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海峰  冀潜 《精武》2008,(7):45-45
丁长汉生于1913年,回族,河南南阳河街人,1988年归真,为南阳地区心意六合拳重要传人。丁长汉自幼习武,曾先后向唐万仪一脉的孙春元、水家心意拳一脉的马五顺、买壮图一脉的买学礼和丁兆祥四位名师学习心意六合拳。丁长汉练功刻苦,功力深厚,拳可透壁。过去,心意六合拳十分保守,不轻易教徒弟,  相似文献   

2.
李国宪 《武当》2009,(3):36-36
尚学礼(1860—1930),经名阿卜杜,号“铁面月牙”(因先生面额有一月牙),河南省周口河西人(该地区分河西、河南、河北。河西是练习意拳的,乃买壮图宗师所传;河南、河北是练查拳的,乃袁长青所传,后袁氏又拜李海生传心意拳),伊斯兰学者,在心意拳界颇具影响且极富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3.
李国宪 《精武》2009,(9):31-31
买清选(1901-1994年),河南省鲁山县人,回族,伊斯兰学者,阿訇。伊协、政协委员,享年93岁。买清选精通阿文、波斯文和国文,毕业于河北穆大。一生对武学、医学、经学,三门学问颇有研究。尤其在心意六合拳、技、理、功上有独到的见解,买清选见过心意拳名家无数,从不炫耀自己是名人买壮图之后。求学真诚、对人宽厚谦恭,深得南北英豪的赏识爱戴。  相似文献   

4.
苏心海 《精武》2006,(1):53-53
先师孙少甫和师伯杨响铃曾讲起过心意拳的一些典故,现记录下来,以飨读者。心意拳起源于五禽戏,渐渐演化到宋代,才有传拳记录。周侗传卢俊仪、岳飞等一大批弟子。因岳飞的“历史问题”,此拳在宋朝禁练,直到清康熙时期,山西姬际可始复。买壮图老师从姬际可习艺三年后,回到河南周口,成为当时河南地区一代名师。从那时起河南周口一直是练十大形,而山西一直流传十二形练法,意和形各不相同,关于此举一直传说不一。  相似文献   

5.
水火居士 《精武》2007,(11):10-11
有人说:"古人作书的宗旨,多从序中提出,所以善于读古书的人,未读古人书,先读古人序。"从序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籍贯生平,品德情操,著书动机,主要内容,乃至于时代背景,从而获得微旨大意。以我个人的经验,用这种治学方法阅读古拳谱亦行之有效。范铁僧是买壮图弟子范万明的后人,他在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著述的六合心意拳序,包括了从心意拳源流到传承,从入门、武艺到道艺等方面的内容,灌注着范氏的理论,心法和经验,其文字质朴,洗练,畅达,优美,其内容深入浅出,切于实用,例:女人拳、无手拳、神拳说,绝对是心意拳的宝贵财富,堪称绝  相似文献   

6.
闲暇之余,忙里偷闲,偶然翻开《精武》杂志,看到张全海先生刊登的《六合心意拳的鸡步桩训练》一文及"传承介绍",很高兴,同时也感谢《精武》杂志将这篇文章发表,给练习各个拳种的朋友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我所习练的"心意六合拳"正是张聚先生之六世孙张守斌阿訇所传,而文中"张根早夭"之说,实为有误。现作为"张景根"一脉  相似文献   

7.
买西山  买建军 《精武》2007,(9):26-27
周口素有"拳窠"之称,宗师辈出,数不胜数。买西山家学渊源,学艺于其祖父买金魁老前辈,复得于化龙等多位老先生指点,精周口河南、河西两岸拳法精髓,为周口心意拳代表人物之一,本文所介绍之掩手单把,即为买金魁前辈教内秘传。  相似文献   

8.
心意拳是以意领气,气沉丹田,以气催劲,由内催外的内功拳。练精、蓄气、养神是宗旨,强内、壮外、达意是目的。可见劲为拳之魂。气为劲之源,气是血之帅,血是气之母。以气为本则可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如何调息运气? 光与气融 光与气融就是掌握练拳的宝贵时刻,把光气融入功法之中,从而增强内气强身健体。心意拳是内功拳,  相似文献   

