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作文中,在记叙一件事的时候,不能仅仅停留在叙述事件本身,而要提炼出该事件背后的某种意义,进而写出自己从中获得的某种感受或启发。这是对文章主题的一种升华,其作用相当于"画龙"之后的"点睛’"。但近来发现,许多同学在写记叙文时有滥用"点睛"的现象,每每"升华"之后才算结篇",点睛"之后才能尽兴。提炼事件中的意义是应该的,对文章主题的升华也是必需的,"画龙"之后的"点睛"很有必  相似文献   

2.
文贵以情动人。信,特别是亲人、学友间的通信,往往是写信人真情实感的流露。作文教学中,我试着用写信这一心理反馈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一)引导写记叙文,使学生产生“假如我是当事人”的感觉小学生作文,大多是记叙文。不论是记人的记叙文,还是叙事的记叙文,只要学生产生了当事人的真情实感,是能写出好文章的。我曾给学生出过这样一道“条件回信”题:重庆市某小学六年级小勇同学给你来信,说他很想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发生的巨大  相似文献   

3.
写好细节,无疑是记叙文写作的关键.本文作者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作文=1+1+1”.记叙文就是“细节+细节+细节”.而在高中记叙文写作过程中,许多学生往往会把一件事情完整地从开头说到结尾,却不会截取生活的“横断面”,不会聚焦细节.本节公开课旨在指导学生聚焦细节,把“点”放大,提升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尾很是难写.收束得好,即具画龙点睛之妙;反之,便有画蛇添足之嫌.余秋雨作为散文大家,文章结尾多种多样,且独具特色,喜怒哀乐的情感常在点睛中得到升华.这里只列举并赏析三种结尾方式.  相似文献   

5.
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结尾谈到了向子期的《思旧赋》。向子期是魏晋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他的《思旧赋》是为悼念好友嵇康和吕安因“吕安事”被杀害而写的。原来,嵇康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及其帮凶钟会等人,愤世嫉俗,怒吐“非汤武而薄周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  相似文献   

6.
记叙文可分为写人记叙文和写事记叙文。写事记叙文,是指以再现真实事件和表现所写事件的思想意义为目的的文章。写好事情,把事情说清楚,应为初中生的基本写作能力。那么,怎样进行教学指导才能让学生把事情写好呢?笔者以为,可采用“析出技法一依法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从基础知识入手 ,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基本理论辅导。通过讲解 ,使学生从理论上弄清了审题立意的概念并揭示了内涵 ,从而加深了对审题重要性的认识。一、理论实践结合 ,强化审题训练在理论辅导的基础上 ,我结合实例组织学生进行命题作文审题的实践。如 :记星期天难忘的一件小事(可先划分句子成分 ,再进行缩句 ,便抓住了主干) ,缩句后是个动宾词语“记事”。然后帮助学生分析 :有“记”便是记叙文 ,“事”就是记事的 ,以写事为主 ,不是以写人为主。如果记一个人便“跑题”。同时还要注意题目的修饰、限制成分。“…  相似文献   

8.
记叙文写作是中考作文的一种常见样式,在记叙文写作中,除了选材新颖、记叙手法多样外,写好结尾也很重要.“凤头豹尾”是许多人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我为一所中学的初三学生上了一堂记叙文写作指导课──《<一件小事>──记叙文写作的范例》,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一上课,我与学生们通过问答形式温习了关于记叙文写作的一些基础知识。 师:“什么是记叙文?” 生:“记叙文就是以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方法的文章。” 师:“回答完全正确。那么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 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 师:“回答正确。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有哪些?” 生:“顺叙、倒叙和插叙,插叙有时也叫补叙。” 师:“好!要写好记叙文,还需要哪…  相似文献   

10.
不少同学认为:“课堂里的事,都是不起眼的小事,写不出习作来。”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我最近看到一篇习作《不起眼的小事》,写的就是课堂上老师提问“我”背古诗,“我”不会背的事,我觉得就是一篇很好的习作。从这篇习作,使我想到,写小事也要用点脑子,下点功夫,要做到:一、设法把事“放大”。课堂小事,经历的时间短,事情经过简单,如果平铺直叙地写下来,可能够不上一篇习作。这就要把小事与“六要素”联系起来,把小事“放大”,把事情的原因(早读课时没有认真准备功课的情节和心理等),较详细地写了出来:我读小学二年级时,有一天早读课,同学们都…  相似文献   

11.
第一编 扩写     
一、扩写记叙文【材料】《爱管闲事的瘦老头》(写作提纲)一、从一件小事的叙述中,揭示出矛盾,介绍人物,扣住题目;(开头)二、分写三件事情,突出一个中心;瘦老头认真负责,爱护公物,维护集体利益;(主体);三、对瘦老头的赞颂,点出题目上的“爱管闲事”.(结尾)  相似文献   

