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课程思政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思政建设面临新的机遇。以土建类专业课程为例,对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实践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实践和研究,依托“五双合一”的现代学徒制育人平台,以企业实战项目为主线,将知识能力培养与素养培养相互融合,将“思政”元素嵌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传“工匠精神”造百年建筑,以“科技创新”圆复兴之梦,做“有责任、有担当、有情怀、有创新”的新时代“四有”建工人才,实现课程思政育人。  相似文献   

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密不可分,如何在创新创业类课程中发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合力,深化课程育人内涵,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时代担当、敢闯会创的高素质人才,是新时代国家“课程思政”总体战略部署对职业院校“双创”教育提出的新使命新要求。创新创业类课程内容融入思政元素,要依据三维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设计思政融入点,保证思政素材和育人目标的统一,准确把握思政教育价值,有效实施创新创业与思政“双体系”教学。  相似文献   

3.
苏伟琴 《亚太教育》2023,(22):105-108
新时代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职业教育作为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先锋站,如何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职业思政教学则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的深度解读,提出了“一核两翼三阶”的新思政课程改革体系,即以人才培养为一个核心,以线上“四课”为核心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以“知行合一”为指导思想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两翼,以“双线程、双导师、双课堂”为基础的思政启蒙平台、技能训练平台、创新实践平台三阶平台建设的中职思政教学新范式。  相似文献   

4.
专业思政是从专业层面做好顶层规划,将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重要手段,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抓手。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为例,构建专业核心价值体系,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核心素养要求,以“课程思政”为载体,探索并实践“四位一体”的思政育人空间,培养新时代有能力、有担当、具有工匠精神的药学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工匠精神”是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培育大国“小匠”是高职院校肩负的神圣使命,培养“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形成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构建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能够深入挖掘课程背后的精神力量。将思政的“软实力”有机融入专业的“硬功夫”中,促进思政元素与课程有机结合,形成“科科有思政、处处有思政”的良好育人环境。为此,构建“一体化”领导、“科学化”运行、“过程化”育人(简称“三化”策略)体系,是引导大学生增强“树匠心、担使命”的有效之策,同时也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创新之举。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课程思政为引领,提出“理念—目标—体系—模式—实践”五维的工科专业升级路径,深度融合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与新工科改革需求,明确立德树人理念,修订需求驱动的培养目标,重构课程思政引领的课程体系,革新线上线下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强化校企协同实践育人平台,构建“全教员—全过程—全课程”的立体化育人新格局,培养具有大工匠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7.
职业院校将非遗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对传承优秀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有重要意义。分析非遗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现状,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大思政课”理念和多元评价理论,通过构建多主体联动机制、优化管理模式、引入非遗大师合作平台等路径开展非遗课程思政育人,提升育人成效,达成培养职业人才工匠精神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结合其课程内容特点和对应的岗位能力,创设了“双主线、三层面”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按照层级递进、互浸互融开展课程思政,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实践应用与推广,取得了“思政育人,专业强人”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机械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有利于形成专业育人特色、丰富专业课程思政育人资源、创新专业协同育人方式、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遵循“德技并修”“利益相关”“显隐结合”“多元交互”原则,通过分析育人主体的价值主张、价值共创、价值传递和价值实现,构建了包含育人理念、育人内容、育人策略和育人载体四个模块的职技高师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该模式的实践路径为:基于理论创新,实施育人模式顶层设计;面向合作共赢,创新协同共建育人策略;立足主体优势,探索实践育人系统方法;聚焦实践应用,开发课程思政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轻化工程专业课程中思政育人与专业育人目标的统一,文章以“纺织品染色”课程为例,探索了在课程中引入纺织非遗传承在引领学生德育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从纺织印染技术的历史、非遗传承人的事迹以及非遗传承人的创新研究等方面出发,探索了“纺织品染色”课程中非遗传承思政元素的设计,以及非遗传承思政元素与专业工程理论知识的有机融合。提出了培养具备新时代价值观的纺织人才,重塑纺织服装行业工匠精神的课程思想,并总结了“纺织品染色”课程思政教育的流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工程,是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相比人文社科类专业,理工类专业“课程思政”实践较难。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如何在高校理工类专业中开展思政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文章以测绘类专业基础课“地图学基础”为例,挖掘相关的“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实际案例和社会发展动态,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强化对学生的地图政治性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及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认真严谨、追求卓越、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程思政建设的不断深入,面对高职院校艺体类专业这一特殊学生群体,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艺体类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建设,构建高职全员、全方位、全课程、全过程的育人格局,必须以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技能竞赛、党团活动等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抓手,在高职艺体类专业大学生中创新性地展开思政理论课程教学,为高职院校培育具备坚定的政治认同、爱国主义、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艺体类人才。  相似文献   

13.
“新工科”人才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特点.为了满足新经济与未来新兴产业需求,需要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很多高校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将课程思政引入到专业课程中,进行全过程育人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以石家庄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工智能方向)为例,探索在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课程思政的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强化创新意识、科学素养、生活处事哲理等方面来强调主流价值引领,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14.
“三全育人”是构建新时代一体化育人体系的重要举措,明确了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与方向。“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融合推进路径,有利于构建“教、学、练、赛”全覆盖、课内外一体化、“明德”与“精技”互融、“育德”与“育体”兼顾的新时代体育育人格局,可以实现体育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的双提升。提出了全方位革新育人理念、全过程体现育人目标、全领域统筹育人资源的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经济经历高速发展阶段之后,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培育工匠的主阵地,必须结合新时代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又红又专的工匠人才。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广东省示范校和一流校的建设,探索了“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打造了德技双馨的“双师型”队伍,将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利用校园活动为重要载体,融合校园文化,培育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6.
航空高职院校承担着向国防军工企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任务,如何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航空高职院校长久的思政课题。文章以“复合材料基础”课程为例,基于学校定位、企业需求和专业特色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重整德育目标,形成以“航空报国精神”“工匠精神”和“绿色制造理念”为主的三大育人路线,围绕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教学评价和课程资源建设进行探索,以期实现有机且无痕的思政教育,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隐性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和课程思政融合实施的角度出发,探索高职课程改革的途径,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养技能人才。以汽车专业汽车机械基础课程为例,梳理其课程思政元素,探索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三元文化"育人的理念,商务英语专业工匠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路径为:以"两室两网一厅"为阵地,以红色文化为动力,构建工匠精神理论模型;以区域文化为纽带,构建"师导生创"模式;以企业文化为抓手,构建产教融合生态环境;以第二课堂为桥梁,构建专业核心素养体系。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创新创业能力贯穿培养全过程,努力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氛围,培养德才兼备的"工匠人"。  相似文献   

19.
在专业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德育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教学团队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挖掘园林植物保护相关的名人事迹;经典案例、社会热点、课程专业知识对跨学科的创新启示等,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贯穿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优良的专业素养、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最终实现课程的立德树人和价值引领目的。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是在专业课中融入育人元素。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培养学生工程素养和工匠精神方面起着先导作用。课程思政团队通过确定课程思政目标、重新制定教学大纲、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采用多种方式在课堂上进行有机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知识、能力和育人“三位一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