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历史名著,它不仅在史书领域独树一帜,而且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左传》的文学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善于记事和善于写人两个方面。《秦晋淆之战》作为《左传》中的杰出篇章,非常典型地、完整地体现出《左传》的艺术特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秦晋淆之战》就象一个《左传》艺术的“微雕”,如果我们把它加以“放大”——对它的写作艺术进行一番剖析和探讨,就可以更为清楚切实地了解《左传》在叙事、写人两个方面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2.
后世对汉人所说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问“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的具体所指。意见不一。此文在前人论证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考证和落实。认为是汉代《左传》研究者通数《春秋》《左传》二书的结果。同时是对姚曼波女士《再论孔子作《左传》蓝本》(载《聊城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的答复。姚文说“惟独《左传》恰合‘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之数”。是孔子作《左传》的“铁证”。此文指出,姚文对“弑君”、“亡国”的论证没有界定。并且背离《左传》的相关论述。一再随意取舍。拼凑数据。论证又异常草率。姚女士是古今提出孔子作《左传》的第一人。她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低估了两千年来的学人,高估了自己。姚文的论证存在严重偏差。强烈的主观愿望。使她不顾事实。一再提供不实之证。她所谓孔子作传是“先秦以来全部典籍……证明的铁的事实”,足以引发人们思考。这等于说,两千年来的学人对于“全部典籍”中无所不在、唾手可得的“铁的事实”。竟然个个熟视无睹,只有她一人“敏锐地”出来揭“秘”,这绝对背于情理。事实是,她至今没有提出任何可信的证据。她的“考证”不合于学术规范,她的选题不具有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相当长的时期以来,人们一直用迷信来说明历史,而我们现在是用历史来说明迷信。──—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中国有一种特殊的文史相宫现象,这决定了我们今天在历史中寻找文学的迹象。本文旨在论述《左传》中“梦描写”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效果,揭示“梦”在《左传》中所起到的而又是作者始料不及的文学作用。表现人们精神活动和心理状态的“梦描写”,以它既定的实在的生活形态,作为影响人们身心活动的一个动因出现在《左传》的记事中。这不是作者的首创,而是与历史的渊源以及当进的文化氛围密切相关的现象。在《诗经》和《周礼》中,…  相似文献   

4.
李小山 《语文知识》2012,(2):127-129
《〈左传〉赋诗研究》一书是近年来春秋《诗》学研究方面的一部力作。该书把握了学术发展趋势,对《左传》赋诗这一文化现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专题研究,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各国的赋诗活动、《诗》学风尚、文化意蕴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与宏通的文化史观。  相似文献   

5.
从探索规律到阐释文化 ——教育史研究的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史学具有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双重属性,它不仅探索教育的演化规律,也揭示人类教育活动的文化意蕴。多年来,国内的教育史研究,存在以科学探索取代人文阐释、重“西学”轻“中学”、知识结构失衡、研究成果影响不广等局限,损害了自身的学科价值。为了走出学科发展的困境,教育史学应从探索规律扩展到阐释文化。这一新的研究路径,要求“科学”与“人文”并重,扩大学术文化视野,树立教育史研究的整体观和全局观,“通”、“专”结合,从逻辑论证走向价值重构。  相似文献   

6.
刘师培是中国近代古文经学大师,革命派营垒中的理论家。他的《左传》学既以精深的学养为根基,因而具有很高的学术“含金量”,同时也折射出了他那个时代特有的政治文化意蕴。对于20世纪初叶与“疑古”相对立的史学流派的形成,尤其对于钱穆的《向歆父子年谱》,刘师培的《左传》学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综合20世纪50年代至今,各个历史时期中的学术语境和叙事学理论的发展状况,从文体、情节、人物三个方面对《左传》叙事研究文章进行归纳,揭示出《左传》叙事研究的思路和成果。  相似文献   

8.
《左传》中有不少自杀描述值得关注。其类型大致可分为:尽忠、死节、绝望三种。从美学的角度看来,《左传》中的自杀描述,大都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如果运用心理学,尤其是精神分析学中的“内射作用”与“死亡本能”等理论,对其加以观照,可以对自杀者的自杀动机作新的诠释。从文化学等角度探讨《左传》中的自杀描述,可以更进一步揭示其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9.
先秦原典文献《左传》存有大量用诗记录,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其用诗目的也呈现知志、观风、言事、述理的多样化特征,是《左传》区别于其他先秦文献而独具自身文本特征的重要表现。从《左传》“君子曰”类史评用诗可以看出,《左传》频繁引诗用诗实际是先秦儒家“以诗论政”思想的结果。若进一步追溯《左传》这一儒家用诗思想倾向的根由,实际是《诗》具有理论价值与阐释弹性的特点而担负着政治语言功能使然,是周代“立言不朽”的礼乐文化传统对各级贵族政治场合用语的现实需求所致。  相似文献   

