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每个教师都“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实际上,在课堂教学中,随时都会生成新的课程资源,即动态生成资源。这种资源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教学中随机产生的,它包括学生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是课堂生命的“活水”,有效地利用能让课堂更加灿烂,更显生机。  相似文献   

2.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实际上,在课堂教学中,随时都有可能生成新的课程资源.这种资源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对话等活动即时产生的资源.它包括学生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学生发表的意  相似文献   

3.
学习资源是教学的“富矿”。对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体现了数学课程的实践性质和创生取向。教师要准确、及时地捕捉资源,收集对与错的资源、优与劣的资源、半成品资源与成品资源,有效利用生成资源推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品质。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每个教师都应该"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学课程与教学资源"。同时,现行教师用书减少了以往对教材的详细分析,取而代之的是对教师教学的一些建议,其主要目的想给广大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自我创造空间,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机会。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每个教师都应该"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学课程与教学资源"。同时,现行教师用书减少了以往对教材的详细分析,取而代之的是对教师教学的一些建议,其主要目的想给广大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自我创造空间,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机会。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的数学课程资源包括文本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环境与工具资源和生成性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用于操作的学具或教具就属于数学课程资源中的环境与工具,学具可以起到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帮助学生更清晰明确地掌握知识。然而,通过课堂观察,笔者发现有不少教师为了迎合新课改的要求,出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资源"一词越来越多地跃入教师的视野,引起教师的关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每个教师都"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在新课程  相似文献   

8.
米朝新 《辽宁教育》2008,(12):40-41
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产生的教学资源具有不可预测与不可再现的特点,所以教师如何适时、敏锐地捕捉这些资源,并进行恰当地处理,值得我们去关注。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信息重组者”、“学习指导者”等作用.这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承担的新角色。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主要包括各种实践扩大材料、录像带、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图书馆以及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少年宫、博物馆等.”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也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学生学习的起始状态既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性资源,也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基础: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状态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效率、提问、质疑乃至错误的回答等:课堂教学后学生呈现的变化状态,则是评价性资源和下一个教学流程的基础性资源.有了这种“活资源”意识,教师才会在课前、课堂和课后,把自己的心思不只是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努力放在研究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上,才能优化创新课程资源.为此我对优化创新数学课程资源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资源,教师是采取巧妙回避?还是合理引领?又该如何合理引领呢?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种种信息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教学资源,都有可能成为宝贵的课程资源,只要教师随机的开发,适时的合理引领:避虚就实,截取有用生成;善于抓错,争鸣疑难生成;对话交流,接纳正确生成.充分发挥“信息重组者”、“学习指导者”等作用,充当活动信息向教学资源转化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1.
所谓“生成性资源”,是指在特定的教学场景中,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对话、交流时,随机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情况。其中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和发表的意见、建议与观点,以及由教学环境和设备所引发的意外情况。《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生成性资源能否采取有效的调控策略进行回应,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对生成性资源缺乏理论认识与解决措施,导致大量的有效信息流失,留下诸多遗憾。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0,(95):9-1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合作能力,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我们教师应用资源的眼光看待错误。生成性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错误资源的利用价值,将其作为提升学生优化学习的良好素材。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开发与利用"争议性资源""错误性资源""过程性资源""结论性资源",提升这些生成资源的价值,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徐斌 《考试周刊》2009,(40):93-9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课程资源不仅包括可见的文本形式的物化呈现,而且包括课堂教学中的动态发生,以及师生内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信息“占据”。那么,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4.
浅谈课堂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汉林 《教育革新》2009,(11):41-42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与交流的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的支撑。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即包括教科书、录音、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等,又包括教师教学形象、教学语言、班风学风、教学环境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对于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资源,教师如果能够“抓在出现时、点在需要时、化在关键时、用在可用处”,无疑会为课堂教学积累丰富的动态生成资源。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对话等活动即时产生的资源,包括互动、对话中产生的问题、情境或行为等信息。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刻意追求“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反而常常被课堂上一些错误信息资源和毫无意义的生成性问题分散精力,甚至为求“生成”而迷失了文本、迷失了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点击”生成资源,以此巧妙改变教学预案.把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刷新”出精彩纷呈的课堂。  相似文献   

17.
陆海秀 《广西教育》2007,(10A):34-35
“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即时生成的预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一般包括:学生突发奇想提出的问题,师生、生生互动中出现的“闪光点”或错误见解,教学中的突发事件等。教师应该沉着应对这些错综复杂、稍纵即逝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既不能挫伤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又不能急于求成,要及时把它转化为课堂教学可利用的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8.
动态生成资源不是教师课前预设生成的资源,而是在课堂中随教学的进程随机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它包括学生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及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是课堂生命的“活水”,巧妙有效地利用能促使课堂更加灿烂,更显活力.  相似文献   

19.
郭建  黎倩雯 《地理教育》2011,(11):57-58
一、对“生成性资源”的认识 “生成性资源”也称“动态生成性资源”,一般指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景中,除了教师的“预设资源”以外,能够被利用来促使教学目标更好实现的各种因素。例如,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发表的意见、观点,提出的问题、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其中能够被用来引导学习、促使教学目标实现的因素,都是教学过...  相似文献   

20.
曹顺平 《考试周刊》2011,(66):70-71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生成一些动态的课程资源。教师教学艺术的高超,不仅仪表现在精彩的预设上。更表现在灵动的生成上.教学的精妙就在于动态资源的充分发掘和巧妙利用。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成元”,及时发现并抓住课堂教学稍纵即逝的契机,将其发掘和利用.从而确定新的任务.制定新的方案.形成新的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