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更好地推进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简称贯通项目),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一种适合贯通培养项目学生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即课堂、宿舍生活、课外生活、家庭生活四位一体的全方面管理模式。该模式的提出为贯通培养项目提供了经验,可以更好地促进贯通培养项目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相似文献   

2.
教育技术是运用技术手段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的目的,农业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如果不具备农业学科的特色,为农业信息化服务就不能体现其专业的不可替代性,为加强农业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与其他专业的整合,本文提出从建立有农业特色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农业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双导师"人才培养方式、建立以项目为依托,导师为指导的人才培养实践体系三个方面来加强农业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能力培养与思政教育是研究生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导师是研究生教育实施和引导的关键力量。本文分析现有研究生培养体系中传统模式的局限性,提出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框架下的"一体双翼"模式;即以"知识传授、科研实践"为主体的"能力翼"和以"品行养成"为主体的"思政翼"来常态化实现"导师导思"。以中国计量大学生物学学位点为例验证了"导师导思"式"能力"+"思政"双翼培养成效,为创新新时代立德树人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导师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中扮演着灵魂的角色,导师的研究水平与指导态度与研究生培养状况息息相关。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已经是刻不容缓。在研究生导师的资格认定环节,要注重对候选人的道德品质的考察;在师生关系的塑造上,应力争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在职能发挥方面,导师要注重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精神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并注重研究生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5.
青年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贯彻教学相长原则,既是研究生教育组织形式和目标任务的客观需要,也是科学合理师生观的内在要求,有利于高校研究生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学科建设及学位点的长远发展、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以及青年导师科研水平的提升。针对当前青年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对贯彻教学相长原则重视程度不够、氛围淡薄、制度规范缺失等现实问题,应着力加强青年导师队伍的培养建设、重视以项目为导向的过程性培养,并进一步构建青年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贯彻教学相长原则的制度规范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高校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是高校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导师关注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整个教育过程。本文通过分析学业导师在关注学生成长、规划学业生涯、培养科研兴趣、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指导毕业论文、引导继续深造等大学成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学业导师聘任的专业性、学业导师指导的"梯队"性和学业导师管理考核的规范性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教育作为一种精英教育,体现为以交流与合作为主要手段、以研究为主要特征的高层次专业教育。本文以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改革为例,介绍了以博士教育为引领,将本科、硕士、博士高效贯通的策略,和形成"好导师、好学生、好机制"良性互动的培养机制,可作为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一种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发展,使得高职教育走个性化教育之路十分必要,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高职专业导师利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舒伯的生涯发展技术、图画测验技术等职业辅导工具,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稳定的个性化职业意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促使其成为"学习型"学生。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师生比例失调,严重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如何建立我国一流大学、如何改善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大问题。导师组制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和制度,有利于高校师生比例失调矛盾的缓解及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本文首先分析了导师组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体现的优越性,如有利于缓解高校师生比例失调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师资队伍和创新团队的建设、有利于学生接触更宽广的专业领域;最后提出了导师组制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教育担当着为国家建设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职责。随着越来越多海外归国青年学者的加入,青年导师成为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生力军。作为一名青年导师,在指导和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要用人格魅力感召学生,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教会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