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今年5月,国内最大的交友网站——世纪佳缘在纳斯达克上市,其创办人龚海燕身家已达7千万美元。这个标榜“最严肃的婚恋网站”的网站,其同城活动覆盖了105个城市,千人以上规模的活动已组织超过百次。截至今年,其注册会员已超过4500万人。 然而,这个风光无限的“网络红娘”背后,其实隐藏着很多不堪的故事。 在百度输入“世纪佳缘诈骗”,可找到超过14万条结果,内容包含新闻链接、诈骗投诉、受害者论坛声讨等等内容。 世纪佳缘的乱象又何止“诈骗”。消费陷阱、天价猎婚、强暴丑闻、酒托闹剧、性交易、会员集体起诉……在记者调查中,关于世纪佳缘的种种,开始变得不再那么“浪漫”和“严肃”。  相似文献   

2.
张惠 《传媒》2010,(6):44-46
在21世纪的中国,网络不再仅是一种虚拟世界,它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人们的实际生活,从媒婆到婚介所,再到婚恋网站,婚恋交友网站的发展风生水起.艾瑞咨询<2007~2008年中国网络交友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我国网络婚恋交友用户规模已经达到2250多万人,多数网站用户规模已经突破千万大关;2007年整体网络交友市场规模达到5.0亿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前2004~2006年中国网上婚介市场规模分别为0.2亿人民币、0.7亿人民币、1.8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近100%相比,2007~2011年间网络交友(其中包括校园交友等概念)的年增长率的预期为35%左右.  相似文献   

3.
交友网站是基于网络平台的广泛性、互通性、娱乐性、经济性、安全性等优点,于本世纪初出现的互动型服务网站.①自从2008年起,开心网、人人网等交友网站成为网络上的亮点.目前的交友网站有很多种,有世纪佳缘、百合网等婚恋类交友网站,也有白社会、同楼网等专门面向某一社会群体的交友网站,还有一些如网易同城约会这样的地域交友网站.其中,人人网被喻为中国的facebook,是我国最大的交友网站,相对来说比较成熟,有自己独立的运作团队,所以笔者选取人人网作为交友网站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龚海燕:拓展婚恋网站新盈利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逸秋 《传媒》2007,(12):35
"现在国内婚恋网站都处于'烧钱赚人气'的阶段,但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收费是不现实的.未来我们将向婚恋行业的下游发展,进军传统婚庆市场."世纪佳缘CEO"小龙女"(网名)龚海燕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5.
从电视相亲节目看媒体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永强 《新闻窗》2011,(2):128-128
相亲类节目的热潮势不可挡,以至于广电总局在2010年6月出台了一项管理通知——《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专门为规范“婚恋交友”类节目,抵制相亲类节目低俗化。如今某些相亲类节目在一定程度和环节上有些出格,过分的强调物质、金钱、家庭、工作等,以至于出现各种“拜金女”、  相似文献   

6.
宋田雯 《报刊之友》2013,(3):134-135
近几年,婚恋交友节目由发展到崛起的过程中,进行了不少改革与调整。其中,新闻主持人在节目中挑大梁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本文主要以当下热播的《非诚勿扰》、《百里挑一》、《我们约会吧》为例,分析新闻主持人“转行”主持婚恋交友节目的可能性及相较于娱乐主持人的优势,同时阐述了新闻节目主持人为婚恋交友节目带来的内容、风格方面的变化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7.
婚恋交友类节目一直是生活服务类节目中受众接受度、欢迎度较高的一类。东方卫视于2016年推出的婚恋交友节目《中国式相亲》,以其人物、规则设置的颠覆性创新,获得了观众认可,成为国内婚恋交友类节目中的一颗新星。本文通过对该节目进行模式剖析,探讨本土市场内优秀婚恋交友类节目的策划要素。  相似文献   

