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新时代具有创造力的人是当前教育的首要问题。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感情.以达到互相了解的交际工具,人们在劳动、学习、工作、生活中都离不开语言,特别是幼儿教育.是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是人的智力发展的启蒙期。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幼儿学习语言的旺盛期,因此.在语言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一、为幼儿创设语言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关婉红 《考试周刊》2009,(12):109-109
语言产生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英语作为一门人与人交际的工具。只有在真实的场景中运用才能发挥其价值。对于学生来说,英语离开了生活.也就失去了生活体验。失去了情感。失去了学习的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教学中应尽量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感知、理解、运用语言。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努力使语言生活化,课堂生活化.  相似文献   

3.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需要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发展提高。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记忆黄金时期。要抓住时机利用学生记忆力旺盛的特点.让学生多听、多说、多背诵;运用多种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乐与趣的教学中学会英语,使语言学习成为儿童生活中快乐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吴梦月 《学周刊C版》2011,(9):140-140
人之间最直接的、最主要的交流方式是口语表达.为了更好地与他人交流.人们不仅学习自己本族的语言.还需学习他国的语言.减少沟通的障碍。换言之.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使用该语言。然而.任何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人和积累。然而中国学生缺少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和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因为平时几乎不说.更谈不上运用.因此中国学生很难从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材料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陈颜颜 《教育艺术》2009,(10):55-55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语文?平常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叫语文。”语言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产生并不断发展.所以我们的生活更是学习语文的好老师。  相似文献   

6.
人们掌握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思想,参加社会生活。儿童的语言.一开始就是在生活中听人说话、学话中发展起来的。儿童入学之后.主要是发展书面语言。儿童语言的发展,并不完全靠语文课堂教学.有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真知不是来自课堂.而是来自课外阅读。凡是作文优秀的学生,大多是课外书读得多.知识面广,思路开阔。当前,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尤其是作文水平.不能令人满意。除了课堂教学需要改进外,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7.
蔡琳 《家教世界》2013,(8X):22-23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往往需要语言作为中介,语言在人类的生活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语言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发展起来的,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对于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提高语言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语论十首     
小引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中创造并发展了语言,人类通过拥有语言的方式拥有整个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语言先于个体的人而存在。人生活在语言中,因而也生活在历史和文化中。有感于斯,作《语论十首》以咏之。  相似文献   

9.
语论十首     
小引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中创造并发展了语言,人类通过拥有语言的方式拥有整个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语言先于个体的人而存在。人生活在语言中,因而也生活在历史和文化中。有感于斯,作《语论十首》以咏之。  相似文献   

10.
彭钰 《甘肃教育》2011,(14):38-38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只有丰富的生活.才能为丰富的语言提供条件。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生活环境,增长幼儿见识,开阔幼儿视野。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讨论“课堂造境”这一话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如下问题达成共识。 语学习有两个基本阶段:生活阶段与课堂学习阶段。我们姑且称之为“生活语”和“学校语”。 人的语能力首先是通过生活渠道获得的。在生活中,人们可以基本掌握语言的基本词汇和语言规则.形成基本的语言能力。生活中有具体鲜活的真实情境,在交际活动中人们可以习得语言中大量的极其精微的差异与规则,必须在具体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习得。生活渠道,贯穿了语学习的全程: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人的一生,基本上都离不开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编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间交往的日益频繁。我国在国际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英语成为东西方文化、经济等各方面交流、往来的语言媒介。英语已经进入人们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我们总会找到英语的踪迹。掌握一门英语.会说英语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语言习得,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获得语言知识,养成语言运用习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而语言能力的养成则有赖于语言实践。在教学中,我不断探究与实践,归纳出以下几点做法。一、讲究方法,注重理解,丰富、积累语言1.生活化解词。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有了生活才有语言。书上读到的文字,要成为学生口头、笔下活的语言,往往需要教师为学生搭设一个通向生活的语言文字训练台阶,而不是就词解词。  相似文献   

14.
人的思维能力的高低固然与其先天因素有关.但最关键的还是后天的教育与培养。听力损失影响聋童语言的正常形成和发展.同时也影响聋童思维能力的正常发展.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这给他们的生活、学习、交往带来了种种困难。与正常儿童相比,他们解决问题明显受到形象思维的局限。从理性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对他们来说很困难。由此可见。要改变他们生活、学习中的困境,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在发展语言、丰富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培养聋童的思维能力.以下几点做法比较有效。  相似文献   

15.
阅读和作文是小学语文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在教学中.要从平时作文训练和课堂教学两个途径进行;从帮助学生树立兴趣,帮助学生积累材料,帮助学生形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帮助学生把生活语言变为书面语言(即表达)等方面进行.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思维工具。难以想象,一个语言贫乏的人,他的思维会得到高度发展。因此.丰富学生的语言,无疑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在培养思维能力中发展语言宣武区上斜街小学杨建国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的思维活动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发展学生的语言是培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思维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厂语言能力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在低年级句子教学中.我...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在语言的教学之外.我们要努力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使课堂的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要把学生从课程领入社会生活的实践之中.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使他们在与世界的沟通中感受生命的崇高.使精神日益丰富起来。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先生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语感的培养对于儿童时期的语文教育是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一个人能否准确流利而又轻松地使用语言.并从而热爱自己所使用的语言,以及相关的文化及其传承。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语感培养,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在个性化阅读中培养语感、在内需训练中强化语感、在相关阅读中发展语感、在生活体验中锤炼语感。重视语感的培养.努力提高他们感受语言的灵敏度和顿悟力,必将对学生从更高层次理解语言和使用语言起到促进作用,也必将对祖国的语言文化的传承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语言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适应人类社会的主要工具。学前期是儿童创造力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要让幼儿从生活中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为此,教师应积极提供能激发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语言使用的生活情景,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乐意与人交谈,注意倾听对方的语言,重视幼儿交际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20.
柳玉霞 《中国教师》2010,(21):10-12
<正>语言是聋人在社会中与人沟通的重要工具之一,提高聋童的语言能力能有效改善聋童的社会交往质量。在日常的生活和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舌体操、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和生活体验等多种方式是不断引导聋生在互动中积累发音知识,发展聋生语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