾、斑疹伤寒、回归热等危害最大的疾病,而黑热  相似文献   

12.
这本《白雪乌鸦》,封面铺着素白底色,青黑的乌鸦羽毛像半个异化了的向日葵压了上去,腰封上写到"重现哈尔滨大鼠疫生死传奇"。文本内容上,小说描述的是"一百年前爆发在哈尔滨傅家甸(今道外区)的那场大鼠疫",行文风格正如这本书的名字——《白雪乌鸦》一般舒缓宁静。与她以往的文字一样,让人读来舒服。  相似文献   

13.
太平洋战争中,日军守备队撤出基斯卡岛,被认为是极其成功的奇迹般的战例。日本海军舰队趁着浓雾,轻松地钻过美军的包围网,把5200名守备队全部救出。而在宝岛上留下的写有“鼠疫患者收容所”的标牌,给登陆的美军造成巨大威胁,上演了一场活话剧。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浙江的“鼠疫”防疫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存灵 《浙江档案》2003,(5):40-40,44
今春以来,突如其来的“非典”的确闹得国人人心惶惶,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和政府防疫能力问题。60年前的浙江大地,也正是鼠疫等病菌横流肆虐,弄得人人自危。不过,那时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是一群披着白衣大褂,干着与医生天职相反的罪恶活动的恶魔——日军细菌战部队人为制造的灾祸。今天,让我们回顾一下当时是如何进行鼠疫防疫战的,这也许对我们今天的抗“非典”斗争有所借鉴。鼠疫,俗称“黑死病”,又被称为“一号病”,是可怕的烈性传染病。14世纪,这一“黑色疫魔”的足迹曾踏遍了欧洲大地,夺走了2500万人的生命,占…  相似文献   

15.
杨绎 《图书馆杂志》2012,(9):29-32,37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人们早已从"信息匮乏"发展到了"信息爆炸"的时代。作为信息基础的数据无论从量上还是自身特点上也在不断发展,"海量数据"的说法由来已久,而在近两年,"大数据"(big data)逐渐成为一个热词,本文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出发,以国内文献为研究基础,以关键词分析为主要方法,对"大数据"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法四种,是中医的诊断依据,它强调通过观察、综合、分析、归纳来认识疾病的临床表现的全过程。在现代社会,"望、闻、问、切"已不再限于是中医诊法了,它已被运用到各行各业中,对编辑工作来说,"望、闻、问、切"同样是对编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9,(12):85-98
全球没有任何一家影视公司到人均GDP位列全球倒数第三的马拉维发行电影,然而考察发现,全球影视作品却广泛存在于马拉维,包括广大农村地区。针对这一现象,文章采用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结合"第四世界"、"低端全球化"等理论,对马拉维农村录像厅这一"低端"媒介实践的相关议题展开讨论。文章认为,"第四世界"并未脱离全球体系,而是通过"低端全球化"与全球体系保持密切联系;"低端全球化"是全球媒介流动的有益补充,"第四世界"正是通过"低端全球化"得以接触"廉价"的全球影视"时尚";而身处"第四世界"的底层观众似乎无能力和意愿读取全球影视背后的主流价值观,从而导致他(她)们可能再度脱离"全球"。  相似文献   

18.
一、鼠疫的爆发及东北亚的国际形势清宣统二年(1910)中国东北爆发了大规模的鼠疫,其影响之深远、破坏程度之大实属近世所罕见.鼠疫最开始发生在俄国境内.早在1908年左有,俄国就时有发生.很多怀疑感染鼠疫的中国人都被驱逐至中国境内,鼠疫逐渐开始在中俄边境蔓延并在东北内地爆发.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5,(10):53-56
"两会"历来被看作中国改革开放的"风向标",从新闻传播的角度衡量,"两会"具有政治性强、关注度高、信息量大、涉及面广、节奏紧凑的特点,这也意味着,"两会"上的哪怕极小的信息一旦经由媒体误读而传播出去,都有可能对公众造成误导。本文依据笔者连续10年参加了全国"两会"的报道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对"两会"报道中"禁"与"忌"的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不仅是方法论的需要,也是价值观需求。  相似文献   

20.
网络的发展使媒介世界发生了一次颠覆性的革命,"下岗"后的"把关人"和"见异思迁"的受众(数字化媒体用户)正面临着各自的新问题,网络资讯人将成为昔日"把关人"再就业的主要方向,而实现数字化涅槃后的大众传媒也有着与传统把关人之"Gate-Keep"完全不同的新功能:"Heads-up Displays"(智能显示)。作为一种全新的数字化时代的媒介功能理论,"Heads-up Displays"(智能显示)无疑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和完善(毕竟任何比喻都是跛脚的),但它对于当下正在进行中的传统媒体之仓促而落寞的转型,无疑具有一定的参考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