10.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张群博士的最新力作《左丘明与〈左传〉》一书严格遵循了学术质量、文化品位和普及大众相结合的撰写原则,力图运用通俗平易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左丘明的生平和《左传》一书的思想倾向、创作特色和文化价值,阐述《左传》这部上古文化典籍对中国经学、史学、文学、军事学等领域产生的深远影响,以使读者对左丘明其人其书有一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晋代杜预所作的《春秋经传集解》 (后人简称之为“杜解”或“杜注”) ,是现存唯一完整的《左传》古注。清代学者们从义理和考证两个方面对《左传》杜注进行了臧否 ,其作品数量之多、涉及方面之广与考语分量之重 ,都超过了前代。清儒对于杜注既有所舍又有所取 ,在取舍中把注释《左传》的水平提高了一大步 ,尽管他们对杜注的某些批评今天已经被证伪。从这一意义上来说 ,清儒不仅是杜注的批评者 ,而且是杜注的继承者与发扬者。总之 ,在清儒的臧否中 ,《左传》杜注经受住了最严峻的考验 ,显示了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和不可动摇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2.
《左传》以“君子日”的形式提出了“《春秋》五例”,即“《春秋》笔法”的内涵,开了学者研究此理论的先河。在考察孔子“笔削”《春秋》及《左传》传《春秋》之后,便能全面地认识“《春秋》笔法”属辞比事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判断系统,并能准确概括它的寓褒贬于一字之间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高方学术新著《〈左传〉女性研究》做了简要评介。评价该书是一部从女性研究为视角的专注文本、史论结合、雅俗共融、生动活泼的学术佳作。其对左传女性史的探索,具有独特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4.
《左传》是中国叙事文学的起点和开篇。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要素有情节(讲什么)———演进(怎么讲)———视角(谁讲)。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强调“故事情节化”,最早就是从《左传》开始的。《左传》通过揭示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把史实情节化。中国叙事文学受儒家、道家之“道”的影响,即要说明事件发展过程的来龙去脉、因果关联、来由根据。事件发展过程中的“突转”还是“发现”等,都要有“道理”贯穿其间,都有因果关系使其联系起来,成为一个由主旨贯穿的整体性情节。中国古代叙事文学顺时序的演进多,《左传》的叙事按自然时间演进的占了绝对多数,这主要是受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守时、顺时观念的影响。《左传》标示时间按照年、季、月、日的顺序进行,这是中国文化的“以大观小”法在起作用。《左传》的叙事视角是史官的视角。史官的叙述视点处在“真”与“幻”之间,“隐幽”与“直笔”之间。  相似文献   

15.
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是一部在《春秋》、《左传》标点、注释、整理与研究等方面都做出很大贡献 ,因而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训诂力作。但是 ,无庸讳言 ,该书在注释方面也间有可商之处。本文试对其部分《左传》注释提出商榷 ,并加以补正 ,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左传》在唐代前期备受尊奉,但“安史之乱”后,“新春秋学”的核心人物啖助、赵匡却独尊《春秋》、贬抑《左传》。二人均围绕“礼”对《左传》进行了诸多批判,为了各自理论的需要,二人在批判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逻辑,这主要源于二人对唐朝动乱根源认识的不同。梳理清楚这个问题,不仅能让我们更透彻地认识“新春秋学”派的理论体系,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认识唐代《左传》学史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7.
《左传》不仅是一部反映我国春秋时代社会面貌的杰出的历史著作,而且是一部“腴辞润简犊”,“美句入咏歌”(引自刘知几《史通·杂志上》)的精采的史传文学,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它对以后叙事散文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晋代范宁《谷梁传序》说“左氏艳而富”,唐代韩愈《进学解》也说“左氏浮夸”,所谓“艳而富”,所谓“浮夸”,正是《左传》富于形象描绘和应用夸张手法的艺术表现,标志着它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殽之战》是《左传》描写战争的名篇之一,在写作上很有代表性,它有以下的鲜明  相似文献   

18.
《左传》虚饰与史官叙事的理性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传》虚饰,包括杜撰情节、修饰人物语言、描写细节和场面,也包括史官对不同来源的材料的自由组合。这些载录中都包括了史官的想象、选择等主观性因素,是前所未有的。《左传》虚饰并非出于文学的目的,而是为了追寻事件中的道德意义,符合当时的“实录”观念,是叙事理性化的一个必然阶段。史官对人物德性的重视、自我在场的道德实践以及立言之志等,都必然会导致虚饰的产生。《左传》是史官的“传闻”之史,它与“典策”文献相互支持,而《春秋》笔法对《左传》的虚饰有着直接的影响。此外,“传闻”之史较为自由的传播、载录方式,也为虚饰提供了条件。虚饰将巫史文化中的神秘审判,转变为现实社会的道义审判。  相似文献   

19.
对马克思《资本论》的解读,只有以其中的资本理论和价值理论为两个“理论硬核”,才能科学全面地揭示出马克思主义的资本理论中所蕴含着的哲学和经济学的双重逻辑主线,从学术实践上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及探寻’马克思主义的资本理论实现现代性嬗变的路径。在当代中国,贯彻“资本理论的现代性”,首要的是将这些逻辑的关节点的理论内容转化为促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的理念,从而倡导尊重劳动、创造价值、发展积累与促进资本合法运动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以来,学术界关于《左传》成书的讨论,一个最大的成果是否定了刘歆伪造说,而肯定其成书于战国时期,部分学者甚至认为成书于春秋末年。在研究方法上则体现出“走出疑古时代”的倾向,一些出土文献如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等受到学者关注。关于《左传》的作者,学术界提出左丘明、子夏、吴起、鲁国左姓人等不同说法,但多数学者倾向认为是左丘明,同时又指出《左传》的编撰经历了一个过程,左氏后人和孔门后学可能都参与了编撰,这种研究方法明显体现出“释古”的特色。关于《左传》是否传《春秋》,学术界也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一次成书”说、“二次成书”说等不同观点。学术界关于《左传》的讨论往往和《国语》联系在一起,学者围绕《国语》与《左传》是否同为左丘明所作,《国语》成书时间在《左传》之前还是之后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