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当今全球变化的基本情况,包括全球变化的现状、后果和发展趋势;提出全球变化是地球系统各个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今全球变化人为因素是主要的;并强调用“地球系统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全球变化和全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地球系统科学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学基础。它脱胎于气候系统研究,跨越一系列自然与社会科学,将全球变化与区域变化融为一炉。所涵盖的时间自数十年至一二百年,在此时间尺度内,所涵盖的对象基本上是大气、海洋与陆地以及介于其间的物质能量交换过程。陆地最重要、最复杂、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亦最大,目前未知数亦最多。宜先在跨学科的综合工作上多下功夫,积极推动陆地系统科学研究。地球系统科学是一个比较新的名词。1987年在“Eanh Quest”第1卷第2期有F.P.布瑞斯坦(F.P.  相似文献   

3.
集中讨论了在新的世纪地球系统科学的内涵和全球变化的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4.
背景《全球变化热门话题丛书》是由中国气象局组织、气象出版社出版的一套18册科学普及丛书。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最终将会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全球变化(主要是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了当今世界公众的热门话题。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公众,无不日益关注全球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关心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关心国际社会在组织减缓全球变化工作中的成功和阻力,关心人类社会怎样才能和自然和谐相处,才能真正可持续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迎接当时“十大环境问题”的挑战,国际社会协调…  相似文献   

5.
正当今世界在经济系统及其赖以支撑的自然环境系统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系列问题。世界经济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起至今运行不佳,表明人类已走向现行经济制度的内界;而愈演愈烈的全球自然灾害预示着人类接近了生态环境约束的边缘。这要求我们从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多角度综合分析当前全球变化问题,并探索解决之道。鉴于此,"第七届全国现代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宏观到微观、从远古至今日、从宇宙到身边,就全球气温变暖到走生态文明之路,作了粗线条和轮廓式的论述。面对全球气温变暖以及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人类不得不重新思考自身的生存方式和生活习惯,从而适应气候与环境变化的要求。这是焦金雷、杨天胜二同志编著、将于近期出版的《生态文明学》一书的部分内容要点。现择其要点发表,以投石问路,引起更多学者关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与遥感及对地观测技术、数字地球及地球系统科学等相关研究领域关系密切。其研究目标是探索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相互作用及其变化。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主要研究内容有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因子、土地可持续管理模式以及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全球变化的相互作用机理等。目前。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从而推动了全球变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全球变化正在对人类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是受全球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也是影响全球变化过程的重要国家之一,而且也具有世界上比较典型和独一无二的全球变化响应敏感区,如高海拔地区、干旱-半干旱区、绵长的海岸带、人类活动密集区等。由于全球变化是一种大尺度、长周期的变化过程,空间技术成为观测其现象的一种有效手段,特别是可以客观地观测全球变化敏感因子特征与变化。  相似文献   

