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琼 《现代教学》2010,(1):107-107
2008年,“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成为我国法定节假日,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德育工作的新载体——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由此,我们与社区合作建立了学生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学习平台。开展学校与社区合作,必须要有对这种合作的正确评价,因为评价既是后缀又是前缀。  相似文献   

2.
《神州学人》2008,(3):51-52
自2008年起,国家增加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为法定节假日,本刊将陆续将这三个有着悠久历史渊源和深厚文化内涵的节日,逐一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2008年,传统节日清明、端午和中秋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在迈向现代化的今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已经受到外来文化的巨大挑战,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正逐渐离我们远去。又逢清明,让我们一起了解有关清明节的知识,感受传统节日强大的凝聚力和其承载的深厚的民族情感。  相似文献   

4.
杨亚全 《现代语文》2011,(7):141-142
文题背景 1.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发现举家团圆欢庆新年的年味淡了,其他节日如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气氛也变了甚或没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过节时人们吃穿用玩与平时无异。到底民族传统节日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节日之于个人、家庭、社会和民族,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尽管形式不同、主旨有异,但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和象征,也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等,在这些有特色的传统节日里,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伦理道德、愿望信仰等文化因素。因为诗歌是现实的反映,透过古代优美的节日诗歌,可以大致了解到古时的一些风俗以及古人的社会生活,体会到古代诗歌中的节日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频繁,西方文化包括节日文化不断进入中国,改变着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等洋节文化不断冲击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现象引起了国人的忧虑,担心发展下去会改变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削弱民族精神。而2008年元旦中国人按照新的法定假日方案度过第一个节日之后,人们迎来了放假的除夕、清明、端午和中秋,以及缩短的“五一”和保持不变的“十一”黄金周。中国在做到中西结合,共存共融的同时也将不断发展的中华节日文化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8.
正发挥节日活动载体作用张建功节日是指一个地区群众广泛参与,具有周期性和相对稳定活动内容的重要日子。节日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区民族心理、道德追求、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的集中体现,是重要的文化载体。按当前的标准划分,我国的节日可分为传统节日和新节日两个大类,其中传统节日又可以分为已经被列入国家法定节日的“清明”“端午”“中秋”“春节”四大节日和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宵”“七夕”“重阳”等节日。  相似文献   

9.
2008年,传统节日清明、端午和中秋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  相似文献   

10.
农历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不管是我们熟悉的端午、中秋或春节,还是陌生的龙节、中元、上九等,这些节日不只是一个时间表,更蕴含着一种深厚的文化。有人为什么会觉得春节也索然无味?是因为不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不熟悉传统节日的文化,不知道传统节日的精髓。我们并不排斥外国节日文化,但不能忘却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文化。  相似文献   

11.
当前,越来越多的国人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国家顺应民意,也给予了传统节日应有的重视,决定从2008年开始把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列入法定假日。所有这一切都印证了我们仁爱中学两年前依托课题研究,在初中社会新课程教学中开发传统节日这一教书育人资源探究举措具有的前瞻性和必要性。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蕴藏着深厚的华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
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民众精神信仰、审美情趣、伦理关系与消费习惯的集中展示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传统节日的价值与意义,并主动积极地进行传承与建设。首先,节日是民俗文化的主干内容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节日庆典纳入保护范围,节日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次,传统节日有三大传统:反映节日物质生活层面的传统;反映节日社会生活层面的传统;体现节日精神生活方面的传统。最后,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式,是提高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是发展民族新文化的基础与凭借,是造就和谐社会的文化动力。因此对民族传统节日进行调查研究并予以保护是当前急迫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3.
<正>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是中国的传统民族节日,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不少故事,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这些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些年来国家一直重视通过各种方式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体会中国传统民族节日的内涵,进一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2014年和2015年央视在春节和清明期间推出了"春运说吧"和"清明说吧",成为节日里一道新的风景线。说吧是载体创新方面的一个亮点。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一系列绚丽多彩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腊八……与这些节日相联系的,是多姿多彩的习俗,浪漫传奇的故事,风味独具的菜肴,脍炙人口的诗词…… 然而,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国定假日中的传统节日却少得可怜,只有一个春节而已!我认为除春节外,元宵、清明、端午、中秋也应被定为假日,理由如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节日的现状:节味越来越淡,内心那种憧憬与期盼已无从捡拾。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传统节日已经蜕变为“吃”的节日,国人记忆中的风俗似乎除了吃饭,鲜有其它。春节吃饺子、吃年糕,十五吃元宵,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似乎只要吃过这些食品,节日就算庆祝过了。但如果春节不守夜,十五不观灯,端午不泛舟,  相似文献   

16.
2008年,我国清明、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终于正式进入国人的假日生活。欣喜之余,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现在年轻人热衷洋节,根本没把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放在心上。继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法定化"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则是在学校人文教育的主阵地——语文课堂,能够借助教材选文对处在基础教育也是终生教育关键阶段的中小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的渗透教育和奠基教育。可当下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此类题材作品甚少,研究探讨可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的传统节日题材作品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林丽洪 《新教师》2020,(2):29-30
语文课堂是一个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很好平台,教师可以将与语文课程相关的传统元素融合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热爱汉语、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一、知晓传统,丰富语文课堂。从2008年开始,清明、端午、中秋这三个节日就被列入国家法定的节假日,足见国家对传统节日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一、形成背景 中国的传统民俗节日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激荡,使我国的传统民俗节日在国人面前出现了逐步淡化的趋势,尤其青少年群体对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阳等民族传统民俗节日及其蕴涵的内在文化更是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9.
《新高考》2009,(5)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相似文献   

20.
李利 《学周刊C版》2011,(9):59-59
民俗风情、节日文化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一个民族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是我们民族的根。初中语文课本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内容.包含诸多传统节日文化.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让青少年热爱祖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