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雪橇分大雪橇、平底雪橇、长雪橇和小雪橇.本文将介绍第十四届冬季奥运会长雪橇(平底雪橇)的比赛.这种雪橇分为两人乘坐和四人乘坐两个项目.雪橇的滑行部分是用钢铁制成的,它可以向前或向后滑行.它利用把手来控制方向和进行制动.比赛的方法是以队为参加单位.两人乘坐和四人乘坐的雪橇比赛都进行四次滑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柏林,雪橇是冬季普遍的交通工具.那些上流社会的人物,常常穿着华丽的服装,乘坐着一队队雪橇,争荣斗富,招摇过市,人民群众对他们极其憎恶.大学生们为了在娱乐活动中讽刺这些上层人物,便在新年的狂欢节期间,发表了独具特色的"雪橇会".在柏林大学读书的马克思,很爱参加这种雪橇会.他和其他大学生们一道,仿照上流社会人物的雪橇队,化装出行.为了要在每一架雪橇里坐一男一女,有一半大学生是男扮女装的.他们有的穿翻毛皮袄,有的在便帽上插着鸵鸟毛,有的把罐子扣在脑袋上,有的把枕头系在肚子上,  相似文献   

3.
现代雪橇运动的种类很多,分无舵和有舵,单橇和宽橇,骑式和卧式;还有牵引、电动和风帆等。在第二届冬季奥运会上,曾采用“四轮滑车”。此后的历届冬季奥运会上,只采用无舵雪橇和有舵雪橇进行比赛。无舵雪橇又名运动雪橇或单雪橇,竞赛者坐(卧)在雪橇上,在特制的冰道上通过身体姿势的变换来操纵雪橇快速回转滑降,其竞赛项目分为男子单座、双座和女子单座三项。无舵雪橇规定为木制,底面滑板是金属的,它的一对平行的滑板不得超过45厘米,滑板前翅部允许保持一定的弹性,以利于转弯和操纵,但不得装置操纵滑板的舵和制动  相似文献   

4.
2006年都灵冬奥会,32岁的佐格勒第4次走上了冬奥会男子单人雪橇赛场,前3届他都站上了领奖台,包括在盐湖城获得金牌,本届冬奥会他再度问鼎。从1994到2014,佐格勒在冬奥雪橇赛场获得两金一银三铜,写就传奇:在同一个个人项目上连续6届赢得奖牌,夏奥和冬奥全算上,120多年间,他是唯一。  相似文献   

5.
雪橇运动     
雪橇运动是凭借雪橇在雪上滑行、以速度决定胜负的雪上运动,包括运动雪橇和有舵雪橇两种,前者也叫短雪橇,后者又称长雪橇。雪橇比赛分男子组、女子组的单人、双人和四人等各项目。双人雪橇和四人雪橇是以参赛的每组各运动员滑行时间的总和来计算名次。有舵雪橇最初又叫“供滑雪者使用的自行车”,是J·C·史蒂文森于1891年在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发明的,并于第二年申请了专利。1961年1月14日,国际有舵雪橇委员会在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诞生。1967年在奥地利的巴特霍夫加斯坦举行了首届世界有舵雪橇锦标赛。有舵雪橇运动在欧洲各国和北美的加拿大、美国开展得比较普遍,亚洲只有日本参加了国际有舵雪橇委员会。有舵雪橇比赛既是运动员的技术、经验的较量,  相似文献   

6.
居伊·德拉热(法国):靠双腿游过大西洋,双手搭在一筏上,全程达1000多海里,耗时55天。博格·乌斯兰特(挪威):携带170公斤重的雪橇,穿越南极洲,耗时3个月。  相似文献   

7.
英国一研究小组正对雪橇进行一场革命,他们已研究出一种具有介于滑雪板与雪橇之间功能的新型“雪橇”,它的发明人是艾德里安·怀特,发明人说这种雪橇不象以前任何雪橇,它的滑动速度和滑雪板一样快,靠两脚与髋部和上体的运动来操纵方向,由于该雪橇滑动速度快,惊险刺激又较为安全,可以说是一项新的雪上运动,特别适合旅游者。它虽然容易学,但要精通确较困难。  相似文献   

