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法国大餐     
2009年,对法国人饮食习惯的调查结果显示,95.2%的法国人认为法国大餐是法国的文化遗产;98.7jj;的法国人希望法国大餐受到保护,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传承给后代。 2010年,法国大餐(ThegastronomicmealoftheFrench),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下简称《名录》o法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因为其餐饮艺术而获此殊荣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中外文化交流》2011,(12):92-92
法国龚古尔文学奖评委会日前宣布,将今年的龚古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亚历克西·热尼兰及其处女作《法国兵法》。《法国兵法》是一部战争题材的小说,讲述的是上个世纪法国在阿尔及利亚和东南亚的殖民地战争。有书评认为,这是一部史诗般的作品,场面描写恢弘磅礴,能引发读者对于战争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春》     
《春》[法]米勒米勒(1814-1875),法国著名画家,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他于1848年定居法国巴比松村,从事耕作,长期接触乡村中他所熟悉的农民,许多重要作品都在此产生。如《拾穗者》、《播种》、《晚钟》、《牧羊女》和《扶锄的人》等等,描绘和歌颂...  相似文献   

4.
今春,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了魏晓平导演的法国剧作家马克·卡莫莱提的经典喜剧《波—音,波音》。连续半个月,场场爆满,好评如潮。1984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并留校任教的魏晓平,1987年旅居法国,在著名“太阳剧社”学习。1997年回国后相继翻译、导演了轰动京城的法国名剧《科诺克或医学的胜利》、法国当代剧作家让—诺埃尔·芬维克的《居里夫妇》和法国剧作家娅敏娜·黑查的《艺术》。凡魏晓平翻译、导演的法国戏剧,均成为中国话剧舞台上“本土化”的“中国故事”。因此,魏晓平被誉为中法“戏剧大使”。日前,记者就其翻译、导演的4部“中…  相似文献   

5.
《赵氏孤儿》的西方改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 ,一部法国戏剧《中国孤儿》在天津人民艺术剧院上演 ,这部由孟华翻译、林兆华导演的剧作 ,就是当年伏尔泰取材于元杂剧《赵氏孤儿》所创作出来的。让我们把历史回溯几百年。 1689年 ,也就是清康熙三十七年 ,法国传教士马若瑟来到中国 ,学会了汉语 ,他将《赵氏孤儿》这部元代文学杰作译成了法语 ,寄给法国富尔蒙王室图书馆。该剧译本片段于 173 2年 2月发表在巴黎《水星杂志》上 ,全文则收入法国耶稣会会士杜赫尔德主编的《中国通志》(173 5 ) ,此乃中国戏曲在西方的首个译本。该书中 ,中国文学译本除了《赵氏孤儿》 ,还有《庄子休鼓…  相似文献   

6.
毋庸置疑,《悲惨世界》一书是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法国文学作品。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俄国它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至今,人们对它仍是爱不释手。好莱坞曾多次将它搬上银幕。据报道,《悲惨世界》在苏联仍是一部最畅销的法国文学作品。俄国的托尔斯泰曾声言《悲惨世界》居小说之冠。然而在法国,曾一度对《悲惨世界》加以恶意的诽谤。直到今天才真相大白,原来那些并非实事求是的批评皆出于政治的或宗教的目的。其实,如果我们援引最近法国教育界的评论就会一清二楚了。巴  相似文献   

7.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所所长、法国文学教授沈大力用法文创作的小说《梦湖恋》,已由法国麦索纳沃·拉罗斯出版社在法国出版发行,此系法国出版界在“中国文化年”期间专为中国作家出版的书籍,该书年初已在中国驻法大使馆内举行了首发式。近日,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沈大力赴法参加了该书在巴黎沙龙的签名售书活动并进行有关中国文化的讲座。《梦湖恋》是沈大力以中国革命烈士后代的坎坷经历及其与法国青年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书是他在其中文长篇小说《梦湖情侣》基础上用法文写的,也是他在法出版的长篇小说《延安的孩子》…  相似文献   

8.
“法国文化之死”,2007年11月27日,美国《时代》周刊(欧洲版)的封面以此命题。 毫无先兆,无端一支冷箭射来,不知是谁又触动美国人的哪根神经。稍稍定下心神的法国各大媒体,纷纷以《不,法国文化没有死》(费加罗报)、《法国文化真的死了吗?》(解放报)、《美国人眼中的法国衰落》(世界报)等为题回应。一场论战,乍看得人心惊胆寒,“死”与“不死”,谁来定论?美国人凭据何在?法国人又做怎样反击?细细品来,我们才看出些许端倪。  相似文献   

9.
张颖 《世界文化》2002,(2):31-32
曾几何时,在英国男性观众面前,法国女演员们很容易维持一种神秘的异域风情。操着法语的她们倾向于拍摄艺术影片,譬如“左岸派”电影。然而自从90年代初法国电影业开始走下坡路以来,你会有更多的机会在好莱坞大片中发现诸如苏非·玛索和艾玛努埃尔·贝阿尔之类的法国女影星的倩影。朱丽叶特·比诺什当然也没有固守法国影坛。早在1991年她便离开家乡巴黎,前往英国拍摄《呼啸山庄》和《毁灭》,为此在英格兰呆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那时,英国观众可没有张开双臂欢迎她。《呼啸山庄》里浓重的法国腔英语曾遭到猛烈抨击,而其在《毁灭》…  相似文献   

