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康熙四年"江村"唱和(亦称"三人唱和")是清初三大唱和之一,在顺康词坛具有重要地位。其"后期唱和"共存词103首,作者为社会中下层士人。他们在主题上进一步开拓,其浓郁的人生体验和积极的人生努力,推拥出直面人生的雄健词风。创作实践证明推动词风变革的主要力量来自社会中下层士人,"大有力者"往往顺应词坛潮流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叶梦得前期崇尚陶渊明,展现隐逸情怀,追求精神自由,词风闲适旷达;后期推尊谢安,抒发爱国热忱,渴望建功立业,词风转为豪放雄杰。历史的巨变促成了叶氏词风的转变,而这一转变正是南北宋词风转变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3.
在两宋词坛,叶梦得和朱敦儒均被归为南渡词人群。两者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都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由于两人生活经历、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的差异,他们的词风特色,在转变前后,也都各不相同。叶梦得词前期婉丽,“靖康之难”后则有“雄杰”之气。朱敦儒词早期清疏狂放,“靖康之难”后则变得沉郁、悲慨、苍凉。  相似文献   

4.
黄庭坚早年喜作艳词,成为“苏门四学士”后,他的词风明显向苏试的词风逼近,这一转变背后是他生活和感情上的一些变化。他的词风变化体现了他创作态度的转变,从中可以窥见他对词体雅、俗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清初词坛,历经明末衰落之后又渐趋复盛。阳羡词派在明清易代之际因词风的剽悍悲慨,不失含蕴内格之美,使清初词坛生机勃发。阳羡词宗陈维崧因其词敢作大题、取大义在词坛上独树一帜。因故国之亡,家无定所,身世浮沉,使陈维崧的词风出现明显的转变。探究迦陵词的转变,及在此基础上反映出的清初词人文化心理,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如梦”与“归心”深处的旷达——谈苏东坡贬谪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旷达"言东坡词几成定论。东坡词"旷达"风格的形成虽然有天性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是他在人生的苦难中逐渐磨练发展的结果,因此东坡贬谪词更能体现其旷达的词风。"人生如梦"在东坡词中多次出现,经过贬谪之后,东坡在看似颓靡的"如梦"的人生观中融入了豁达的心态;东坡有着很强的"归乡情结",在欲归而不得的贬谪生涯中,他超越物质和精神上种种困境,达到了"心安处即吾乡"的境界。这两点是其贬谪词中旷达风格的明显表现。  相似文献   

7.
论苏轼对婉约词的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在词创作上的成就不仅仅在于开创了豪放一派,更重要的是为传统婉约词的雅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以诗为词,自觉地改革婉约词风,把婉约词从"艳科"的狭窄路径中解脱出来,发展成为士大夫之词。他在词创作中积极引入多变的抒情风格,扩大词的题材,提高词的境界与品位,最终完成了对婉约词的雅化。  相似文献   

8.
"伯、仲、叔、季"在上古时期作为排行次第词,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上存在的事物,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中古以后不再表示排行,只作亲属称谓语。本文拟从"伯仲叔季"中"伯、叔"作为排行次第词、作为亲属称谓语、从排行词到亲属称谓语转变的原因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柳永第一个大力创作慢词长调,其词在"形"(词体)与"神"(词风)两个方面,一并着力,变雅为俗,无论是声腔体式,还是审美内涵,都能够融入生活,贴近大众,深植民间。同时,在艺术手法上融会贯通,屡有新制,"唇吻遒会,情灵摇荡"(南朝梁萧绎《金楼子·立言篇》),使得"词"这种本源于民间的通俗文体艺术样式,开始了从雅室文案到"勾栏瓦舍"的回归,从而开创了以俗为美的词风,以新的风貌出现于词坛,标志着词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李玉 《文学教育(上)》2011,(11):106-106
北宋苏轼开启豪放词风,提高了词的社会地位,自苏轼之后词大体延续"婉约"和"豪放"两个基调并行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用"豪放"来定义苏词特点,远不如用"旷达"定义来的准确。  相似文献   