8.
声音     
“如果你说不害怕,那么你肯定是疯子。比赛时我们的身体距离冰面仅有2英寸,而我们是以130公里/小时的速度前进的,我想这肯定不是最安全的运动之一。”——加拿大有舵雪橇选手克里斯·莫法特在冬奥会比赛结束后躺在他的雪橇上说。紧张、刺激、充满激情,这就是有舵雪橇运动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薛文杰  APPLE 《体育博览》2020,(1):108-111
无舵雪橇也被称为平底雪橇、运动雪橇或短雪橇,属于雪橇运动项目之一。它是一种仰面躺在雪橇上,双脚在前,通过变换身体姿势来操纵雪橇高速回转滑降的运动。雪橇为木制,底面有一对平行的金属滑板。滑板不得装置能操纵滑板的舵和制动器。男、女单人项目比赛每队限报3人,每名运动员可滑行4次,以4次滑降时间总和计算名次,少者为胜。双人项目比赛时每队不得超过两名运动员,每名运动员可滑行两次,以两次滑降时间总和评定名次,少者列前。  相似文献   

10.
“不!必须干掉他们!”内梅切克激动的挥动着拳头,孩子们需要面包,他们应该回家。在哈尔滨十二月的深夜,在松花江被一片白雪覆盖着的冰面上,一群外国人围在防洪纪念塔的灯影里正激烈的辩论着。“这样不好吧,”冈波斯点起一根烟,芜国军用打火机的火光在他的脸上跳动,他已经有半年没刮胡子了,“那样我们就会丢掉这只饭碗。”冈波斯把打火机“啪”地关上并随手一扔,顺势用脚把它因向坐在雪橇上的一个戴着礼帽的大块头,打火机就像掉在雪堆里一样被那个家伙悄无声息地接住,装入口袋。“草拟马!”奥斯瓦尔多喊着生硬的汉语站到了冈波…  相似文献   

11.
雷米特杯这个国际足球赛奖杯重1800克。由法国人朱尔-雷米特个人发起定做,由法国雕刻家阿贝尔·拉夫勒用纯金制成,自1930年乌拉圭第一次世界足球锦标赛上开始颁发给优胜者。这个“飞翔的胜利女神”只有20多厘米高,她张开双臂,像是托着一个巨大的六边形物体。在1966年英格兰队取得胜利时候,这个奖杯却被人偷走了。后来,一只名叫皮克尔斯的小狗在伦敦的一个公园里偶然发现了这只奖杯,10年之后,雷米特杯成了取得三连冠的巴西队的财产,陈列在巴西足球协会的柜橱中。戴维斯杯德怀特·戴维斯是美国一位名网球运动员,他积极地在北美大陆推广网球运动。他在1898年建议设立一个表彰网球团体比赛(当时分4场单打和1场双打)优胜者的奖项,戴维斯  相似文献   

12.
奇特的比赛     
推雪橇比赛在北海海岸,现在又兴起一种新的比赛项目——推雪橇比赛,这种比赛规定在浅滩淤泥中进行。比赛使用的木制雪橇在以前是浅滩渔民的运载工具,如今却成了人们举行比赛的运动器械。这是一项比体力和耐力的比赛,越来越多的人对  相似文献   

13.
法国人巴特斯·马丁是一位想象大王,最近他发明了一种新的滑水方式。你看他,坐在一个椅子背上,脖子上挂着一付拳击手套,他的朋友——一只可爱的小狗坐在他的两腿之间,他驾驭着这把椅子在水面上  相似文献   