10.
法国是一个出版大国,近年来每年都要出版和再版44000多种图书。同时,法国人也喜欢看书。法国《世界报》提供的一份研究报告数字显示,2004年,54%的法国人至少买了一本书,法国人平均每人购买7.5本书,平均每人花费84欧元。在买书的法国人中,53%的人每年至少买4本书,29%的人买5~11本书,18%的人则买12本以上书。然而,哪些法国人爱买书呢?他们喜欢买哪类书?法国的《图书周刊》对此进行了调查,对10类图书的购买者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干部、业主和知识分子最喜欢买书,35~64岁的女性最喜欢买书。但是,年龄和职业的不同,对图书的需要也各不相同。下面是法国的《图书周刊》对各类图书购买者调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 来踪回眸:·举办了《法国艺术大师罗丹作品展》;·举办了《日本文化大展》;·举办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摄影展》;·举办了《马来西亚美术展》;·举办了《葡萄牙油画展》;·在法国、秘鲁等国举办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展》;·在欧洲和拉美等地区举办了《西藏文化展》;·举办了《国际儿童书画展》;·举办了《国际书法大展》;·举办了德国《公众的建筑》设计艺术展;·在新加坡等国举办了《庆祝香港回归大型图片展》;·在澳门举办了《千禧濠情书画展》;·组派成都川剧团赴法国、瑞士演出;·组派西南杂技团、遵义杂技团赴德国演出…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1月7日,《费加罗报》以整整两大版的篇幅,报道了法国里昂美术馆历时3年在民间筹巨资1700万欧元,将法国浪漫派时期优秀画家尼古拉·普桑的名作《逃亡埃及》收为馆藏品的重大文化事件。这笔款项至今,对大型国家博物馆如卢浮宫而言,甚至都是天文数字,何况区区一个地方美术馆,因此这次收购,震动了法国博物馆界。  相似文献   

13.
面具与玫瑰     
肖雅 《世界文化》2009,(2):20-21
1911年,法国作家加斯顿·勒鲁创作小说《剧院魅影》。  相似文献   

14.
2010年5月19日,法国一位名叫罗贝尔·拉封的出版商在巴黎与世长辞,享年93岁。5月20日,法国《费加罗报》发表了一篇图文并茂的关于罗贝尔·拉封的文章,深切缅怀这位法国著名的出版商,法国其他报刊也作了报道,高度评价拉封,  相似文献   

15.
《世界文化》2010,(2):I0004-I0004
1980年现代水墨画《黄河》获全国人物画创作优秀奖;1982年现代画《春雨》赴法国展出;1983年现代水墨画《盼》获全国第二届青年艺术展二等奖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年轻的中国画家李景革应邀到欧洲进行艺术交流,其中国画《双骏图》和《奔马图》分别被法国国立艺术学院和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收藏。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上演的法国当代喜剧《居里夫妇》1999年4月16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与观众见面的多半年来,这出戏已进行了三轮四十场演出。以喜剧形式出现在舞台上的居里夫妇的形象,不仅在该剧中引起了中国普通观众的兴趣,同时,在知识界。戏剧评论界也备受关注。《居里夫妇》原名《舒兹先生的勋章》,是法国作家让·诺埃尔·芬维克创作的。芬维克大学时学习现代文学,后当过记者,做过广告设计,也写咖啡喜剧,并为法国著名独角喜剧演员Coluche导演喜剧小品,1988年成为专业作家《居里夫妇》989年9月首演于巴黎的马居罕剧院,1990年获得…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法国伽玛(Gamma)图片公司成立40周年。为此,法国颐德雅图片集团、伽玛新闻图片社和北京伽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伽玛40年图片回顾展》。其内容包括中国、法国及其他国家的元首、政治名人、世界  相似文献   

19.
颜红 《世界文化》2014,(9):10-14
<正>玛格丽特·杜拉斯,原名玛格丽特·陶拉迪欧,法国著名作家、剧作家、电影编导。她的成名作是1950年发表的自传体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作为法国重要的电影流派"左岸派"的成员,其代表作《广岛之恋》曾获法兰西学院戏剧大奖并被搬上银幕,成为法国现代电影中影响巨大的佳作。1984年,杜拉斯在70岁时发表了她最著名的小说《情人》,该作品于1986年获里茨一巴黎一海明威奖,是"当年用英语发表的最佳小说"。在这部十分通俗的、富有异国情调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正>文学界认为,"杜拉斯那富于传奇色彩的经历、惊世骇俗的叛逆性格使她成为一位令当代法国骄傲的作家和通往法国当代文化的一条重要通道"。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年4月4日—1996年3月3日)法国著名作家、剧作家、电影编导。她的成名作是1950年发表的自传体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代表作有《广岛之恋》《情人》等,曾获龚古尔文学奖、法兰西学院戏剧大奖等奖项。杜拉斯从自身经历出发,将自己真实的爱情经历融进她的创作之中,其作品大都有其自身经历的映射。这些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