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之交,在中国共产党正面临着新考验的历史时刻,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三个代表”的论述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含义深刻,犹如黄钟大吕之声,立即在全国产生巨大的反响,新闻媒体很快掀起了宣传高潮。 新闻媒体运用多种宣传报道形式,对这一重要论述的理论依据、丰富内涵、精神实质、时代意义等作了阐释,帮助读者全面准确地理解和…  相似文献   

2.
新闻策划的前提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们选择和信息媒体的多样性在增多,严峻的竞争向各新闻媒体提出了挑战。各新闻单位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不得不注重策划,争取时时拿出最有新闻价值最能满足读者需求的报道来。五年前,当中央电视台率先将新闻与评论融为一体成立了新闻评论部并相继推出“焦点访谈”等栏目以来,就已经把新闻策划的课题摆到了全国新闻媒体的面前。近年来,各地纷纷效仿,电视、广播和报纸等传媒在争取受众的策划报道上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新闻策划”作为一个高频率使用的词语和操作方法已经广泛受到新闻界同行的关注和青睐。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必定是新闻界愈来愈重视新闻策划,新闻策划的领域愈来愈广泛、水平愈来愈高涨的时代——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我们应对新闻策划多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入世”步伐迈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长期躺在传统计划经济的“安乐窝”里的新闻媒体机构,越恶霸虎感受到生存的压力和发展的紧迫性,推动新闻媒体发展的“采编”和“经营”两个轮子,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新闻媒体的“经营”这个轮子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制约了新闻媒体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发展。市场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发展新闻媒体“经营”这一轮子,取决于经营管理人才。因此,科学、合理地配置经营管理人才,就成了新闻媒体机构的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之一,配置经营管理人才,具体地说,就是经营管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  相似文献   

4.
《声屏世界》2011,(12):66-66
新闻媒体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注重最有新闻价值、最能满足受众需求的报道本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有少数媒体置新闻规律于不顾,盲目追求轰动效应,结果导致新闻炒作之风的蔓延。有的媒体绞尽脑汁地“抢”新闻,想方设法地制造“亮”点、“卖”点,甚至炮制虚假新司以吸引人们的眼球;  相似文献   

5.
数字北京     
世纪之交,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措施,“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等新概念的出现,预示着国家和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竞争即将进入一个更为激烈的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建设“数字北京”? 第一,我们认为,“数字北京”是“数字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都在表示相似系列概念中不同层次的状态,其本质都是一种服务经济)的必然产物,它是一项复  相似文献   

6.
澎潮 《新闻前哨》2008,(4):85-88
“世上本无事” 武汉的长江和汉江交汇处.有条汉正街。“汉正街”越来越出名,越来越“值钱”,是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越来越红火。就在党的十五大召开的前后,因为偶然之中的必然,以及一些新闻媒体新旧不同观念的支配.“汉正街”又一次成为众多新闻媒体的爆炒对象。  相似文献   

7.
陈欣  张魁 《报刊之友》2013,(3):140-141
进入数字时代后,网络逐渐成了校园内的主流新闻媒体,而网络的广泛性.及时性、开放性和互动性,又使它成为最集中的“意见的公开市场”。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全媒体时代,如何增强高校网络新闻宣传的舆论引导力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主要课题。而网络新闻通过议程设置、议题策划,有选择地发布积极信息,或树立先进典型,或干预危机事件,弱化消极因素等途径,引导舆论导向、影响受众行为,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和校园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8.
舆论界的烦恼:新闻官司 历经“一五”、“二五”、“三五”普法,人们的法制观念愈来愈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日渐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随着新闻媒体的增多,新闻界对人们生产、生活干预的加强,新闻媒体、新闻记者在人们心目中的距离也日渐缩短,渐渐淡化了以往的威严感、神秘感。这样,敢于甚而善于与新闻媒体打官司的人慢慢多起来。  相似文献   

9.
当前,新闻媒体间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报纸扩版,广播、电视增频道,互联网争夺人们眼球,竞争之激烈前所未有,而竞争最激烈的又属新闻类节目。另外,随着社会透明度的不断提高,新闻资源共享性也随之提高,独享新闻资源已越来越变得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媒体间的竞争也自然地由独享资源领域进入到共享资源竞争领域,即更多地看谁能有效利用和挖掘这些有限的共享资源,从而变共享为“独享”。于是,一种全新的新闻理念在新闻界悄然流行起来:加强新闻策划,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所谓新闻策划,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新闻媒体自身的优势,最大程度地整合、开发新闻资源,从而把新闻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新崛起的“第四媒体”——网络媒体,引起中国新闻界的热切关注。6月18到19日,由中国记协主办、上海市委宣传部和市政府新闻办等协办的’2000全国新闻媒体网络传播研讨会在上海隆重举行。来自全国近百家媒体网站的负责人和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会聚一堂,围绕着新闻媒体网站的发展问题,沟通了信息,交流了经验,探讨了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上海市委副书记龚学平、中国记协副主席栗国安等出席研讨会并讲话。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人们的新闻信息接受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自主性、选择性更强,人们更相信自己从多种渠道信息综合得出的结论,而不愿意简单地相信一家新闻媒体的结论。面对这些新情况,更需要我们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要特别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搞好舆论引导:1.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搞好舆论引导。主流媒体,必须坚持主流政治立场,选择主流价值取向,树立主流道德观念,符合主流审美情趣。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对新闻媒体的起码要求,也是最…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某地一场历史上不多见的狂风,刮倒了一小学校的围墙,砸死了几名学生。对此当地新闻媒体只字未提,人们纷纷议论猜测。次日,人们看到了远在300公里外省城两家报纸的报道,才明白了事情的真相。本地发生的新闻,却要看外地的报道,让人深感不解。 这几年,类似这种本地新闻要看外地报道的事还真不少。归结起来,“墙外”报的无非是不宜“亮丑”的新闻,怕影响当地干部的形象,或给地方领导脸上抹黑。据说,有的自然灾害事故也不能披露,担心人家产生联想。但是,不要忘了,在世纪之交的今天,信息传播手段异常发达,许多事情想…  相似文献   