11.
姜夔是南宋词坛上的雅士,他的词注重练字造句,讲求音律,咏物词别有寄托。词境幽冷悲凉,独创一格,后人多以"清空"、"骚雅"等来概述他的词风。"清空"与"骚雅"内涵丰富,既包含言辞、又涉及意境,对后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中国梦"与"中国风"二词盛行,世博会的"清明上河图"让美术界吹起了"中国风",流行乐坛更是刮起了"中国风",不仅仅只是以旋律、乐器为代表的"中国风",更有直接套用或是化用绕口令、古典诗词等汉语传统文段的"中国风"。马克思曾说:"只有音乐,才能唤醒人的艺术感觉。"自古以来,文学与音乐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3.
一代词人曹尔堪是明末清初词坛的重要人物,其前期词代表了明末词坛的主要倾向,后期则引导了清初词风的重大转型。文章试就其前后期词作不同风格的研究,说明明末清初词风的整体转变及走向。  相似文献   

14.
屈大均以光大三闾之业为己任,其《骚屑词》多"香草美人",表明其对屈骚精神的仰慕及追随。在词风上,《骚屑词》既有"要眇宜修"的婉约词作,也有不少"豪气轶生马"的词作,还有倾向于南宋骚雅一派的骚雅词风。屈大均词的屈骚之风即其词之最主要品质。  相似文献   

15.
在清初词坛上,陈维崧是推波助澜、形成风气的关键人物之一,陈维崧推崇有骨力、有气势的雄浑豪迈的"横霸","霸悍"之词风,表现出一种发扬蹈厉的艺术生命力。陈维崧词的"霸悍"风格在词学领域是一种值得称道的,反传统的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16.
顺治十八年(1661)至康熙二年(1663)的牢狱之灾促使了宋琬词风的转变,“江村唱和”是他词风转变的一大契机。宋琬前期词风的特点是以绵丽见长,后期则多凄怨声;前期词的感情基调是昂扬的,而后期词则更为深沉:前期词少用典,后期则更多用典;前期词写景是实景,后期则多为虚景。  相似文献   

17.
"词亡于明"、"明代无词",是清代词学一个不证自明的价值判断,况周颐则在词史观、词学价值观、词学批评等方面对其予以反拨,以为词史上的词格纤靡之变,罪不在于明而在清;明词体性与风格新变,乃是风会所趋,以陈铎和屈大均词作为代表的一代明词有其重大词学价值,体现出对明清词史的重新反思。况氏对明词的重新评价根基于其词学价值核心——词心,以"词心"观照词史,构成其词心史观。  相似文献   

18.
词的创作思想在宋徽宗时期曾经发生过一次较大的风格变化,受此次风格转变的影响,词的创作思路体现出了向本色当行回归的特点,开始注重对于词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性审美体验的打造,在这次的词风转变中周邦彦成为了引领词学整体创作思想转变的核心人物与旗帜性人物。这种风格转变具体体现在词当中就是更加注重词汇本身的和谐、优美以及规范化,通过营造一种浑然天成的词汇意境来向读者提供一种具有精心雕琢感觉的审美体验。在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周邦彦的身上,我们可以十分清楚的从他创作的词中来一窥他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
从苏轼的词论可以看出,在创建豪放词风的同时,破“柳七郎风味”也是他词体革新的重要方面;他所崇尚和要创立的是以“豪放”为主的词风;以诗歌的标准要求词,以写诗的笔力写词,则是他进行词体革新的主要途径。苏轼的词论,对于了解他的词体革新具有重要意义,在宋代以至中国古代词学理论发展史上也具有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20.
唐燕华 《现代语文》2010,(6):149-150
从"生活——诗(词)人——诗(词)风"三方面对《登高》《声声慢》中"浊酒""淡酒"的意蕴进行解读,并对高中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里的"酒"意象作适当小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