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晓华 《云南教育》2001,(17):45-46
在计算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探索验算的算理,掌握验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提高学生自我检验的能力。下面以“除法的验算”教学内容为例,谈谈如何让学生在探索知识过程中,弄清算理,发现规律,掌握验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一、以旧引新感知规律   教学中要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商和除数相乘正好等于被除数这个规律。   1.直接说出结果,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2÷ 6= 36÷ 9= 56÷ 7=  6× 7= 9× 4= 7× 8=  通过口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 如:被除数 除数 商 ↓ ↓ ↓ 42 ÷ 6 = 7   7 × 6 = 42 (6×…  相似文献   

2.
一、挖掘速算“基因”,提高计算能力在四则混合运算中,不仅要求学生计算的正确、迅速,而且要求合理、灵活。为此要引导学生按看(数据特征)、想(运算定律、性质)、变(运算顺序、符号)、算(计算结果)、查(计算差错)五个步骤进行计算。例如,8087-87×360÷60+391一题,要引导学生看到“87×360÷60”速算“基因”,想到乘除混合运算的结合性,利用它来改变运算顺序:8087-87×360÷60=8087-87×(360÷60)这样就可使运算简化。  相似文献   

3.
解题是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手段,而变换解题方法,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五年级数学复习时,有这样一道习题:修一条长2400米的马路,5天修了它的20%,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要几天修完?学生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思考后列出了下面的算式:(1)2400÷(2400×20%÷5)-5=20(天)(2)2400×(1-20%)÷(2400×20%÷5)=20(天)解到这里,教师为了启发学生多想,可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修它的20%要用5天,还剩下(1-20%)要多少天修完呢?学生很快想到了倍比的方法,列出:(3)5×…  相似文献   

4.
一、计算。(29分) (1)直接写出各题得数。 437-198= 6.6÷0.6= 10.25-1/4= 14(1/8)÷7= 125×0.32= 8-8÷9= 246×0.5÷123= 1÷7/8= (2)下面各题要写出主要计算过程,能简便计算的用简便方法计算。  相似文献   

5.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教学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能抓住事物内在规律和实质,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例如,在乘法分配律教学时,先练习可直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的题,再出示一组不能直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的变式题:(1)0.25×99+0.25(2)35×64+0.6×37-53(3)33×9+99×7(4)247×113+737÷43(5)45.6×98+(45-53)×456这五道题,从表面上看,似乎不能运用简便算法,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学生便能发现这些题通过变形后均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这样训练,既能深化所学知识,又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选自《…  相似文献   

6.
直觉思维是一种整体性的、粗线条的、简约的、跃进式的思维。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现仅就选择题教学谈一谈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一些体会。 (一) 通过比较,启发直觉思维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寻求直觉思维的解题思路。 [例1] 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24.3×8.17=( ) A 1985.31,B 198.531,C 198.532,D 19.85331。师生共同总结出三条解题思路:①按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求积得解。②由被乘数24.3和乘数8.17确定积是三位小数,否定A和D;再由被乘数和乘数最后一位数相乘是3×7=21,它们的积的最后一位是1,进而否定C,而确定B。③由积的最后一位是  相似文献   

7.
一、求异中创新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具有多向性、灵活性、新颖性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 ,克服消极思维定势的影响 ,让学生从不同途径 ,不同角度积极地思考问题。例如 :在学生掌握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以后 ,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思考题 :“一条铁丝恰好可以围成一个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 ,如果改围成一个长9厘米的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厘米 ?”学生独立思考后得出了如下的解法 :(8×4-9×2)÷2=7(厘米 ) ,8×4÷2-9=7(厘米 ) ,8×2-9=7(厘米 )。教师对各种解法都给以肯定。…  相似文献   

8.
一、导入新课,展开讨论 出示例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教师引导学生读题后,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教师巡视,板书学生的解法,并让学生说出列式的理由。 ①140÷2×5(归一法) ②140×(5÷2)(倍比法) ③140×5/2或140÷2/5(分数方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创造的关键是直觉”。从小注意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对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创新意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考虑问题,直接把握问题的本质。例如,在计算犤(+16.5)÷(3-1.75)犦×(4-0.5×9)这道题时,如果按顺序算,过程非常复杂。我就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看出它的最后结果是求两数之积,同时发现最后一个因数是两数之差,差为0,进而迅速判断这题得数是0。2.引导学生学会跳跃性思考,提高迅速抓住关键的能力。例如,在活动课上我出示了“丢番图墓碑…  相似文献   

10.
综合训练部分 1.郑州市试题 六、(1)30.6÷(1-15%) (2)562÷(562+38)×100% (3)500-40×(500÷50) (4)1/2÷(1/8-1/12) (5)(48-13.5)÷(13.5÷9) (6)1.5×1.5×5×100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一、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上课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也就是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  1.激发求知欲。在导入新课时,要注意设计学生认知过程中新旧知识间的矛盾冲突,激起学生要求解决疑难的愿望。例如,在教学真分数、假分数分类时,教师出了一组整数除法题,如 1÷ 10, 5÷ 3, 3÷ 3, 3÷ 2, 4÷ 9, 9÷ 2, 8÷ 9。让学生思考:哪几道题能用分数表示商 ?…  相似文献   

