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拟从山水画技法上的创新为突破点进行论文的编写和实践绘制的尝试。近几年,以地域为特色的绘画形式不断呈现。章法上的变革、绘画材料和技法上的创新不断改变着历代冰雪画作的表现形式,极大地凸显出"笔墨当随时代"的文化特征,不断呈现着全新的视觉感受。通过论述,本文希望可以将传统的写意山水画进行大胆改革,将东北浑厚质朴的感觉表现出来,大胆将西方的抽象主义、冷暖色彩结合起来,运用在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中,找到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2.
隋唐至五代是我国传统山水画从独立分科向成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主要有精勾重彩"金碧辉煌"的青绿山水画;有墨分五色"水墨酣畅"的水墨山水画,它们的形成与发展为宋代法度森严,百代标称的山水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龚洪林 《考试周刊》2013,(22):42-43
从"移步换景"到"胸中山水"的转换,是"目识心记"的结果,是"游"的体验,是"可望"、"可游"、"可居"的步步升华。作者通过比较分析,重新认识传统山水画的特殊观察方式,亦是结合长期实践教学而获得的新的中国山水画写生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4.
首先提出了为什么要学习山水画.其次,从各个不同的朝代分析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过程.希望在继承传统绘画的同时,要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5.
传统山水画艺术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其自然观充分体现了艺术自然与山水自然的和谐妙契的关系,反映出传统山水画家肉体与精神上的"天人合一"的审美追求,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启示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类得到发展的同时却破坏了自身的栖息之所,也破坏了传统山水画所折射出的艺术自然与山水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6.
李强 《文教资料》2012,(12):115-116
李可染的山水写生在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价值。通过写生他探索山水画的变革,他将光引入山水画的表现,在辛勤的笔墨耕耘中创立了"李家山水";他的写生实践教学具有系统性与可实施性,成为中央美术学院山水教学的基础,教学体系影响到全国院校的中国山水画教学;他所确立的写生模式在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中普遍应用,成为山水画家探索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一条重要道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山水画从魏晋至唐时期其形式以青绿山水为主。至元代大批知识分子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只能隐居山林,纵情书画,文人画的兴起与成熟完全替代了青绿山水画,青绿山水则日见衰落,而取而代之的是水墨山水统治了近千年。这种变迁丰富了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这也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推动了中国山水画艺术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的"写意",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不仅是抒发个人情怀的方式,更表现生命意识、宇宙意识、人格精神以及形而上、象之外的艺术思维方式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写意是中国水墨画的特色,水墨画中的山水画尤其体现写意的精髓,意境优美广博而深邃,又充满无限的想象空间,最能体现中国人的哲学思想。通过山水画的"笔墨"展开论述是因为"笔墨"是山水画写意性的艺术特征、表现特征,山水画的写意性是人性的表现,是中国艺术的深入精微之处,驾驭山水画的写意性也是当代山水画重现写意精神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9.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具代表的一个画种,也是中国文化之于绘画的集中体现中,山水画的产生是魏晋文化影响的结果,正是魏晋文化的崇尚自然,崇尚玄谈,崇尚思辨的风气,以及魏晋然流的生活方式与追求,孕育了山水画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按照所画内容分类,通常分为花鸟、人物、山水等类别,自元代以后山水画在我国画史上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人教版教材在小学高年级阶段设置了山水画的教学内容,对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来说,山水画教学是对教学能力的一次挑战。如何将山水画进行课堂传授是每一位小学美术老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尝试以意蕴为先、局部取景将中国山水画融进学生们的心里,并能运用线、墨、色将山水意蕴表达于宣纸之上。  相似文献   

11.
黄宾虹作为现代山水画的先行者,运用积墨法开创了浑厚华滋、意蕴无穷的新山水,开启了中国山水艺术的新时代.李可染虽师承黄宾虹,得其积墨法之精妙,却又"深入生活"结合现代的造型方式使中国山水画焕然一新,作品在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同时,仍葆有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黄宾虹和李可染积墨山水画都以"黑、密、厚、重"为主要特色,然而其画面虽黑密却不滞塞,厚重却富有生气,究其原因,在于他们画面所呈现的光感.本文对二位大师的积墨山水艺术中"光"的表现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对他们各自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有更深一层的了解,还能进一步探索其作品中蕴含的美学价值,在山水画教学方面和当代山水画的具体创作中,都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山水城市等艺术形式为代表,传统山水艺术蕴含了宜游、宜居、宜农、宜学的美学精神,反映了中国人追求人与自然山水和谐相处的精神祈愿。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之时代。在画史上,该时期以新金陵画派、长安画派、岭南画派、京津画派为代表的画家们以一股强烈的政治热情投入山水画创作中,打破传统山水画表现题材的局限,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图式,这里称之为“山水现实主义”,并以新金陵画派为个例,进一步解读新金陵画派山水画的现实主义精神圭臬及山水现实主义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4.
中国油画风景中的山水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论述油画风景的中国化,是引进、碰撞、融合、创立、形成流派,这样一个发展、渐变的过程。“山水油画”的成功必须从中西艺术的两座高峰中入手,掌握西画色彩之精粹,修行中国山水画之精神,在传统中国文化的思想渊源中寻找出路,才能造出具有中国山水精神的油画风景。  相似文献   

15.
绘画“六法”论中的“气韵生动”,是中国画笔墨表现的最高境界。源于古代老庄的道家思想,气韵与中国山水画的融合,成为中国山水画精神和艺术追求的品格标准,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16.
首先提出了为什么要学习山水画,其次,从各个不贩 朝代分析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过程,希望在继承传统绘画的同时,要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17.
元代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史上抒情写意的最高峰。元画以高逸为尚,放逸次之。倪云林的山水画是高逸的最典型代表,是中国山水画史上高逸的颠峰。倪云林创作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语言,把中国文人画发展到空前完美的形式。倪云林的绘画形式在构图、章法、笔墨等方面都独具特色。画面布局有自身的艺术规律,这些画面语言组成空阔、平淡、幽静、萧疏的意境。通过对倪云林作品形式的研究,深入体会倪云林的绘画艺术,更好的对倪云林的绘画进行学习、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五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家在继承隋唐山水画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不断探索新的绘画技法,建构了独到的绘画理论,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把山水画创作推向了新的艺术高峰,尤其对两宋山水画创作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荆浩《笔记法》及其绘画创作为北方山水画代表,试图从理论认识、技法演化和创作实践诸方面探析五代山水画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9.
山水题材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山水诗和山水画为代表的山水文化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从文人的心理结构出发,我们可以从另一方面解析出山水文化的基本因素,山水文化蕴含着文人的文化心理与情感,这种追求和贯穿其中的情感正是山水诗产生的源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作为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有着非常广泛的题材和表现形式,这也决定了它的内容和形式非常丰富,通过这两年对中国画的学习,自己也不断的尝试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不同的内容,在这个学习过程当中,笔者觉得必须要"多读,多看,多思,多画"中国画悠久的历史和内涵不是我们一朝一夕能摸透的,对于中国山水画的设色是一个漫长探索学习的过程,要想深刻的了解山水画设色的运用就必须要我们对其发展的历史过程、艺术特点以及技法运用和中西文化交融的影响有比较完整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