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多教师和专家都问过魏书生老师:"你怎么就敢十多年不批改一次作文呢?你怎么就敢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呢?这些打破传统、独树一帜的做法,你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魏书生老师的回答是: "我喜欢这样思考问题:每件事至少有100种做法.请仔细想一想,有哪一件事没有100种乃至上千种做法呢?  相似文献   

2.
有许多教师和专家都问过魏书生老师:你怎么就敢十多年不批改一次作文呢?你怎么就敢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呢?这些打破传统、独树一帜的做法,你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呢?魏书生老师的回答是:  相似文献   

3.
有许多教师和专家都问过魏书生老师:“你怎么就敢十多年不批改一次作文呢?你怎么就敢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呢?这些打破传统、独树一帜的做法,你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4.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1,(21):I0002-I0002
许多教师和专家都问过魏书生老师:“你怎么就敢十多年不批改一次作文呢?你怎么就敢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呢?这些打破传统、独树一帜的做法,你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5.
<正>评改作文一直是我们语文老师最感头疼的事情。有些老师每次批改都逐一详细地批改,改的内容涉及到许多方面,改得密密麻麻,评语写满卷面,学生看了,反而眼花缭乱,印象不深,老师的辛劳可能就付诸东流了。如何让这件必须做的事情变得轻松而又有实效呢?我认为可以做好以下几点:一、重评分,轻评改作文评改又叫批改,"批":给文章作批注;"改":修改错处。语文教学中老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传统做法是:给每篇作文一个整体的评价,再改正错别字和标点  相似文献   

6.
记得魏书生老师说过 :“语文教师最苦的差事是什么 ?很多老师都回答是上作文课 ,批改作文。”长期以来 ,小学作文教学往往重视指导、批改 ,轻视评讲、修改。这样的教学 ,使学生难以体验到作文成功的乐趣 ,也束缚了学生的头脑 ,使之写人、叙事缺少新意。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我想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从“评”中悟出“新”意 ,使讲评成为学生写好作文的动力。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  一、讲评内容要“新”  大多数老师的作文讲评常常是浏览作文后的一个简单的小结 ,对写得好的同学表扬 ,对写得差的文章就笼统…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体现平等、民主的思想."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具体操作呢?我看到一本<特级教师魏书生和欧阳代娜的教书育人之道>(漓江出版社),其中魏书生老师在"作文教学篇"中谈到了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的具体做法,对我很有启发.魏老师要求学生从十个方面给文章(主要是记叙文)写出具体的评语.每个方面给5分,满分为50分.  相似文献   

8.
有老师谈日常教学工作繁重,其中有一句“光是每星期的改作文,就让我累死了”.我脱口说了句:“谁让你改作文的?”说出这句话,就有点后悔,这下我不得不用更多的时间来解释这个问题了.没想到的是,这位老师很兴奋,他认为这是个有意思的问题.是啊,谁规定过语文老师一定要“批作文”“改作文”的?但是,更多的老师会认为这简直大逆不道,如同谋反:学生作文,怎么能不改呢?可是,这么多年的“批改”,有没有进步?为什么学生还是那么怕写作文?  相似文献   

9.
正一提到作文的批改,大多数老师都会皱眉头,感叹一声:"累。"一是批改作文时间长,二是辛辛苦苦批改的作文发下去,学生看一眼便扔在了一旁,下一次作文老毛病照犯,感觉做了无用功。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作文批改真正地对学生起到指导作用呢?十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也做了一点儿尝试,下面我就和大家谈一谈自己在作文批改中的几点做法一是作文批改方式多样化(1)"精批细改"不能少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是"精批细改"。这方式确实能使学生受启发、得教益。它应该是评改作文的根本,不能摒  相似文献   

10.
一讲到作文教学,很多老师就禁不住摇头,一个字"难"。作文相对于基础知识来讲,是难抓一点,但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本人在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和大家分享,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首先,我们来思考以下问题:作文教学你有一个详细计划吗?作文教学中你是否有点随心所欲呢?你研究过作文的得分点吗?如果你能解决这三个问题,我想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境界。我们要转变观念,改变以前一些做法。反思我们的一些不良做法,也许你会从中找到一些积极的因素。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非常重视课文教学,在每一学期初,老师都能根据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6,(75):53-54
<正>作文批改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习作效果和教师获得作文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大部分老师依然应用"学生作文,教师批改"的背靠背式的传统批改方法,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写作文评语,甚至不厌其烦地帮学生"改"作文。试想,有几个学生能从老师的评语里,获得写作的长进呢?又有多少学生能从老师的"改"里琢磨出道道呢?所以,常常能听到老师们无奈的叹息:  相似文献   