8.
根据艾瑞咨询2008年6月推出的网民连续用户行为研究系统的数据显示,在交友社区类网站中,校内网以16.34%的网民到达率位居首位,月度覆盖人数达到2707万人.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群体在校内网上的交友状况,从而分析校内网对于大学生交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05年,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网站在中国高校勃然兴起,经过几年发展,人人网在中国内地高校市场中占有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本文旨在通过对SNS网站交友模式与传统交友模式的比较,探讨SNS网站对大学生群体现实人际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袁硕 《青年记者》2017,(23):97-98
《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制作的一档大型婚恋交友类节目,自2010年推出,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并掀起了新一轮荧屏交友热潮.笔者认为,在满足人们情感需要、消遣娱乐与猎奇心理的同时,《非诚勿扰》节目实现了由“星本位”向“人本位”的主体转变,使百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参与者与见证人.不过,该节目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失范现象,需要不断改进、完善.此外,婚恋交友类节目如何对社会大众的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值得媒体把关人不断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1.
吴晓颖 《传媒》2008,(7):52-55
目前,婚恋网站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网络红娘"的出现不仅对传统交友方式和恋爱观形成强烈冲击,更形成了一门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2.
“热相亲”的冷思考——兼论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年前,《玫瑰有约》舞动着“玫瑰”大旗,每周一次演绎着浪漫的情调,给予人们无限的宽慰与瞳憬。10年后,随着《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的相继开播,新一轮荧屏婚恋交友大战在2010年初春悄然拉开。这一轮交友节目因应了当下社会“剩男剩女”的热点现象,直接被冠之以“相亲”节目之名,凸显其功能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许天颖 《新闻爱好者》2010,(11):180-181
上世纪90年代末,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火爆荧屏,从1997年凤凰卫视播出台湾华视制作的《非常男女》到1998年上海东方卫视播出《相约星期六》、湖南卫视播出《玫瑰之约》,"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全国共有20多家省级电视台开设了此类婚恋节目”,爱情玫瑰在电视的包装下羞答答地绽开了。然而“花无百日红”,由于内容和形式的雷同.电视婚恋节目难遏收视率下滑的颓势,在受众中的影响式微,爱情玫瑰悄然枯萎。  相似文献   

14.
罗婷婷 《青年记者》2012,(14):63-64
2010年1月15日,江苏卫视酝酿已久的大型婚恋交友类节目《非诚勿扰》开播,在短时间内就抓住了不少观众的眼球,收视率很快便超过了湖南卫视于2009年12月25日开播的同类节目《我们约会吧》,荣登国内婚恋交友节目"收视率第一"的宝座.  相似文献   

15.
十多年前,《玫瑰之约》创下了湖南卫视的收视奇迹,掀起了我国婚恋交友类节目的第一个热潮,虽然在开播八年后停止播出,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现在,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自开播以来就占据了同时段综艺节目收视率前列的位置,又掀起新一轮荧屏交友的热潮。婚恋交友类节目显然已成为重要的电视节目类型,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不断创新,增加人们的新鲜感和满足人们的消遣娱乐需要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同时,婚恋交友类节目要注意防止克隆成风、低俗化和欺骗愚弄观众。  相似文献   

16.
谷岩  胡哲 《新闻爱好者》2011,(4):122-123
婚恋交友节目能在沉寂十年后卷土重来,并得到受众的认可,除了社会的需求外,同样重要的是此类节目在节目理念、节目形式、节目内容上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与特点,这些创新与突破改变了婚恋节目以往较为传统与单一的面貌,牢牢吸引住了受众的眼球,同时也悄然将婚恋交友节目由生活服务类节目转变为一档娱乐节目。  相似文献   

17.
婚恋交友节目能在沉寂十年后卷土重来,并得到受众的认可,除了社会的需求外,同样重要的是此类节目在节目理念、节目形式、节目内容上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与特点,这些创新与突破改变了婚恋节目以往较为传统与单一的面貌,牢牢吸引住了受众的眼球,同时也悄然将婚恋交友节目由生活服务类节目转变为一档娱乐节目。  相似文献   

18.
婚恋交友节目能在沉寂十年后卷土重来,并得到受众的认可,除了社会的需求外,同样重要的是此类节目在节目理念、节目形式、节目内容上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与特点,这些创新与突破改变了婚恋节目以往较为传统与单一的面貌,牢牢吸引住了受众的眼球,同时也悄然将婚恋交友节目由生活服务类节目转变为一档娱乐节目.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江苏卫视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一经开播,就因参与嘉宾挑战社会道德底线的出位言论而备受关注,高收视率一直伴随着对节目的质疑.本文将梳理了我国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发展轨迹,并对其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非诚勿扰》是2010年1月15日江苏卫视制作的一档婚恋交友真人秀节目,为广大男女提供公开的婚恋交友平台,精良的节目制作和全新的婚恋交友模式得到观众和网友广泛关注。一经推出便引发了收视狂潮。2010年3月14日收视率高达2.61%,比同时段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1.76%高出了0.85个百分点,并迅速晋升为全国省级卫视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