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家过年     
春节,古称“岁”或“元旦”,客家人称之为“过年”,是中华民族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年俗,城市乡村,各具特色。而客家人过年不只过一天,年终年首都计入其中,前后延续在20天以上。一般是以腊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开始(也有二十三日开始)到正月十五日元宵后才结束。客家人过年  相似文献   

2.
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关于彝族的族源,学术界普遍认为"彝族渊源出自羌人"(方国瑜:《彝族史稿》,四川民族出版社1984年,第15页) ,其先民是古代居住在西南地区属于氐羌系统的部落."元代,金沙江南北两岸彝族各部落经济文化发展和彼此之间联系大大加强,随之,出现了一个在彝族中普遍使用的共同族称——罗罗...  相似文献   

3.
畲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据1990年统计,全国畲族总人数为63O378人,在中国56个民族中居第19位,主要居住在福建,约40万人,占畲族总人口数的63%左右。其余散居于广东、浙江、安徽、江西等省。福建畲族多数居住山区,一部分在沿海。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鲁族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开发中国东南山区作出了令人惊叹的贡献,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会族自称“山哈”,“哈”乃“客”之意思。“山哈”满即居住在山里的客人。其称谓有多次演变,在隋唐之际,人们对居住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的包括合族先民在内的少数民族泛称…  相似文献   

4.
三星堆太阳崇拜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远古时代先民们就有了太阳崇拜观念,世界各民族都流传着绚丽多彩的太阳神话。三星堆考古发现揭示,太阳崇拜在古蜀时代也同样十分昌盛,并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十日神话与射日传说,在古蜀国也极其盛行。章根据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对此作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5.
历法的编制种类和改革(连载之二)应振华历法的种类根据编制历法的基本原则和对日、月、年处理方法的不同,在世界各地有过各种各样的历法,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种。即太阴历、太阳历和阴阳历。1.太阴历。通常把月亮称为太阴,按照月亮围绕地球公转运动周期而形成的月...  相似文献   

6.
古代中国以天文观测者所在的树表地为观测中心,称天齐,即天的肚脐,又称“天主”。天齐在天地之中,在一个氏族、一个部族、一个国家、一个居邑的中心。起初是在高山顶上选一个平地,扫地而祭天、观测日月星的运行。图1是河姆渡文化(距今7000年前)的双凤载日运行图,太阳的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明与美洲古代文明亲缘关系图证(1)太昊八卦□韶华宝忠双图1八卦是天地气运行到位的宇宙图示。中国原始八卦,是以八角垂芒或八芒太阳纹为图符标识的时间与空间方位合一的太阳历。印第安(殷地安)人中盛行的八芒(八卦)日轮、八卦轮、八方、亚、八角砖花、八卦...  相似文献   

8.
独龙族妇女的纹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千余人的独龙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居住在滇西北的独龙江流域,是独龙江最早的主人,独龙族老人告诉后代,他们是从“太阳升出来的方向”搬迁来的。据有关史料记载:他们的先民最早活动区域在金沙江、澜沧江一带,经过几次大迁移,最后到独龙江等流入缅甸的河流定居。由于僻居一隅,交通闭塞,几百年来,一直受土司、蓄奴主和历代统治阶级的重重压迫和残酷掠夺,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发展都非常缓慢,甚至出现停滞,人口减少,一度濒临种族灭绝的境地。  相似文献   

9.
朱定波 《寻根》2013,(3):33-38
明清以来,移居台湾的闽粤两省汉族先民,主要是来自福建的泉州府、漳州府、汀州府和广东的惠州府、潮州府、嘉应州(今梅州市)。闽粤先民移居台湾、开发台湾,在垦荒地形成了以同地域、同宗族、同姓氏相连结的血缘聚落或聚居村落,很多都是以祖籍地的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宁德地区是我国鲁族聚居地区。在历史的长河中,舍族人民不但创造了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世代流传下来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故事、诗歌、音乐、舞蹈等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组建合族歌舞团。舍族的音乐、舞蹈无论在曲调、节奏、旋律等方面都是丰富多彩的,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舍族群众性的传统舞蹈多已失传,要挖掘、整理、弘扬、发展,就必须有一支专业的鲁族文化演出队伍。鲁族歌舞团于1988年组建,核定编制65人,其中中专、技校、专业院校毕业的艺术骨干44人,高中…  相似文献   