12.
题目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一、以“他(她)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在记叙中作必要的抒情和议论。二、以“友爱在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苏教版)提示:本单元的这两道题目都要求写记叙文,不同的是第一题要求写人,第二题要求写事,但不管写人还是写事,我们都要找到具体的、典型的、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几个事例来充分抒写。比如“他(她)”做了什么事,从而“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这些事又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第二题的空白处可选择填入的词语有很多,如下文的“班集体”,或其他表示地点的“家庭”“团队”,或表示动作的“交流”“批评”等。补充好了题目,确定了写作范围,就要在自己脑海中搜集体现“友爱”的具体事例了。在记叙事情的时候,可以结合抒情和议论,使文章更生动、活泼。(简英)  相似文献   

13.
生:《金色的鱼钩》结尾一句写“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老师说这叫点睛之笔,为什么称作“点睛”呢? 师:这个说法出自一个典故。我国梁朝有位画家叫张僧繇,擅长画龙,他在金陵安乐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多年来一直强调写记叙文,写内容健康、思想正确的真人真事、好人好事。如写一件小事、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件难忘的事……这种做法延续了近半个世纪,其弊端已经开始为人们认识。现在我们的学生怵作文、烦作文、写假话、写套话等问题,不能说与这种多年一贯制的做法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5.
许多中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只在乎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初看开头,便知结尾。这样的作文是很难走出低谷,再上台阶的。要想真正写好人物,记好事件,就要有所突破。元代范椁说的“起、承、转、合”四字,是古典诗词的章法,但它有如事件的变幻无穷,符合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曲径通幽;有如情感的起伏不定,吻合情感的蕴含、萌动、显露、升华,错落有致。记叙文的布局谋篇如果能借鉴“起、承、转、合”这一章法,一定能使文章的内容跌宕有致,一定能提高文章的档次。  相似文献   

16.
指导学生写好文章的结尾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指导作文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学生作文中结尾千篇一律的现象我在指导学生写《放风筝》这篇作文时,发现很多同学的结尾都是这样写的:“我怀着喜悦、高兴的心情回家。”结尾与内容不太相符,不自然,不贴切。于是我就启发他们根据自己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决定采用结尾的方法:一个同学的风筝又漂亮,又飞得最高,得了第一名。我问他:“你回家时有什么感受?”他说:“我觉得自豪,心里充满了胜利的喜悦。”我说:“你就把你的感受作为结尾。”有一个同学的风筝得了第二名,我问:“你有什么想法?”他说:“我盼着下一次放风筝的活动早点到来,我要准备一只精致的风筝赛过那个第一名。”我点头说:“好,你就把你的这个想法作结尾吧!”  相似文献   

17.
江帆 《同学少年》2008,(2):11-11
抒情,就是作者借助文字抒发感情或表达爱憎。抒情具有点明题旨、升华中心的作用,各类文章都离不开它,记叙文也不例外。同学们在写记叙文时,抒情的文字最好安排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这样可以起到确立文章感情基调或升华主题的作用。即使想在文章的中间进行抒情,也尽量安排在一个部分的开头或结尾,以领起或总结这一部分。那么,怎样在记叙文中进行抒情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18.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促进学生心灵健康成长是语文教育的神圣使命。我把记叙文的写作看成是一项“心灵塑造工程”。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我认为,中学记叙文的写作首先应该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选材的问题。同学们要选取那些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只有自己先受到触动,才能感动读者。其次是怎么写,就是对选取来的人和事进行提炼、加工、升华。在这个过程中,要着力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记叙文不外乎写人和事。天下的人和事太多了,究竟写什么好呢?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世上许多人和事,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被人们淡忘,但有些人和事永远不会…  相似文献   

19.
在记叙文里,叙事之美,重在内容的生动;议论之美,重在思想的升华。打一个形象的比方:叙述的过程,正如“画龙”;简洁的议论,则犹如“点睛”。在作文中,  相似文献   

20.
【审题】文题为“琐忆” ,“忆”则表明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记叙文 ,所写的都是过去的人和事 ,“琐”则表明所记的是“小事” ,且不只一件。“琐忆”一文则是通过所忆的几件小事来全面地表现一个人或表达一个中心。【构思】本文作为复杂的记叙文 ,可以记人为主 ,也可以记事为主 ,无论写人叙事 ,都要以记叙描写为主 ,适当地进行抒情、议论。议 ,要结合具体人、事而议 ,情 ,要是真挚之情 ,不可泛泛而议 ,也不可矫情 ,这是本文的难点之一 ;难点之二是 :无论写人叙事 ,都要围绕中心展开 (中心即是文章的“纲”)。做到“琐而有纲 ,琐而有序”。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