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我一直在试行“设疑式”教学法。这种方法是,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根据课文内容和“思考练习”寻“疑”,教师根据授课目的、要求及重难点在备课中设“疑”,预习时向学生提出设好的部分“疑”,让学生围绕这些“疑”再进一步预习课文。课堂上,教师组织并参与学生一起讨论,共同释“疑”,  相似文献   

2.
设疑导学艺术在历史课堂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疑导学艺术在历史课堂中的体现樊浩旭宋朱熹曾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心理学家也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问题。设疑可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学生思维。设疑之于教学,犹如清泉之于水潭。清泉一失,水...  相似文献   

3.
古语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问题。设疑可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学生思维。于教学中适当设疑,犹如清泉流入水潭,若清泉一失,水潭即成无波无澜的死水。数学教学中运用设疑导学,无疑具有积极作用,但又不能流于形式,本文试就此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中的设疑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巧妙的设疑,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设疑呢?从设疑的新颖性、设疑的适时性、设疑的量力性、设疑的直观性、设疑的现实性、设疑的变式性、设疑的自发性等方面进行阐述,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5.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进入更高层次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化学教学中采用设疑一解疑一留疑法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研究规律、发现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学生学习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获得知识;第二个层次是巩固知识;第三个层次是运用和创造,设疑一解疑一留疑法就是根据这三个层次而设计的教学法,把教法与学法有机地统一起来,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过程:一、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设疑,就是提出疑难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善于学习,首先…  相似文献   

6.
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教师常常要设疑.设疑要有的放矢,要围绕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精神,把教学推向高潮.本文主要谈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设疑".1.准确设疑,更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7.
卿光锋 《教师》2013,(4):76-76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西方就如何设质疑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了初步的探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通过激趣设疑、联想设疑、层层设疑、启发式引疑设置质疑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想,培养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课堂设疑四忌设疑,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有积极作用。但设疑如果缺乏层次性、启发性、针对性、系统性,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所以,课堂设疑有四忌。1.忌深而难设计的问题过深,会使学生望“疑”兴叹,失去信心。应设计一些略高于...  相似文献   

9.
张良 《教书育人》2007,(7):33-34
在新课标下,教学中教师是否善于设疑、指导学生设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学会做人;作为学生,是否善疑、善思、善辩,自觉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不断培养积极的思维品质、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主要体现。因此,教师在新课标下如何设疑、指导学生会设疑、并探究培养学生的善思、善疑、  相似文献   

10.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问题,设疑即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设疑导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得越来越普遍,但如果设疑不当,“导”而无方,就会流于形式。笔者结合历史课堂教学谈几点体会。一、设疑导学的类型1.温故知新型设疑导学。旧知  相似文献   

11.
物理教学中的设疑●山西河津中学王玉海教学中的设疑,可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把学生引入渴求知识的境界,使学生从单纯的“听而有得”的被动学习中摆脱出来,移步到“思而有得”的主动局面中来,现就物理教学中如何设疑谈几点看法:一、新课前的设疑好的新课设疑,犹如磁...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英语的课堂语境之下,巧妙运用设疑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去思考、想象、探究、表达,通过精准高效的问题设计,让课堂变得灵动而活泼.依据课型内容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提前抛疑、读后设疑、合理"迁疑"等具体的设疑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促进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课堂教学设疑的意义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设疑即提出疑难问题。设疑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师生交流的最主要的手段,是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要巧妙设疑。教师在教学中,要在重点情节处设疑、在难点障碍处设疑、在精彩感人处设疑、在精美修饰处设疑、在技巧特殊处设疑、在新知识点处设疑、在词语妙用处设疑,让学生在疑问中思索,在思索后论争,在论争中发现,在总结中感悟。这样,学生在有疑中释疑,在释疑中形成一种再创造的能力。目标设置要有创新的导向。目标设置要引导学生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对未知事物进行想象。如续写、补写、改写,就能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学《故乡》时,教师可设计“30年后宏儿遇见水生”的写作目标;再如教学《卖花》一文,教师可设计利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正在实施的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本文结合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从激趣设疑,诱发思维、逆向设疑,启发思维、层层设疑,训练思维、想象设疑,拓展思维和言语设疑,升华思维五个方面谈了物理教学中创设质疑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美兵 《语文天地》2013,(12):55-56
所谓标题设疑阅读法,是学生根据标题自主发问,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加以引导,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的学习方法。标题设疑阅读法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创造能力,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一、标题设疑阅读法的概念与环节"文好题一半"。标题是抓住人们阅读欲望  相似文献   

17.
“设疑”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通过设疑、析疑、再质疑的过程,对开发学生智力、启迪学生思维起着积极作用。现谈几点个人体会。一、设疑要合理安排程序,激发学生兴趣。在设疑的程序安排中,应由浅入深,从已知到未知,由特殊到一般。如学生从小学升入中...  相似文献   

18.
疑在何处?     
设疑,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故意设置一定的疑难或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善于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诱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究竟如何设疑、疑在何处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寻求答案、提升思维?1.紧扣疑难点设疑疑难点是指课文中学生易被迷惑、分辨不清之点和难以理解之处。它们往往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也是学生思维容易受阻的地方。教师应通过设疑对学生思维及时加以疏导。例如,《七根火柴》的主人公是无名战士,但作者却花了不少笔墨…  相似文献   

19.
1.根据基础组织教学精心设疑 在教学中,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恰当地设疑,给学生制造"悬念",会使学生急于求得解疑的欲望,从而保持极强的注意和兴趣.这些教学手段与学生的文化基础分不开,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设疑.  相似文献   

20.
一、设疑要有的放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教师常常要设疑。设疑要有的放矢,要围绕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什么时候设疑,什么时候提问,向哪些对象提问,学生回答以后是否会得到预期的效果等等,这些都要认真考虑,它对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廉颇蔺相如列传》是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学生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在讲授这篇课文时,我没有采用传统的字、词、句、段串讲的方法,而是在指导学生阅读全文以后,通过提问来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这篇课文由三个故事组成,第一个故事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