12.
正在目前的作文批改中,教师大多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然而学生对老师批改的作文似乎比较"冷漠"。如何扭转作文批改的被动局面?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探讨了一种作文批改的"互动模式"。即在作文批改中,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动关系,使作文批改臻于学生自主操作的范式。下面先介绍做法:  相似文献   

13.
一次,教语文课的王老师批评小胡图说:"你这篇作文写得不真实,完全是乱编出来的。拿回去重做,要从自己写起。"第二天,小胡图又交来一篇作文。王老师又批评小胡图说:"你怎么写得这么啰唆呢?听听你是怎么写的——‘早晨,我从自己的床上起来,洗完了自己的脸,就背上自己的书包上学去  相似文献   

14.
听魏书生的课,常常会听到一种感慨:“魏老师怎么把学生调动得那么好?咱们就不行!”与正在开展教学改革的老师们交谈,也常常能听到一种抱怨:“同样是魏书生的教法,可咱的学生就是干启不发,就是不和你配合!”——问题出在哪里呢?魏书生说:“改革本来就是师生两厢情愿方能奏效的事。”魏书生一语遭破了一条真理,进行教学改革,不能只靠教师的一个积极性,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两个积极性是教学改革的直接动力,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5.
今天,有许多老师来听我执教《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课后,有几位老师很惊讶地问我:汪同学成绩那么差,你怎么敢提问他回答问题呢?你是怎么转化他的呢?我告诉他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增强孩子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晚饭后,电话响了,儿子去接的。听孩子在电话上跟同学说:“你怎么那笨呢?老师让找春你就上山去找?累你活该!没找到?那么多作文书、杂志、报纸都有写春的,还要你真的去找吗?我就没去,滑了一天冰,春早都找到本子上了。”孩子对他的聪明之举不无得意。 撂下电话,我脑子里闪动了一下:找春!这显然是老师安排的一次作文实践活动,我们孩子怎么没去呢?  相似文献   

17.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的思维有什么特点?他的思维模式、思维兴趣点是怎样的?他有哪些好的思维品质?这些都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研究现有的资料,魏书生的思维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创造性魏书生思维的创造倾向非常强烈。他认为,模式化束缚人的手脚,也束缚人的头脑。一种东西一旦成为一种不可更改的模式,也就说明它到了寿终正寝的日子,石刀石斧不能改了,不也就死了吗。自古以来,在语文教学中总是老师给学生批改作文。魏书生从实践中感到,这种办法对老师负担很重,而对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促进作用不大。老师写批语一般总是那几句套话。魏书生认为,对  相似文献   

18.
几天前,老师叫我和十四位同学一起帮助他批改作文。老师对我们说:“今天,我给你们一枝判官笔,其他同学作文的好坏,你们说了算!”我叹了口气,接下了这份“苦差事”。可是,当我认真阅读起同学们的作文时,才发现这个“芝麻官”还挺有趣的。先看陈小胖的那篇《原谅》,讲他打破了爷爷的杯子,爸爸原谅了他的事。看完,我觉得水平太臭,于是开始在他本子上狂批一通:你的作文很乏味,句子不流畅,应该写得更深刻一些。比如爸爸为什么原谅你呢?难道就一句原谅了事?从原谅中你学到了什么?老师不是教我们写文章一定要有启发、有道理吗?还有,你文章中怎么老…  相似文献   

19.
开心果     
事出有因老师:“你的题为《抢救亲人》的作文怎么连一个标点符号也没有?”学生:“那么急的事怎么能停顿呢?”作文班主任李老师看完飞飞的作文后,对飞飞说:“看着你的作文,怎么  相似文献   

20.
<正>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如何使作文批改摆脱传统方式的束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面批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作文批改方式。现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面批作文的一点认识。一、对传统批改方式的审视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发现绝大多数老师批改作文的做法是"封闭式"的,即学生完成习作后交给老师,老师在办公室里独自批阅,批阅过程中先是圈圈点点,最后再写上评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