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没得”和“没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得”是个方言词,在武汉青少年的口语中极为流行。他们把“没有吃”说成“没得吃”,“没有做”说成“没得做”。总之,凡是可以用“没得”的地方固然是用“没得”;不能用“没得”、只能用“没有”的地方,他们也一律给用“没得”。可以说,“没得”取代了“没有”。“没得”和“没有”是有区别的。因此,辨析“没得”和“没有”的异同,就有了必要。  相似文献   

2.
爆笑幽默     
某日,老师在课堂上想看看一个学生的智商怎么样,就问他:“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学生反问:“是无声手枪吗?”“不是。”“枪声有多大?”“80100分贝。”“那就是说会震得耳朵疼?”“是。”“在这个城市里打鸟犯不犯法?”“不犯。”“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了?”“确定。”老师已经不耐烦了,“拜托,你告诉我还剩几只就行了,OK?”“OK,树上的鸟里有没有聋子?”“没有。”“有没有关笼子里的?”“没有。”“边上还有没有其他的树,树上还有没有其他的鸟?”“没有。”“有没有残疾的或饿得飞不动的鸟?”“没有。”“算不算怀…  相似文献   

3.
轻松驿站     
《班主任之友》2006,(11):59-59
绝对聪明的学生某日,老师在课堂上想看看一学生智商有没有问题,问他:“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他反问:“是无声手枪吗?”“不是。”“枪声有多大?”“80~100分贝。”“那就是说会震得耳朵疼?”“是。”“在这个城市里打鸟犯不犯法?”“不犯。”“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啦?”“确定。”老师已经不耐烦了:“拜托,你告诉我还剩几只就行了,OK?”“OK,树上的鸟里有没有聋子?”“没有。”“有没有关在笼子里的?”“没有。”“边上还有没有其他的树,树上还有没有其他鸟?”“没有。”“有没有残疾的或饿得飞不动的鸟?”“没有。…  相似文献   

4.
某日,老师在课堂上想看看一学生智商有没有问题,问他:“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他反问:“是无声手枪或别的无声的枪吗?”“不是。”“枪声有多大?”“80分贝至100分贝。”“那就是说会震得耳朵疼?”“是。”“在这个城市里打鸟犯不犯法?”“不犯。”“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啦?”“确定。”老师已经不耐烦了:“拜托,你告诉我还剩几只就行了,OK?”“OK,树上的鸟里有没有聋子?”“没有。”“有没有关在笼子里的?”“没有。”“边上还有没有其他的树,树上还有没有其他的鸟?”“没有。”“有没有残疾的或饿得飞不动的鸟?”“…  相似文献   

5.
放假“童童你为什么在哭?”“因为我哥哥放假了,而我没有假期。”“那为什么你没有呢?”“因为我还没有上学。”  相似文献   

6.
某日,老师在课堂上想看看一学生智商有没有问题,问他:“树上有10只鸟,开枪打死1只,还剩几只?”学生反问:“是无声手枪或别的无声的枪吗?”“不是。”“枪声有多大?”“80~100分贝。”“那就是说会震得耳朵疼的那种?”“是。”“在这个城市打鸟犯不犯法?”学生又问。“不犯法。”“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啦?”“确定。”老师已经不耐烦了。“拜托,你告诉我还剩几只就行了,OK?”“OK,树上的鸟里有没有聋子?”“没有。”“有没有关在笼子里的?”“没有。”“边上还有没有其他的树,树上还有没有其他的鸟?”“没有。” “有没有残疾的或饿得飞…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不读书?因为学习太忙、诱惑太多、想做的事情千千万。那么如果你的身边没有网络。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iPad;如果生活中没有流行歌曲。没有“好莱坞”。没有“格莱美”,没有BigBang;如果你的书包里没有“一课一练”。没有“精编”,没有“龙门”。没有“灿烂在六月”。你愿意认认真真读一本好书吗?对于不想读书的人来说,总有理由的:既然时间多了.以后再读也不迟。  相似文献   

8.
文涛 《教学月刊》2000,(7):72-72
最近,继“你吃了没有”、“上网了没有”之后,又一个相同句式的问候语“你O了没有”时髦而流行。尤其在媒介圈子里,熟悉网络的人们似乎在一夜之间跳槽到了网络界,都有了这“O”那“O”的头衔。常用的几个“O”的术语有:  相似文献   

9.
嘟嘟和小多,每次都能让人捧腹大笑,他们怪吗?是故意在搞怪吧!某日,我在课堂上想看看嘟嘟智商有没有问题,问他“: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他反问:“是无声手枪或别的无声的枪吗?”“不是。”“枪声有多大?”“80~100分贝。”“那就是说会震得耳朵疼?”“是。”“在这个城市里打鸟犯不犯法?”“不犯。”“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啦?”“确定。”我已经不耐烦了“,你告诉我还剩几只就行了,OK?”“OK,树上的鸟里有没有聋子?”“没有。”“有没有关在笼子里的?”“没有。”“边上还有没有其他的树,树上还有没有其他的鸟?”“没…  相似文献   