14.
本届冬奥会中,雪橇比赛也是相当精彩的项目。不仅是单、双人的运动雪橇,还是多人有舵雪橇,都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这项运动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高速度”。由于雪橇从山上下滑的滑道,是用水浇成,它与雪橇下面两支滑板(金属制)之间,摩擦力很小,又因为运动员可以仰卧在雪橇上,空气阻力很小,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快降滑雪还快,超过了每秒30米的速  相似文献   

15.
十年前,法国青体部提出了“复兴法国体育”的口号。 十年后,在亚特兰大,法国人仅以1枚金牌之差排在中国之下,跻身奥运金牌榜前五,这是法国战后奥运最佳成绩(15金、7银、16铜),也是赛前谁都不曾料到的战果。美国人给法国人预测的金牌数只有6枚;即使是法国人自己也只是希望能和巴塞罗那的成绩一样(8金、5银、16铜)。赛前,法国青体部并未确立金牌目标,只向报界表示可能拿下27—33枚奖牌。部长德律说,拿下25枚奖牌,他就知足。  相似文献   

16.
陈岩  崔军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1(4):131-132,137
影片《虎兄虎弟》讲述了两只双胞胎老虎的故事。导演以一种人性人情的关照角度赋予了动物以情感的厚度,相对于动物世界的温馨浪漫,人的世界却充满了丑恶、冷酷和残忍。老虎由被损害的对象最终成为幸免遇难者,成就拯救神话的却是来自异域的他者/白人。故事的发生地在印度支那———法国曾经的殖民地,法国人一直对印度支那情有独钟,那是一处失落的历史记忆,也是一份没有结局的情感投射。  相似文献   

17.
1889年5月6日,为纪念法国大革命(1789~1799)一百周年而举行的巴黎万国博览会隆重开幕,会场中一座超过300米的铁制高塔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一大群人沿着铁塔的1710级步梯拾阶而上,最终只有20人到达塔顶,其中一人在塔尖升起一面法国国旗。在礼炮轰鸣声中,此人骄傲地宣布:"法国国旗现在飘扬在人类建造的最高建筑物上。"当他回到地面时,法国总统授予他荣誉军团徽章。一位作家后来回忆道:"当脚手架拆除,国旗飘扬在塔顶上,花坛鲜花怒放,晶莹的水花从喷泉射出,巴黎人的感觉是:现实超越了梦想!"让  相似文献   

18.
“他完全有能力进入世界排名前10位”,费德勒看着身边的孟菲尔斯说,这个比他年轻5岁的法国黑人小伙子在新年首站比赛中就迫不及待地向人们证明着什么。3年后,不,或许是一年后,孟菲尔斯将会是法国网球新的领军人物,虽然他像孩子似地一看见莎拉波娃就脸红。  相似文献   

19.
带球走规则队员带球向任何方向行进时,对他是有限制的,当移动自己的一只脚或双脚超过这一限制时,即为带球走违例。旋转在涉及带球走违例时,篮球的一项非常重要、必须理解的因素为旋转。旋转是指在球场上正持球的队员用同一脚向任意方向踏出一次或多次,而其另一脚(称为中枢脚)保持着它与地面的接触。基本上来讲,带球走违例可被解释  相似文献   

20.
征服南极     
“南极到了。”让一路易·艾蒂安宣布说。他说话口气中带有一种挑战的味道。他熟悉挑战,他的一生似乎注定了要去挑战。这个专门从事生物学和体育营养学研究的博士,给自己创造了一系列富于冒险意味的“生活”;扬帆奔赴巴塔戈尼亚(阿根廷),徒步攀登喜玛拉雅山……后来,有那么一天,他独自一人拉着雪橇走在大浮冰上,目标是北极。终于,他在1986年5月11日抵达北极。那年他刚好40岁。 1989年远游南极的计划便始于那时。当1985年5月艾蒂安到达北极时,美国人威尔·斯蒂格也率领了一个由4名男人和一名妇女组成的探险小组到了那里。艾蒂安与斯蒂格在北极的浮冰上交换了电话号码。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