11.
林夏 《寻根》2023,(1):70-71
<正>“纳西象形文书法刻印”是当代篆刻家吴颐人独步一时的篆刻名作。纳西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民族。古称“么些”,源于我国西北河湟谷地的古羌人。秦汉时往西南迁徙,约在唐武德年间定居今日云南丽江。纳西族的原始宗教是东巴教。几千年来,它支配了纳西人的精神世界。纳西象形文是纳西先民创制的一种文字体系,主要用途是纳西族的宗教祭司(称“东巴”)记写宗教经书和宗教活动,所以又称“东巴文”。东巴文何时何人所创,学界至今没有定论,但有11世纪中叶已有用纳西象形文字写经之说。  相似文献   

12.
冬天到了,特别是过了冬至以后,过年的气氛渐渐浓了,少年时过年的那些记忆,在不知不觉中苏醒过来,遥远而清晰,古朴而美好。在儿时的记忆中,不论是五谷丰登的年头,还是流年不顺的日子,不论是家境宽裕的人家,还是清贫拮据的家庭,不论是存热闹的城里,还是在高远的山乡,过年总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过年的时候,远行的游子会辗转数千里,如期归来;远嫁的闺女会在新春的头几天,按时回娘家省亲;  相似文献   

13.
王鹤鸣 《寻根》2015,(3):119-124
达斡尔族的家谱文化,见诸文字记载的,尽管只有四百年历史,却经历了用满文书写麻纸谱单提升到以汉文编撰历史图籍的发展过程。一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历史悠久、文明古老、勤劳勇敢的民族。达斡尔族世居黑龙江中游北岸奥列斯莫日登广  相似文献   

14.
壮族是我国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据1990年统计,壮族在全国共有15489000多人,居住在广西境内的就有1400多万,其余散居于云南、广东、湖南、贵州等省。壮族及其先民是岭南广西地区最早的和人数最多的居民,秦、汉统一岭南后,他们成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最早的成员之一,一直是开拓和建设南疆的一支主要力量。壮族的称谓,有多次演变。壮族先民于先秦时期,称西巨、骆越;汉唐时又称作乌济、俚、僚;春秋战国时有所谓“蛮夷”、“百粤”之称。现在的称谓原作“撞”,此一说法,在南宋人范成大(桂海真衡志浦据可查“庆…  相似文献   

15.
赤道纪念碑     
厄瓜多尔是拉丁美洲的一个国家,在西班牙语中,厄瓜多尔系“赤道”之意,因而这个国家被称为“赤道之国”。相传,800多年以前,居于厄瓜多尔的印第安人,根据阳光的投影记录和研究太阳的活动规律,发现了一条阳光照射最多的路线,于是将其命名为“太阳之路”,并在那里建起了“基多王国”(即当今首都一带)。这一古老而颇具神话色彩的“太阳之路”的发现,引起科技界的极大兴趣。1736年,法国和西班牙的科学家亲赴基多,他们历经数年,借助科学仪器反复测量,结果确认“太阳之路”就是赤道。从此,以基多为中心的厄瓜多尔开始被誉为“赤…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明的又一源头:金沙江南北两侧彝族山乡刘尧汉探讨中国文明的源头,我们不能不注视金沙江。彝族657万多人,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南侧云南(370多万)、贵州(80多万)和北侧四川(190多万)。现从太阳历法、葫芦崇拜、彝文释古符等三项来阐述金沙江彝族先民...  相似文献   

17.
陈金华 《寻根》2022,(2):139-142
一 明清时期,同安县(今厦门同安区)隶属于泉州府.厦门同安与台湾的同宗村,指的是同安县先民入垦台湾,形成台湾与同安县祖籍地同宗族、同堂号的同宗聚落,充分彰显着海峡两岸血脉相连、命运相依和血浓于水的特质关系.厦门同安与台湾同宗村,有着相同的风俗、文化和信仰.这不仅表明在台湾的同安籍先民对自己故乡的怀念之情,而且彰显海峡两...  相似文献   

18.
“昼族”又称蛋民,是我国水上居民的旧称,主要分布在两广和福建东南沿海一带。大约自先秦时代开始,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除越族之外,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民族群体,便是蛋族。关于“昼族”先祖的具体由来问题,在学术界历来说法不一。但大致说来,却可以认为是古越人的后代。  相似文献   

19.
泛论中华钱币文化张善熙一、我国钱币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中华民族独特风格的中华钱币文化,从产生、发展到现在,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它是我国古老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了我国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反映了历代财政经济...  相似文献   

20.
张姓是我国汉族人数众多、分布极广的大姓之一.张姓得姓历史悠久,族大支繁,曾有几十个望族. 西汉时,张氏先祖已遍布中原、齐鲁、燕赵、关中、巴蜀、吴越以及西域等地.到唐末五代,张氏先民已落户江南各地,成为覆盖全国的大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