12.
一、计算(36分)1.请口算,写得数:640+260= 156-97=121÷11= 1-1÷3=5×15÷15×5= (0.8-45)÷67=2.根据78×43=335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43×0.78= 7.8×0.43=3354÷0.43= 33.54÷0.78=3.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用简便方法算):(1)7000-3690÷18×25(2)2.5×1.25×32(3)(14+56-13)×12(4)(45+14)÷73+710(5)[1-(12-14)]×234.求未知数x的值:(1)x-0.8x-6=16(2)x-26=26(3)2∶13=x∶355.请列式计算:(1)6除1.5的商加上3,再乘3,结果是多少?(2)一个数与它的50%的和等于7.5,求这个数。二、填空(10分)1.一个数由7个亿、3个千万…  相似文献   

13.
一、求逆向逆向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结构中最重要的基本因素。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既要重视培养学生顺向思维 ,更要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如 5 2 =7这道题 ,由 5 2算出 7是顺向思维 ;引导学生得出 7- 2 =5和 7- 5=2 ,则是逆向思维。再如“50元可买 5千克糖” ,既要让学生按顺向思维得出每千克糖需多少元的解题过程 ,即50÷ 5=10 (元 ) ;又要引导学生按逆向思维得出每元可买多少千克糖的解题过程 ,即 :5÷ 50 =110 (千克 )。这种双向思维 ,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中是一个重要环节。又如“一个数加上 7,除以 7,再减去 7结果正好是7,求这个数。”这道…  相似文献   

14.
一、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精心设计问题,不断向学生提出恰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由静态的接受变为主动参与的动态探求。  如在教“商不变的规律”这节课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把下面的八个算式分成两类:① (36× 5)÷ (12× 5) =3⑤( 36÷ 2)÷( 12÷ 2) =3②( 36× 10)÷( 12× 10) =3⑥( 36÷ 4)÷( 12÷ 4) =3③( 36× 2)÷( 12× 6) =1⑦( 36× 2)÷( 12÷ 2) =12④( 36÷ 6)÷( 12÷ 6) =3⑧( 36× 4)÷( 12× 4) =3 …  相似文献   

15.
<正> 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观察力是最基本的数学能力,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谈几点肤浅的体会。1 激发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的兴趣 例如,要求学生用“+、-、×、÷”的运算符号以及括号,把4个4连成一个算式,使这个算式的结果,分别等于从1到9的九个数。例如(4+4)÷(4+4)=1,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引例。事实上引例告诉了我们,前面两个数的和与后面两数的和相等,其商为1,如果用适当的符号,使得被除数是除数的2倍,其商不就是2吗?引导学生对引例进行深入的观察,寻找规律。学生很快就知道,只要把第一个括号内的“+”号改成“×”号就有:(4×4)÷(4+4)=2,突破了一点,其余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就是:(4+4+4)÷4=3;(4-4)×4+4=4;(4×4+4)÷4=5;(4+4)÷4+4=6;4+4-4÷4=7;4+4×4÷4=8;4+4+4÷4=9。经常这样激发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的兴趣,不仅可提高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进而  相似文献   

16.
A卷1.(10.5×11.7×57×85)÷(1.7×1.9×3×5×7×9×11×13×15)=2.4×5(3/4)+5×6(4/5)+6×7(5/6)+7×8(6/7)+8×9(7/8)=——。3.把3/4表示成最少的几个分子为1、分母尽可能小且互不  相似文献   

17.
等积问题是指形状不同而体积相等的两个形体之间的有关问题。这类问题在计算上很麻烦 ,学生很容易出错。下面举一例来说明是如何引导学生计算的。例 有一个圆柱钢锭 ,底面半径是 3 0厘米 ,高是 40 0厘米。要把它锻压成横截面半径是 5厘米的圆柱钢材 ,求锻压成的钢材长是多少米 ?一般解法 :3 .1 4× 3 0× 3 0× 40 0÷ (3 .1 4× 5× 5 )     =3 .1 4× 3 0× 3 0× 40 0÷ 78.5     =1 1 3 0 40 0÷ 78.5     =1 44 0 0 (厘米 ) =1 44 (米 )这种解法大多数学生会计算 ,但多数学生在计算时很容易出现错误。创新解法 :(1 )算术…  相似文献   

18.
一、抓住实质诱思。即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对象,迅速接触问题的实质。如:“某车间要加工一批零件,4天完成总量的2/5,如果再做54个,正好完成这批零件的1/2,按前4天的工作效率,加工这批零件共多少天?”一般学生解法是:540÷[54÷((1/2)-(2/5))×(2/5)÷4]=10(天)。解法正确,  相似文献   

19.
一、填一填1 你能写出别的算式来吗?(1)4 +4 +4 +3=(2)6 +6 +6 +6 -5=(3)3 +3 +3 +3 +3 +3 +4 +5=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想想有几种填法。(1)2×□=4×□(2)9÷9=□÷□(3)□×6 -□=6(4)(6 -□)×□=6这是在学习表内乘除法后 ,我设计的策略性开放练习题。这种填空题看起来平淡 ,但经老师作“开放式”引导后 ,却变成了刺激学生探究欲望的催化剂 ,大大拓展了学生学习空间。通过练习 ,促进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途径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二、创一创1 一张正方形纸有4个角 ,剪去一个后还剩多少个角?2 把16个桃分给一群猴子 ,每只大猴…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有机会听一位老师教“有余数的除法”研究课,印象颇深。成功之处主要在于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住。教学开始,教师即出示9÷3、18÷6、28÷7。8÷4等算式,要求学生写出竖式,并注意商的位置;又出示( )×3<10、( )×5<23、( )×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