10.
《珍贵的教科书》(第七册第3课)篇幅不长,但由于作者很好地运用了衬托手法,从多方面去突出教科书的珍贵之处,深化了课文的中心思想。作者在文章“护书”这个高潮前,不惜用较多的笔墨作了充分的铺垫。首先是环境描写:战争年代生活都十分艰难,更何况要在那种环境中坚持学习。“没有桌椅”;“没有黑板”,“没有粉笔”,“没有书”。在这种恶劣条件下,“我们”对书的“渴望”之情是不言而喻的,书的“珍贵”  相似文献   

11.
杨正超 《天中学刊》2011,26(6):66-71
唐河方言中的否定标记[mu33nai42]和[mu33[]iou24]的本字分别是“没得”和”没有”其中“没有”和普通话中的“没有”功能相同,既可以作动词又可以作副词;而“没得”则只承担了其中动词的功能,但比“没有”作动词使用频率要高。它们都经历了从受古汉语词组“无得”或“无有”类化为“没得”或“没有”的过程,然后词化为动词,“没得”在共同语中进一步虚化为指代性否定副词。  相似文献   

12.
的羡慕之情。中年闰土话语六处,其中十次使用省略语——⑤越不过的“障”。“老爷!……”20年没有见面的儿时伙伴,相见时该会有多少亲近,却不想全被闰土这一声令“我”寒噤顿生的“老爷”的称呼所冲淡。一个省略号,表明思想深受封建等级观念禁锢的闰土,在“儿时友情”和“尊卑有别”之间做出了何等艰难的选择,而最终他没有越过摆在二人之间的“障”。省略号省去的是他不知多少挂在嘴边想说却没有敢说的话。⑥说不出的“涩”。“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请老爷”怎么样?是请他谅解这手中的“礼”太薄吗?闰土没有说出来,而从“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一句可  相似文献   

13.
撇捺     
撇捺为“人”。“人”字在字典里可谓平凡,而我们从支撑的角度去看,这字便超凡脱俗意蕴深长。“人”字若没有撇捺支撑,那就没有了汉字的刚劲洒脱,也就不会有我们为人的一派率真坦然。没有“撇”的“捺”是孤独的,没有“捺”的“撇”是寂寞的,只有撇捺支撑才有“人”字的精彩,只  相似文献   

14.
张洁 《早期教育》2002,(10):37-37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这里“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没有“做”就没有“学”,也没有“教”。当前,在幼儿园中进行的开放式区域化学习活动正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否定陈述句时,有的同学弄不清“没”和“没有”的词性。“没”有时用为副词,有时用为动词;“没有”有时用为副词,有时用为短语。因此,给同学们的学习带来了困难。要弄清“没”和“没有”的词性,得从它们所处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初撰写教案的年轻教师,往往心中没谱,不知自己即将定稿的教案是否“过得去”,去请教别人么,有时又有诸多不便,这就需要一种自省力。在此提出“小学语文教案撰写十自问”与诸君商榷。一问:大致符合该文体的“教法”了没有?二问:符合大纲“教学总要求”了没有?三问:找准了该课文的“重难点”没有?四问:突出该年段“训练重点”了没有?五问:穿插了灵活而求实效的“读”没有?六问:注意“听、说、读、写”等能力培养没有?七问:贯彻了“精讲”、“巧练”原则了没有?八问:注重“教法”与“学法”了没有?九问:寓“思想教育”于…  相似文献   

17.
著名乒乓球国手王楠获得了年度最佳女运动员的称号,在颁奖晚会上,主持人现场采访了王楠:“现在比你更年轻的运动员逐渐地涌现出来,你感觉害怕吗?”“没有。”“在正式的国际比赛中,把原来的小球改为大球,你有没有感到过担心?”“没有。”“那么,  相似文献   

18.
戏说“0”     
“0”读作零,这是阿拉伯人的杰作。“0”是生命的起点,没有“0”就不会有1,2,3……“0”是易被忽视又易被重视的符号。“0”可以使人们引起无限的遐思。“0”可以表示没有,但是“0”是有确定意义的数。在温度计上它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界限。温度为零度不是“没有”温度,而是水结冰的温度。在数轴上,“0”是正负数的分界线。“0”在数中地位显赫,没有“0”,“十进制计数”就会遇到麻烦,从1号到9,后一位十该如何写呢?就是“0”在后面给数延长了生命线。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第四册汉语知识“句子的用途”一节指出否定的陈述有两种主要的表达方式,其中一种是在动词前面加上否定副词“没”或“没有”,表示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某种动作、行为曾经发生。所举的例子中有这样一个:“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这里“没有”课本上认为是副词。可是如果去掉“没有”,这个主谓句就没有了谓语,可见这里的“没有”是动词,而不是副词。  相似文献   

20.
在对新时期文学史的 叙述中,民间刊物《今天》被裹挟在“朦胧诗”的论争中,“朦胧诗”、“新诗潮”、“今天派”三个概念常被混为一体。其实,三者相关却并不相等,没有“今天派”就没有“新诗潮”,没有“新诗潮”就没有“朦胧诗”;而且,一方面经由“朦胧诗”的命名与论争,《今天》的诗人与诗作扩大了受众面和影响力;另一方面,这场论争之后,主流文坛以局部的收编与吸纳的方式更深地压抑了《今天》杂志的存在。而这种压抑甚至深刻影响了今天的 文学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