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西藏大学建立的广延大气簇射实验阵列,采用了中日合作羊八井广延大气簇射阵列数据采集系统的核心技术,对西藏大学今后宇宙线研究学科的人才培养和项目开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弘伟 《百科知识》2003,(5):27-27
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或者我们人类自身冲破大气层的屏障,来到太空的时候,所面临的最大的危险不是真空,也不是低温,而是宇宙线。这是一种从银河系其他区域射向地球的高能原子核。当地球在银河系里面行进时,四面八方的宇宙线简直可以用枪林弹雨来形容,而这种子弹似的高能宇宙线撞击到电子器件,有可能破坏器件的工作;撞击到人体,有  相似文献   

3.
宇宙线和超高能天体物理是当代基础科学的重要前沿学科。我国和日本在西藏进行的宇宙线合作研究,是当前我国宇宙线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高海拔的地面可以观测到更多的宇宙线高能粒子,宇宙线研究最好能在数千米高山上进行,而日本没有4000米以上的高山。中日两国的合作研究酝酿于1978年,正式合作从1980年开始。实验基地设在拉萨附近的曲水县甘巴拉山(海拔5500米)上,探测手段是由铅板和X光片组成的量能器,主要记录超高能宇宙线粒子在大气中产生的空气簇射的轴心附近的高能粒子束,进而研究粒子核作用特性和原初…  相似文献   

4.
自从上世纪20年代宇宙线被发现以来,其起源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困惑.这一未解之谜也因此被列入21世纪11大科学难题之中.在宇宙线起源的探寻中,不受磁场偏转影响的中性成分(如光子和中微子)很自然的成为宇宙线源头的信使.此外,通过测量受磁场影响微小的高能(>50 EeV)带电粒子,也可以获取源的信息.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γ天文学取得了巨大成就,并有望破解世纪之谜.为了提高地面探测器的观测能力,发展宽视场和高灵敏度的巡天扫描探测手段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位于我国西藏羊八井国际观测站的两个实验所采用的正是这种大气簇射的测量方法,它们分别是中意合作ARGO实验和中日合作AS_γ实验.为获得更高灵敏度,我们提出了在西藏羊八井建立集5种探测手段于一身的大型复合实验阵列(LHAASO).本文对宇宙线观测的发展历程以及前景做了详细介绍,在后半部分对LHAASO的物理背景和实验方案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自从宇宙线发现7o多年来,它为人类认识微观和字观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在高能加速器问世以前,利用宇宙线作为唯一的高能粒子源在微观世界的研究方面曾有过一系列重大发现,如正电子、u子、π介子、K介子、超子、电磁级联过程、核级联过程、广延大气联级现象等,从而开辟了粒子物理这门重要的前沿学科。直至现在,宇宙线研究仍然起着尖兵探路的作用。另一方面,从宇宙线发现之日起,这项研究一直推动着天体物理和地球物理的发展。例  相似文献   

6.
《云南科技管理》2019,(2):62-63
<正>宇宙线是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带电粒子,其起源是当代物理学和天文学中未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云南大学在宇宙线和天体物理研究方面具有较悠久的历史,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云南大学一直开展宇宙线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参与了多项宇宙线国际合作项目。在天体物理研究方面,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开展了银河系及河外各类致密天体高能物理过程及其对高能宇宙线可能贡献的研究。1999年,云南大学与中科院云南天文台联合成立了云南省天体物理中心(即  相似文献   

7.
强宇宙粒子射线辐射资源 所谓辐射,就是看不见的高能粒子流,它能穿过人体,杀死细胞,如医学上使用的放射疗法和X光透视等。太空中充满着各种强烈的辐射,如,银河宇宙射线、太阳电磁辐射、太阳宇宙射线和太阳风等,充满着能量和万有引力场。我们所居住的地球被大气层包裹着。大气层如同一张天幕,遮去了部分太阳光,在物理学领域称为大气阻尼。宇宙高能重粒子,由于大气阻尼的吸收,到地面几乎已经绝迹。宇宙空间由于没有大气阻尼,宇宙射线可以无障碍地穿行,因此几乎没有什么损失。在宇宙空间,太阳光辐射强度比地面高出若干倍。科学研究已经发现…  相似文献   

8.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arge High Altitude Air Shower Observatory,LHAASO)项目是中国科学家在国际宇宙线研究领域提出的重大前沿项目,也是中国在西南地区布局的又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HAASO项目的实施将最终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宇宙线研究中心,与世界其他3个宇宙线观测站(位于阿根廷的极高能宇宙线观测站、位于南极的中微子天文观测站、待建的甚高能伽玛天文观测站)形成优势互补,对宇宙线起源这一世纪之谜发起冲击,并推动粒子物理学、天文学、宇宙学领域的相关科学研究产生突破性进展。同时,项目的建设运行也将对设施所在地的科学研究、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有重要影响,提高地区科学普及水平,并带动相关经济文化发展。文章将针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地方的科技教育及经济社会影响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风是太阳能的一种形式,当太阳幅射穿越地球大气层时,大气受热不均匀,由此产生大气压力差,导致空气流动而产生风。压力差越大,空气移动得就越快,风也就越大。风能属于可再生资源,而且也不会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质。此外,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风力涡轮机是由塑料和金属材料  相似文献   

