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通过对自愿报名的BMI指数异常高职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自我概念团体心理辅导,探索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对BMI指数异常高职生自我概念的促进作用,发现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BMI指数异常高职生自我概念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从心理学的视角,提出对BMI指数异常高职生进行心理干预的整合策略:整合专业干预团队,开展专题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强化积极应付方式,坚持行为矫正干预,倡导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支持同伴心理互助干预,鼓励家庭协同辅助干预,实施支持性自助式干预.  相似文献   

3.
聋哑高职生就业难问题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本研究采用SCL-90症状量表和自编问卷,对102名临近毕业的聋哑高职生进行了就业心理方面的调查。调查发现,聋哑高职生的依赖、焦虑、抑郁、畏惧和嫉妒心理较健听生更为严重。对此,本文提出了高职院校可通过建立心理档案进行针对性个体辅导、加强"两训一课"等策略提高聋哑高职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职业院校大学生群体经常发生心理障碍与心理畸变问题.文章对河南某高职院校140名学生进行心理安全问卷调查,考察高职生心理安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发现,高职生在环境适应、人际交往、情绪、学习、择业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较多,分析了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对有效解决高职生心理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促进高职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职生作为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其学习心理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的教学效果。针对当前高职学生学习心理问题频出、教学质量不高的现实问题,引入积极心理学理论,结合学习心理学已有研究成果,提出积极学习心理这一概念,并通过对高职生积极学习心理的内涵以及高职生积极学习心理特质的识别与评估进行研究,探寻高职生积极学习心理的培养途径,旨在形成可推广的高职生积极学习心理培养模式,从而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大量的研究证明.人格特质是影响心理应激的决定性因素。当代高职生人格中主要存在悲观、低自尊、孤独、羞怯、情绪化等危机易感特质,该文讨论了人格特质对高职生心理应激系统及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从中获得对高职生进行心理应激干预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通过从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安全感、心理成熟度、心理问题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总结目前高职生存在的心理发展问题,并从社会家庭背景、高职生个体以及高职教育本身进行了归因分析,探索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对四川三所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课余生活、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对口高职生进行成长背景访谈。调查显示,入学时对口高职生专业基础差异明显;对口高职生与普通高职生专业基础和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显著差异。对口高职生群体具有以下特征:自主学习意识较强、热衷社团活动;外在学习动机强、具备专业心理优势;人际关系问题多。针对对口高职生培养建议予以更多情感关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更早介入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9.
高职生的就业浮躁心理分析与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严峻的竞争和压力,一些高职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浮躁、依赖、自卑等消极就业心理,以致影响其顺利就业.因此,分析、研究消极就业心理,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引导高职生走出心理误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高职生就业浮躁心理的表现、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学生(高职生)与普高生相比,在心理上,他们既有着同龄普高生的共同特点,又有着他们的特殊性。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部分高职生的心理偏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给高职教育工作者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高职生的心理幸福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是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远离心理困惑、构建美好精神家园的需要。自尊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显著。采用问卷法对500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自尊得分与高职生就读学校、所学专业、学习成绩、家庭来源等因素显著相关,这些因素影响了他们的自尊水平,进而影响了心理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高职生进行研究,探讨高职生积极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发现:高职生积极心理资本状况基本良好,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基本良好。高职生积极心理资本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高职生主观幸福感各因子在性别和年级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高职生积极心理资本各因子和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陕西省高职生的体育消费状况进行了研究,发现高职生体育消费心理表现出"需求与行为的从众性和个性化并存"及"求实、求廉、求便与求新、求美、求名心理并存"。针对高职生体育消费心理特征,体育工作者应因材施教,正确引导高职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培养高职生良好的体育消费习惯。  相似文献   

14.
高职生心理特点呈现出新的特点与问题。高职院校应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结合学校教育实际,从教育理念、学习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多元评价制度、心理和谐环境等方面进行变革,以促进高职生心理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高职院校中,高职生的情绪化问题,不仅影响高职生的心理发展和身心健康,也关乎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和谐校园的建设.本文对高职生的情绪化问题进行了归类,并解析了高职生情绪化问题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调查了高职生心理复原力现状并运用团体辅导方式对部分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结果表明:(1)高职生心理复原力总体良好。(2)高职生复原力强型占13.6%,复原力中间型I类占72.7%,复原力中间型II类占12.9%,复原力弱型占0.8%。(3)团体辅导对提高高职生的心理复原力具有可行性。(4)本研究的团体辅导方案有可操作性,可以作为提高高职生心理复原力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是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高职生的班级环境有其独特性,对其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探究高职生班级环境的结构、特点和人口学变量差异。被试选自北京市某高职学院633名高职生,研究工具使用自编的《班级环境问卷》进行施测,研究结果如下:第一,高职生班级心理环境包括六个维度: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个人发展、班级目标、班级秩序、班级组织。第二,高职生的班级心理环境总体处于中上水平,其中高职生感知的班级秩序得分最低,所以,学校有关部门应该加强高职生班级秩序的管理。第三,高职生班级心理环境不存在性别显著性差异,不存在学制显著性差异。第四,高职生班级心理环境存在年级显著性差异,而且五年制高职一年级的得分最低。所以,要引导五年制高职一年级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第五,高职生班级心理环境在学习成绩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要提高班级中学习成绩上等的高职生比例,才能有利于班级良好环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高职生心理资本、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的现状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为改善高职生人际关系提出指导性建议,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决策参考;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858名高职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高职生的心理资本对人际关系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在心理资本和人际关系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1.54%;从而得出心理资本、社会支持、人际关系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高职生心理资本对人际关系有显著影响,社会支持在其中发挥着中介变量的作用,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1.54%。  相似文献   

19.
高职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焦虑、自卑、从众、挫折等不良心理对其成功就业具有重要影响。研究高职生就业心理状况,探寻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并就如何利用心理效应提升高职生就业力展开讨论,对促进高职生求职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建立高职生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联动机制是保证高职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高职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涉及学校的各个方面,文章从宿舍、班级、教员、心理辅导中心、学工处和团委、学校保卫处等方面的功用和协作出发,对高职生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的联动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