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指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较大压力的情境下,由于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与他人相处的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的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尽、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  相似文献   

2.
教师职业倦怠心理探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所谓倦怠(burnout),其含义一般是指"失败、精疲力竭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资源而变得枯竭",它与压力、紧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的职业倦怠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  相似文献   

3.
专业知识场景中,教师具备的独特专业自我显著地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工作效果。教师的职业枯竭是职场压力下专业自我的一种失落,教师往往表现出行为上的去人性化、情绪疲劳以及成就感的丧失。改变角色定位,重塑专业尊严,是教师专业自我回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专业知识场景中,教师具备的独特专业自我显著地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工作效果.教师的职业枯竭是职场压力下专业自我的一种失落,教师往往表现出行为上的去人性化、情绪疲劳以及成就感的丧失.改变角色定位,重塑专业尊严,是教师专业自我回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前,心理疲劳是教师中存在比较普遍的一种不良心理现象,教师心理疲劳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工作负荷过重、社会期望过度与观念制约、教师人际关系压力和教育教学压力是教师心理疲劳产生的主要原因。学校教育者和社会应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和消除教师的心理疲劳。  相似文献   

6.
农村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充满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导致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疲劳和紧张状态。五个小心灵处方来帮助农村教师走出职业倦怠的怪圈。  相似文献   

7.
从一般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由于教师长期处于压力情境,工作中超负荷付出,在与他人相处时由于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  相似文献   

8.
国外大量研究显示:教师行业确实是一种高压力职业,大约1/4的中小学教师认为教师是一项“非常或极度有压力感的职业”,在教师离职的原因中最普遍的是疲劳、精神紧张、沮丧、损耗、适应学生困难等。我国在当前的学校现实中,中小学教师特别是高中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任务重、工作要求高、工作压力大是普遍现象,面对高考备考的  相似文献   

9.
疲劳是指人在连续工作或学习后,效率逐渐降低的现象。按照其产生的原因,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种。所谓生理疲劳,是我们所熟悉的肌肉与神经系统的疲劳[1]。而心理疲劳则常常被人们所忽略。其实,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体力运动和劳动日益减少的今天,心理疲劳已比生理疲劳更为常见,其造成的危害也更加严重。尤其是在以脑力劳动为主、心理压力较大的职业教师队伍中,心理疲劳更为普遍。因此,研究心理疲劳的表现、成因和应对方式,是目前职业教师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部分教师的心理健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在影响教师心建健康的众多因素中,职业倦怠则是一个核心因素。职业倦怠是1974年美国学佛登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概念,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是一种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它与压力、紧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的职业倦怠则是一种由于压力长期积累而造成的严重的紧张状态,是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付出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心理和行为。调查结果表明,教师是承受压力最多的职业之一,而中学教师则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随着社会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教育的对象日趋复杂,职业倦怠已成为威胁中学教师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如不及时解决,就会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1.
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也是一种心理管理的过程。制度的实施、工作的落实,很大的程度上是通过教师的心理活动来完成的。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其心理活动和所处的心理环境直接影响着他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因此,在新形势下,学校管理者要研究教师的心理特征,掌握教师的心理活动,有效地运用心理学原理,去创造适于教师工作的心理环境,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是其职业心理和职业素质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最主要的工作满足与否的主观反应。根据双因素理论可知,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都是与工作相关的,为了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就要在工作内外两个因素上达到"满足"。教师工作满意度是其工作效能的基础,影响工作行为方式、行为取向和行为结果。开展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是了解高校教师工作态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有利于高校管理层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政策,吸引和稳定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3.
反思:作为一种意识——关于教师反思的现象学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常含义上理解的教师反思,通常是指一种反思行为,即教师事后对自己工作的审视、分析、批判或对自己的经验总结,这样的反思行为只能是在事后发生,不可能与实践相伴随。然而,当从现象学的视野出发,反思本身就是一种意识行为,反思意味着一种对自身意识的敏感和觉察,它是一种有预期的构成性意识。教师反思作为一种反思意识,总是能够伴随、激发和指引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正是这种主动的、积极的反思意识使得教师在独特、具体的教育情境中,表现出一种对教育机会的敏感和自觉。  相似文献   

14.
一、教师要成为教学行为的管理者  教师的教学若是建立在局限的教学经验上的简单重复的实践 ,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 ,必然会阻碍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进一步的感悟和深刻的理解 ,阻碍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进一步的探索和创造 ,因此 ,教师不能仅仅是一个教学行为的简单操作者 ,而应该成为教学行为的自我管理者。  二、反思是教学行为管理的有效方法  所谓反思 ,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 ,着眼于自己的活动过程来分析自己做出的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结果的过程 ,是一种通过提高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全国各个层级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正在积极展开,目的是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能力是人的一种持续的特征,这种特征能够使人产生优秀的工作行为。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评估,需要通过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力产生的工作行为的评估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心理现状 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尽职尽责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而教师的身心健康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保障。但事实是许多教师常常出现持续的精力不济、空虚、极度疲劳、头痛、失眠等状态。教师普遍感到自己的知识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不能适应知识的更新和不断变化的教学要求,怀疑自己,感到无能和失败;工作满意度降低,对工作的热忱和奉献感减少;不能忍受学生的捣乱行为,以消极、否定、麻木的态度对待学生等等。  相似文献   

17.
“职业倦怠”源于英语“Job burnout”,也称为“工作倦怠”或“职业枯竭”,是指由工作压力引起的,以身心极度疲惫为主要标志的综合反应。教师职业倦怠则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呈现出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aslach等人对职业倦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研究指出,职业倦怠有三种典型的心理或行为表现:(1)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即个体的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情感资源枯竭,  相似文献   

18.
一、教师心理压力的非理性反应教师的心理压力在行为上往往产生两种反应,一种是理智性行为,另一种是非理智性行为。理智性反应是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产生心理压力时,能冷静地分析压力产生的原因,积极寻找缓解压力的对策,进一步分析实现目标的各种主观条件,适时调整目标,改变方法或变换行为方式等,变压力为激励  相似文献   

19.
自学讲授法是一种由教师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是行为引导教学法的一种。它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主要起咨询和引导作用,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预定教学目的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教师管理的效能理念与操作模式初探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学校教师的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教师管理逐步由注重影响教师工作的外部因素向内部因素发展。教师的自我教育教学效能感是影响教师工作的重要内部原因,本文拟探讨从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效能感入手的一种教师管理理念,即教师管理的效能理念。一、教师管理效能理念提出的理论渊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行为主体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自我效能感即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种行为的预期。这里的预期包括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