10.
正自从191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赫斯通过热气球实验第一次发展宇宙线粒子以来,人类对于宇宙线的探索就从未停止。尤其是关于高能宇宙线的起源和加速机制至今仍是宇宙线科学的未解之谜,本文就宇宙线加速机制中的激波扩散粒子加速理论展开叙述,说明带电粒子是如何在激波中加速的。  相似文献   

11.
宇宙射线是来自宇宙的高能粒子流,自动送上来的宇宙深处的物质样品。它联系于宇宙的历、天体的演化、空间的环境和许多未解的科学之。在地球上对原初宇宙线的探测是通过其与大气子核相互作用产生的次级粒子群———广延大气射(EAS)来进行的。EAS在大气中有其发生、发和消亡(对小EAS而言)的过程。测量只能在它们未消亡之前进行,最精确的测量则是在它的发展大处。为此,我们必须向约5000m的高山进发去找一个高海拔观测站。在拉萨市西北念青唐古拉山主峰脚下,有一片约70km、宽约7—15km、海拔约4300m的山间地,叫羊八井,它是藏民传统的牧场,…  相似文献   

12.
宇宙线是从宇宙空間落到地球上来的高能粒子流,其中有部分竟能穿过一米厚的铅板,甚至在地下几千米深处还能发现它的踪迹。宇宙射线的研究工作与物质桔构、地球物理、天体演化和宇宙航行等问题都有密切的关系。由于宇宙线是来自地球之外的空間,为了减少空气吸收的影响,一般宇宙线实验室都設在海拔几千米的高山上。另一方面由于地球磁場的作用,只有能量較高的宇宙线才能射到低緯度地区。在不同緯度的地区設立一  相似文献   

13.
宇宙太空     
正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获得迄今最精确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专项的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DAMPE)”“悟空”取得首批科学成果;利用“悟空”采集到的数据,科研人员获得了世界上迄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悟空”于2015年12月17日发射成功,在轨运行的前530天共采集了约28亿颗高能宇宙射线,其中包含约150万颗25Ge V以上的电子宇宙射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宇舫员米哈伊尔·秋林在国际空间站外单手一击,一杆将一个仅重3克的高尔夫球击入了浩瀚的太空。这枚高尔夫球将朝着与国际空间站相反的顺时针方向飞行。据称,小家伙将穿越太空最终进入地球大气层,在与大气的剧烈摩擦中燃尽。  相似文献   

15.
<正>与传统的"天气"概念不同,空间天气则是将物理环境等参数更往外推,是一个近地空间环境变化的概念。它与行星大气层内的天气截然不同,涉及太阳表面、日冕、太阳风、地球磁层、电离层和热层在内这一复杂系统的状态和物理条件。它可影响天基和地基技术系统的运行和可靠性,危及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其一直通过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照射、紫外线以及高能粒子等不同辐射向地球输送能量,使得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得以  相似文献   

16.
<正>对于古生物学家和考古学家来说,他们工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具就是碳-14测年技术,通过这项技术,他们可以推测一具已死生物残骸的年龄。不过很少人知道,他们能使用该技术,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天外来客——宇宙线。宇宙线是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射线,主要是由高能质子组成,此外还有伽马射线、氦离子和正电子等。这些高能粒子的能量有多大?我们知道地球上迄今最大的粒子加  相似文献   

17.
彭文 《百科知识》2005,(6X):40-40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早期地球的大气层中氢含量很高,而其流失速度却远低于现在。这一成果改变了人们对地球大气演化的传统观点,也可能修改地球生命诞生的学说。多年以来科学界一直认为,地球诞生之初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甲烷为主,而氢的含量很少,就如同火星或金星的大气。而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早期地球大气中氢的浓度可能高达40%,  相似文献   

18.
GNSS气象学为研究GNSS探测地球中性大气层中所涉及的大地测量与气象领域内各种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的交叉学科。本文综述了GNSS气象学模型中的对流层顶研究,并简要探讨了对流层顶所涉及的模型与方法。确定全球范围内对流层顶有利于判断对流层顶层的下边界,将其应用到GNSS气象学对流层模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诠释大气循环和物质能量传输过程。  相似文献   

19.
1977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张文裕教授访问了日本宇宙线研究所,自此宇宙线研究所开始了与中国的交流。这一年正是中国逮捕“四人帮”的第二年,文化大革命留下的后遗症还很严重。张文裕所长以严厉的口吻讲述“四人帮”如何搞破坏活动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中国的科学研究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远远落后于世界,为此他强烈希望和日本开展学术交流。张文裕教授年轻时曾经留学美国,在因发现正电子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安德逊教授的实验室学习云雾室技术。他在1955年建立的云南省落雪山宇宙线观测站(海拔3200米)指导宇宙线研究工作,培养了许多科研人员。1973年,原子能研究所的一部分独立出来成立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张文裕教授担任第一任所长。云南宇宙线观测站的全部科研人员转到了北京新建的高能物理研究所,此后该所成为中国宇宙线研究的中心。宇宙线研究室由乳胶室、空气簇射、气球、x线、模拟等研究小组组成,主任由霍安祥担任,科研人员大约有50。  相似文献   

20.
美国科学家首次证实,地球大气层上层中存在有来自于太阳系外恒星的古老星尘。这一发现对研究太阳系的起源等将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