9.
戴家心意拳是传统体育与传统文化下的宝贵遗产,但目前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发展缓慢。戴家心意拳的传人程先生意识到该项传统运动项目的宝贵之处,决心顺应社会发展,将戴家心意拳重现于世,并发掘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与史实,将其著于《戴传心意拳秘谱解读》一书。本文旨在《“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背景下,分析心意拳发展的措施与任务,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永济市心意拳发展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深度访谈法等方法,基于文化自信的角度,对永济市心意拳文化发展困境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文化大融合导致永济市心意拳文化缺失文化认同;生存基础的缺失导致永济市心意拳文化流失;永济市心意拳消亡现象显现导致永济市心意拳文化焦虑。并提出相应发展路径:提升永济市心意拳文化凝聚力展现文化自信;唤醒永济市心意拳文化根本与灵魂,树立文化自信;发扬、传承与发展推动永济市心意拳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11.
李昌 《精武》2005,(12):30-31
心意拳的历史是一个深潭,让人看也看不穿;心意拳的历史是一团迷雾,让人走进走不出;心意拳的历史是一团乱麻,到处是难解的疙瘩。书读得愈多,愈是发现自己所知得愈少;资料掌握得越全,越是发现头绪更乱。当心意拳揭开三百年的神秘面纱时,人们看到一个光辉而朦胧的面容;当心意拳的独特魅力被更多的人们接受时,更多的疑问也在心中悬起;当越来越多的武林人士投身于拳学的体证和拳史的挖掘时,一场前所未有的拳史修正和讨论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2.
晋中市是心意拳最早发源地之一,素有"心意拳之乡"的称谓,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村落结构变迁的发展历程中,心意拳与其他拳种一道,面临着中国社会的变革与快速发展的冲击,正处于严重的发展危机。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推理法、数理统计等科学方法探究晋中心意拳发展现状,科学制定有效的发展对策,确保传承有序,促进心意拳在晋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蘅 《武当》2011,(5):21-23
不少武友常问我这样的问题:心意拳和形意拳到底是两种拳还是同一种拳的两种称谓?此外,我们还常听到有心意六合拳、六合心意拳或六合拳的说法。这三种拳称与心意拳或形意拳又有什么关系呢?有人说心意拳和形意拳是两种不同的拳种,似乎有些道理。比如在河南,多数地区以  相似文献   

14.
白玉良 《武当》2013,(9):53-54
怎样指导初学者快速进入心意拳习练的门槛?享受心意拳演练的乐趣。我总结尤文明等先师"用意不用力"的教诲后,将双把的系列演练,作为心意拳入门训练的方法进行教学,让无论有无武术演练基础的初学者,当时即可领略心意拳的演练特点,培养了初学  相似文献   

15.
形意拳被列为中国四大拳种,与少林拳、八卦拳、太极拳齐名.但令人惋惜的是作为形意拳的起源戴氏心意拳却渐渐的淡出众人的视野,不为众人所知.虽然众多学者都深入研究过心意拳与形意拳的渊源,可是却没有多少学者谈及戴氏心意拳的发展.虽然政府对祁县戴氏心意拳纳入非物质文化,但他的推广却不是很理想.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进行综合研究.对山西省戴氏心意拳的发展现状调查分析,通过对心意拳的历史传承、拳术价值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国宪 《精武》2009,(2):35-35
雷声,在心意拳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属早期心意拳的单练功法。  相似文献   

17.
王静  时小武 《武当》2013,(11):30-32
本文主要运用口述历史的新范式对周口心意拳两岸发展的情况进行资料梳理,在此基础上以技术体系为比照,得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通过本文的研究,周口心意拳的发展和影响,以及研究心意拳提供新的范式,以期开阔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马琳璋 《武当》2000,(7):19-20
中华武术渊源流长,历史悠久。一部优秀的武术史也就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之一。心意拳是这武术百花园中一朵奇葩。心意拳的历史是中华武术史的一部分,可是由于年代久远,历代又都是口传而无正确的文字记载,还有的是方言、俚语、口误、错别字,所以有很多武术史包括心意拳在内都有待于重新考证和整理。  相似文献   

19.
王善德  于株洲 《精武》2005,(12):28-29
某武刊刊登《心意拳源新探》(以下简称《新探》)一文,对心意拳的源流提出了新观点,这个设想很新颖。由此联想起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形意拳术大全》(以下简称《大全》),书中考证得出结论,心意拳是姬隆丰祖师所创。《新探》则认为姬祖师的心意拳是由太祖门的红拳衍化而成,其理由是“姬隆丰如果不是在民间现有武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则无异于放着现成的针不用,却偏要去磨铁杵”。  相似文献   

20.
近从《中华武术》今年第1期上看到了旅加华人胡刚先生的一篇文章,胡先生说他考证出了“曹继武先生诈死弃官云游而传心意”的重大之谜。笔者自幼酷爱形意拳史研究,曾于1996年第11期《中华武术》、。1997年第12期《武魂》、2003年第5期《中华武术》、2004年第10期《搏击》公开发表文章指出曹继武与心意拳无关,将曹继武说成是心意拳一代传人纯属心意拳界的牵强附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