9.
全球昼夜变化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比较抽象,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完全掌握这部分知识,更谈不上有效运用。基于此,我们选用身边的材料,自制了全球昼夜变化演示仪。通过昼夜变化演示仪的运用,全球昼夜变化知识由抽象变为具体,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全球昼夜变化规律,并能解决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全球变化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内容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决定了这门学科需要多媒体教学形式.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多媒体辅助《全球变化》教学的优势和因课程本身及课程外的因素而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并提出了确立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精心加工和优化幻灯片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应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对策,对有效地实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整合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价值观的文化变迁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两种并行不悖的文化变迁现象,即文化的冲突与趋同,它对各国高等教育价值观的转变有着深刻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价值体系在这背景中,经历了两次大的演变,期间虽因冲突而带来一定的价值观危机,但必将有利于现代人文认知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确立。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引起自然资源环境变化,进而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北极气候变化最明显,开始影响生态变化;而北冰洋这块“净土”也随着海冰的减少,使得夏季通航和资源开发成为潜在工程行为,多国纷纷对北冰洋的主权要求施展本领。北极气候变化对加拿大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引起了加拿大政治界、科学界、工程界、民间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从加拿大和中国的国情出发对两国在气候变暖的共性问题上做比较分析,将为国内外同仁提供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13.
面对经济复苏缓慢、需求增长、资源稀缺、生态环境矛盾日益尖锐的复杂国际形势,世界各国都试图通过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及重新定位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和社会变革压力,高等教育功能出现历史性意义的嬗变。其嬗变的根本原因包括高等教育市场化思潮全球化传播、高等教育的公众信任危机及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异质化”趋势并存。高等教育功能嬗变过程中呈现层级性、功利趋势和多元化态势形态特征。高等教育功能嬗变要求高等教育要平衡全球教育诉求和国内教育诉求,重构高等教育评估体系,重新定位高等教育机构外部显性目标和内部隐性目标。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发挥全球治理体系在全球变革中的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作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变革,为世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一体化发展提供新的制度性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5.
新自由主义思潮在西方国家逐渐流行,对学校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推动下,西方社会寻求走“第三条道路”,不断借助于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力量推动教育重建,对教育理念、教育制度、学校运作模式、教育评价方式等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打破了现代教育制度的固有模式和体制.然而教育变革却使得西方“个人主义”更加泛滥,学校教育远离公平,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全球扩张.反思和批判新自由主义教育思潮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年初,教育部与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正式启动,标志着宁波国际化人才培养等工作全面推进。宁波作为国际港口城市,其经济发展的外贸依存度及企业经营的国际化程度都明显高于内陆城市,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经营国际市场,亟需大批国际化的人才。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等职业院校,在服务宁波外向型经济进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全球化的视角,通过对《宁波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发展规划》解读,对高技能人才的全球化能力要素及培养途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全球变暖背景下国家伦理及其实现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在全球变暖问题上无法实现责任共担的根本原因是国家伦理的普遍缺失。国家伦理是一个国家作为一个现实存在的实体所应当遵循的伦理规范,具有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我们需要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建构国家伦理,为国家间迅速凝聚共识奠定共同的道德根基,进而按照公平正义原则,建构气候责任分担体系,即按份分配国家气候责任、按国家实力分配国家气候责任、按各自排放行为分配国家气候责任、按人口分配国家气候责任和自愿承担国家气候责任。  相似文献   

18.
As classrooms become increasingly diverse and students need more complex skills for collaboratively addressing transnational issues, we nee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globally competent teaching. Education research has highlighted the benefits of study abroad and overseas teaching, as well as local cross-cultural immersion, but these options are not always feasible. We sought to identify the various means by which teachers develop global competence. Through this qualitative case study of 10 global educators, we found that international travel, though present in some instances, was not always necessary. In fact, it was an accumulation of experiences that prompted teachers to incorporate global perspectives, lessons, and skill development throughout their careers. Thus, globally competent teaching may be better conceptualized as a path, rather than as an end goal.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浪潮引发的全球问题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在既不能改变经济全球化趋势,又不能依靠经济全球化进程消解全球问题的情况下,有必要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与各民族国家利益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通过各主权国家进行不断地“对话、商谈和交流”,在解决人类共同问题上达成基本共识,以维护和促进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为第一价值原则,在利益上实行公平地共享与让与,整合出合乎正义与公平的具有约束力的全球伦理框架。  相似文献   

20.
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IB) examination system in early 2010 was on offer in 2700 schools in 139 countries. Since 1999, the Geneva-registered IB has created a platform for image consolidation, product standardization, and technological linkage. Out of this has emerged a globally branded ‘IB World’, educating the ‘IB Learner’, using an outcomes-based ‘IB Learner Profile’, and ‘IB Community Themes’. It is soon to be aligned within an ‘IB Association’. This creates a potential framework for class consciousness. The ‘IB Learner’, forming a ‘class-in-itself’, might form a self-conscious social grouping, a ‘class-for-itself’. This paper explores possible outcomes, within the context of two ‘agendas’. The ‘agenda for global peace’ desires an irenic class, tolerant and culturally aware. Within the context of an ‘agenda for global business’ a more inner-directed class might appear, sympathetic to globalization and the needs of Capital. Alternatively, a ‘third way’ could appear; a class who is business-oriented but socially-responsi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