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创业梦的萌发 早在大一时,叶昭松就参加了联合网络天堂硅谷创业大赛,捧回了银奖.通过参加创业大赛,让自己去学习、去感悟,叶昭松感觉收获颇多,自己在思维、管理、实践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因为专业是工商管理,叶昭松一方面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能力.以图把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希望早日实现一个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赔了5个多亿之后,还有将近5个亿要赔,斯太尔(000760)大股东英达钢构似乎有点儿撑不住了.而这一切,都源于4年前的那个“奇葩”的承诺. 3年承诺11.8亿净利润 2013年,湖北上市公司博盈投资(斯太尔前身)与硅谷天堂达成了合作协议,开展资产重组.硅谷天堂将旗下武汉梧桐卖给博盈投资,博盈投资以增发的方式募集资金支付收购款项.  相似文献   

3.
新书架     
书名:《硅谷之路──一位硅谷华人眼中的创业传奇》作者:刘担(留美美国)出版:长春出版社定价:18.00元不知道“硅谷”的人或许很少,真正了解“硅谷”的人可能也很少。一个中国人,不远万里来到美国,在拿下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学博士之后,脐身于硅谷高科技行业,他亲手触摸到那块神奇的土地,并把他的发现集成了这本书。他讲述了杨致远、硅谷之父弗雷德·特曼以及惠普、英特尔、苹果等硅谷精英和他们的公司的创业故事,同时还详细介绍了在硅谷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技术突破、社会发展、环境演化。作为业内人士撰写的…  相似文献   

4.
硅谷不只是地图上的一点,还是象征创新精神的“极客”圣地。硅谷的“创业血液”源于惠普(HP)的位置——帕罗奥图(PaloAlto)。马克·扎克伯格把脸书(Facebook)从他哈佛大学的宿舍搬到硅谷;史蒂夫·乔布斯在这里长大……那么,硅谷缘何取得如此的成功?它怎样运用外在的因素为其所用?请看关于硅谷的6个文化秘密!  相似文献   

5.
记:你认为目前中国留美人员的基本情况是怎样?你对留学生回国和国内所创造的环境有什么样的看法? 刘:第一、他们愿意创业。创业精神是硅谷的高科技经济赖以长盛不衰的主因。据中国驻旧金山领事馆的数据,“文革”后,中国大陆赴美留学毕;业后在美工作的二十多万人中,约有‘一半在硅谷工作。由于深受硅谷精神的感染,他们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人都处于正在创业、或参与创业、或正筹划创业之中。创立自己的公司、当公司的老板是他们的梦想。他们对回国创业的积极性要远大于回国就业的积极性。 第二、他们愿意回国。这是一种正在越来越明显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2014,(9):14
正又是硅谷,又是大学辍学生,又是一个亿万创富故事:3月26日,Facebook斥资20亿美元,收购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辍学生帕尔默·勒奇(Palmer Luckey)的创业公司Oculus(电子游戏头戴式显示器)。21岁的帕尔默·勒奇也成为硅谷亿万富翁俱乐部里的最新最小的成员。比尔·盖茨、乔布斯、马克·扎克伯格……美国大学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了亚洲第一届高校创业计划大赛,揭开了中国大学生创业的序幕。  相似文献   

