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文学:死亡的出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亡是文学的永恒主题。揭示生死的奥秘是古往今来一切大作家、大作品致力追求的目标。死亡在文学中的出现具有不同形态。抒情文学在直接咏叹外还以多种形式间接地传达了人类对死的感触。叙事文学以三种模式描写死亡,均从不同层面显示了死亡作为文学永恒主题的实在性与表现意义。  相似文献   

2.
专著《直面与超越——20世纪中国文学死亡主题研究》采用宏观权衡与微观点击相结合的架构模式,对20世纪中国文学死亡主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理清了死亡意识流变的轨迹,并揭示了其演变的规律,基于文学中死亡意识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它必将对相关研究起到推动促进的作用,对中华民族死亡文化的建构也有重要参考价值,是一部生命诠释与死亡解构的力作。  相似文献   

3.
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是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要面对的问题.自创世神话里的亚当和夏娃诞生后,人类的死亡命运就已经注定.因此,死亡主题一直是文学所面对和表现的重要主题.作为源源不断地滋养西方文学的神话命题——死亡,在人文主义者莎士比亚和哈姆雷特那里都有所探讨.剧中人对死亡的思考以及作者对死亡结局的安排都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李雪琴 《时代教育》2014,(11):150-151
死亡是爱伦坡哥特经典主题之一,也是其小说《陷阱与钟摆》中最值得探讨与研究之处。本文旨在分析该小说的死亡主题,对死亡的恐惧,通过对作者经历的回顾分析并挖掘他青睐该主题的原因,对死亡的态度及死亡主题是哥特文学中独特艺术的另类哲学。由此深入探讨作者的"为艺术而艺术"唯美写作风格,以及坡式"来自心灵"的哥特恐惧成就的独特效果,从而对爱伦坡在美国文学史上的重大意义进行价值评估。  相似文献   

5.
在川端康成和三岛由纪夫的文学中都充满了“死”和“美”的主题,但是在不同审美观和死亡观的影响之下,却呈现出不同的维度,死之美在川端文学中呈现出无常、虚幻、哀怨的美感,而三岛文学则表现了自我选择、血腥、真实的死亡之美。这样的区别与他们经历的差异和在文学上对日本传统文化和外来西方文化的不同吸收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今日停诊》是日本著名作家井伏鳟二的战后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反映了二战后日本社会百废待举,财匮力尽,底层民众生活极端困苦的境况,表达了井伏鳟二对战后日本社会走向的担忧和对重生的深切希望。该小说牵扯到很多"死亡"问题,本文将探究《今日停诊》的死亡主题,透视死亡主题背后的深意,找出底层群众由死亡到重生所折射出的精神价值,揭示井伏文学中死亡主题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为解读井伏文学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7.
魏晋诗坛上曾出现了大量直接以“死亡”为主题的挽歌诗。魏晋文人们所以能突破传统挽歌的表达方式而使挽歌成为个体抒情的特定文学样式,有时代思潮影响和文学观念发展的双重缘由。而且,“死亡”主题在魏晋具体各个时期文人挽歌诗中又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它展示着不同时代文人不同的生命观和诗歌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8.
拉美作家基罗加以短篇小说著称,其个人经历和写作的内容充满“死亡”主题。本文以《基罗加作品选》为底本,对作者的死亡际遇、文学主题和文学技法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9.
论象征主义诗歌的“死亡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亡”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在现代主义文学中,对死亡的表现尤其普遍,但又没有一个流派像象征主义诗派那样,几乎每个诗人都涉笔死亡,更有甚者,直接以“死”、“死亡”或“死者”等为诗题,由此形成象征主义诗歌中明显的“死亡主题”。但是,我国的评论界尚未正视这一...  相似文献   

10.
余华作为先锋作家的重要一员,曾对小说的形式特征作过艰苦卓绝的探索,由于特殊的童年生活经历,余华对死亡——这一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文学主题的关注和表现更是显得尤为突出与奇特。他的小说创作经历了转型前、转型期、转型后三个阶段,和其创作的转变一样,余华对死亡主题的探索也有一个嬗变过程,经历了一个由死亡表象、死亡思考到死亡承受的衍变脉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