13.
章艳 《新闻前哨》2009,(7):59-61
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健全.舆论监督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社会进步和公共文明发展不可忽视的环节。据一项调查显示.当有重大问题需要反映或出现纠纷需要解决时.有41.41%的人首先想到的是“新闻媒体”。许多惊人的黑幕。如“云南矿难”、“黑哨事件”、“宝马彩票事件”等.都通过新闻媒体得到了真相大白。  相似文献   

14.
数字转型是21世纪最深刻、最基本的变化。智能手机、社交网络等数字技术的更替交织催生新的文化方式与图景。本文以“媒介技术”为经,以“平台迭代”“日常生活”“数字青年”为纬,通过爬梳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概述2012年末至2022年末的10年数字文化研究。研究发现:在技术可供性的影响下,一系列超级数字平台的出现和更迭构建了融合互嵌的新场景,并带来了新的文化政治意涵;数字技术高度渗透于“休闲”与“劳动”的日常生活中,技术与文化的动态博弈形成独特的“圈子”与“仪式”、“亲密”与“鸿沟”、“情感”与“劳动”;中国语境下青年群体的“数字生活”,以网络流行语、粉丝文化等文化景观连接了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研究认为:数字文化研究发轫于数字技术与当代社会的深度融合,以技术为主线的研究视角更新了传统文化研究的范畴,数字文化研究更多地整合了政治经济学视角。数字文化在走向融合的整体性路径中仍生动地体现了在地及个人的“过往和活生生的经验”。作为一个天然的跨学科接合领域,数字文化研究应更鲜活、有力、深入地介入当代社会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试论新技术环境下图书馆学研究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廖剑岚、范并思在一篇综述性论文中,将当前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热潮的特点精辟地归纳为“感受知识经济走近数字化时代”。新旧世纪之交,一方面知识经济大环境给图书馆事业带来巨大机遇,为图书馆事业开辟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图书馆事业又受到巨大的来自技术的压力。由于外部环境变化而引发了对图书馆学研究进行深刻反思,图书馆学研究的特性成为人们热衷讨论的议题。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图书馆学研究比以往更具可操作性。可以说,可操作性是新时期图书馆学研究的基本特征。所谓图书馆学研究的可操作性是指  相似文献   

16.
杨宏斌 《新闻前哨》2000,(10):38-38
近来年,随着我国各类新闻媒体在报道形式上的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随着人们对新闻信息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越来越多地采用“一句话新闻”这一报道形式。“一句话新闻”在节目、栏目或版面中所占的比重正在提高,这是一个可喜的发展,更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国外媒体更是如此,当前国外一些著名的广播电台播出的每一档新闻节目中,每篇稿件都很短,许多就是“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报道形式的兴起,其根本原因在于受众心理的改变和编辑记者新闻写作观念的改变。受众对许多事情只想了…  相似文献   

17.
郑凯 《新闻传播》2013,(12):220-221
全媒体(omnimedia)是指涵盖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络、电信、卫星通讯在内的各类新旧媒体的传播工具,它调动人们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个方面感官来接受资讯,有很强的互动参与性,可以为不同的受众提供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传播方式,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达到最佳传播效果,这样一个大环境对新闻媒体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全媒体环境下,对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齐琦 《传媒观察》2007,(3):14-15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传受信息的渠道多元化,新闻媒体在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的同时,其公信力也在接受着考验。媒介的公信力就是媒介通过长期地向受众提供真实、可信、权威的传播产品,而在受众心目中建立起来的诚实守信、公正、正派的信任度和影响力”。一次抽样调查显示,对于“您认为新闻媒体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客观世界的面貌”这一问题,上海市民的回答中认为“完全反映”的占2.9%,“大部分反映”的占47.8%,“反映了一半左右”的占35.4%,“反映了小部分”的占13.3%,“完全不反映”的占0.6%。即有97.1%的人对新闻媒体反映客观世界面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怀疑。这些数据着实让一向自诩权威性强、公信力高而在新闻媒体中独树一帜的报纸汗颜。以“实用新闻”、“民生新闻”为主打的都市报如何在诚信危机的泥潭中脱身?  相似文献   

19.
刘璇 《军事记者》2014,(7):46-47
数字时代,新媒体异军突起,传统媒体日渐式微,新老媒体之争究竟谁赢谁输?本文从《头版:(纽约时报)这一年》《新闻编辑室》《纸牌屋》《白日梦想家》4部影视作品讲述的故事、张扬的理念入手分析,得出结论:新老媒体之间无需无奈的妥协和激烈的排斥,而应必然地握手。因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技术如何变革,人们需求新闻的最朴素原点——“想要了解这个世界”永远不会变。这才是人类创造新闻媒体的本意。  相似文献   

20.
一百年前的中国,流传于人们手中的书籍是《警世钟》、《猛口头》、《革命军》、《天演论》等震撼人的心灵、开拓人的眼界的书籍。一百年后的今天,“知识经济”、“信息”、“网络”、“WTO”成为这个国家存在这个年代的标记。那么,新旧世纪之交的中国人爱读什么书呢? 一、成功学系列书籍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埋头苦干”并非成功的唯一要素,活跃的头脑和敏锐的眼光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这种远见卓识包括对整个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和对行业发展的精辟分析,所以,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