7.
借鉴硅谷经验扶持研究生创新创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硅谷的起源、发展、壮大都离不开斯坦福大学教授着意培养、高校的推动以及校园文化的延续。我国各高等院校及其教授应该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做起,协助研究生创新与创业,为建立我国的硅谷培养和锻炼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8.
高校科技创新创业的典范--美国斯坦福大学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科技创新创业是“科教兴国”的基本力量。如何从新的时代背景和理论高度、从高校科技创新创业角度,深入分析斯坦福大学科技创新创业的先进理念、硅谷的成长历程与成功经验,以期给中国高校的科技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创新创业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非常宝贵、稀缺的战略性资源,城区人才创新创业环境的优劣对能否集聚到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人才和能否充分发挥创新创业人才的效能至关重要。本研究集硅谷、北京、苏州、南京、常州、无锡、广州七个国内外典型城市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的经验做法比较分析,为谋划城区人才创新创业环境优化的长效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上海教育》2016,(6):20
有一所大学,它处于硅谷的心脏地带,众多科技创新企业众星捧月地围绕着它。有一所大学,80%以上的硅谷高科技公司由其师生创办,加总起来的年产值相当于硅谷总产值的一半。有一所大学,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生走上创业道路,并且每年能创造3万亿美元的财富,提供540万个就业岗位。有一所大学,谷歌、惠普、雅虎、思科、特斯拉、甲骨文的创始人均从这里起航。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已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创新创业逐步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通过对硅谷创新创业的基本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文化、技术转移机构、成功经验等方面的分析,对比我国目前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政策和创新创业的现状,建议从政府的实际行动、科技成果转化策略、创新创业文化打造、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究完善我国创新创业发展的路径,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创业文化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其宏 《教育探索》2012,(3):146-148
我国高校创业文化兴起的原因:中国民众创业蓬勃发展是兴起的社会基础,硅谷创业文化辐射效应是现实诱因,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是外在压力.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文化建设还存在认识不到位、体系不健全、成效不显著等问题.深化发展的措施有:政府要建设一批有中国特色的创业型大学,引领高校创业文化建设;高校要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培育以创业为重要特征的校园精神;学生要提升创业素质,提高创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李智巧  刘力 《文教资料》2008,(36):154-156
本文以产学研合作的"硅谷奇迹"为研究个案,概述了硅谷成功的条件、机制和经验.指出研究性大学科技创新作用的发挥,除了对科技园区有力的技术支撑之外,还离不开科技园区的创业文化,也需要风险资本的引入及其他相关的创新环境,更应发挥产学研合作的主体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斯林 《神州学人》2000,(6):15-18
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关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电子工程与计算权系留学并获博士学位,现任关国硅谷留学人员企业安博公司总裁兼CEO(安博公司已在国内设立了两家企业)。曾两次作为团长,率硅谷博士企业家回国合作考察团与国内企业进行合作。有良好的技术背景和企业管理经验,与硅谷的信息产业和风险投资业及香港、台湾、新加坡等一些著名企业均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本届国际用除牵头设硅谷留学人员展区外,还在高新技术产业论坛上发表演讲,并参加了北京申政府在国际周期间组织的留学人员创业汇报会。中国软件业应将目光投向海外。在进入信息社会…  相似文献   

15.
邓锋 《留学生》2012,(6):16-17
“千人计划”创投中心能够加入到“干人计划”非常重要,我们不仅能够让海归实现回国创业的梦想,还能够利用我们在海外做企业的经验,帮助这些企业走向国际化,这是让中国企业变成世界企业的重要一步。这也是我的中国梦。20世纪90年代,我出国留学,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学习,之后在硅谷Intel公司做管理工作。1997年年底,我和两位清华大学的同学在硅谷做车库创业,创立一间网络信息安全公司。4年以后,即2001年年底,在美国股市最不好的时候,我们的公司上市。又过了两年,2004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将这家公司以40亿美元的价格卖给另一家网络设备公司,成为大陆留学生在海外创业公司估值最高的企业。  相似文献   

16.
丁美文 《大学时代》2006,(11):37-37
在国内,风险投资是一个新生事物。在硅谷,每个风险投资公司掌管的资金大约在20至30亿美金。在台湾,一个投资人过手的案子大约在1000件上下,在美国每年投资人大约要看1200件创业计划。  相似文献   

17.
《留学生》2003,(12)
上海多媒体产业园是一个以数码为主题的、以多媒体产业为特色的高科技园区,是高科技企业特别是多媒体企业和有志于在上海创业的 IT 精英的创业天堂。依靠市、区二级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上海多媒体产业园自去年3月15日挂牌,  相似文献   

18.
王辉耀 《留学生》2012,(6):54-55
中国正逐渐从全球人才战略的“输”家转为人才“迎”家。本书作者以硅谷、中关村、新竹、班加罗尔等创新区域的跨区域创业事实为例,阐述了由“输迎”人脉带动的全球技术、资本和产业链接,这些方面的链接将硅谷等发达区域的留学生、技术移民、刨业者转变为促进本地区发展的跨区域创业者、产业组织者和投资人,继而推动本地区对学习国外创新环境的再造,从而实现本地区的崛起。  相似文献   

19.
《留学生》2010,(10):4-5
【武汉欧美同学会】深圳第一个在海外设立的’引才中心”正式成立,中心依托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设立.全名为深圳(硅谷)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引进中心”.这也是深圳最近启动的十大自主创新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创业技能提升支撑体系,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点领域.自"128公路地区"和"硅谷奇迹"出现后,美国发起了从教学型、研究型大学到创业型大学的高校转型改革,比尔·盖茨等创业者掀起的创业革命更是推动了1600余所大学开展创业课程运动;英、法、德等国在50年代开始进行大学生创业课程、教师辅导、商业网络服务方面的实践;日本在90年代开展"富有创业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印度于21世纪初高调推出旨在"追逐梦想而非追寻工作"的创业型大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