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杨明利  袁菌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10):114-118
Frith1989年提出孤独症是一种以信息加工缺陷为特征的认知障碍后,孤独症儿童非社会性损伤已成为孤独症研究的一个热点。相关研究结果提示,孤独症儿童刻板的重复行为与狭隘的兴趣、特殊的知觉和注意以及超常技能等,可能与孤独症儿童中央统合功能不足有关。本文主要对孤独症儿童中央统合功能的非言语测验研究、言语测验研究进行梳理,并对孤独症儿童中央统合功能研究在完善研究方法、扩展研究范围、扩大研究对象等方面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孤独症儿童特指那些在行为、言语交流和社会性交往等方面存在障碍的儿童.作为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方面,情绪理解对孤独症儿童的认知、社会交往和社会性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孤独症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文章综合前人研究,系统介绍了孤独症儿童情绪理解的新近研究成果,总结了现有研究的局限,并就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语言障碍是孤独症的主要表现之一,很多孤独症儿童到了语言发展年龄却仍无口语出现。口语对孤独症儿童的发展有特殊意义:口语的出现,能促进孤独症儿童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能帮助孤独症儿童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人和环境对他们的要求,感知自身和他人的情感感受并表达自身的需求,促进人际沟通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能更好地被社会理解和接纳。  相似文献   

4.
郁松华  陆欢 《文教资料》2011,(18):147-149
语言障碍是孤独症儿童的重要特征之一。发展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是帮助他们走出孤独的重要一步。本文以孤独症儿童东东为例,阐述了孤独症儿童在语言训练中,是如何从一个毫无任何意义的发音发展到一个有表达需要的字词的。本文通过运用实物强化法、游戏引导法、运动训练法,以及音乐陶冶法对该儿童的语言能力进行了有效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5.
我眼中的孤独症儿童和孤独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眼中的孤独症儿童 这里说的不是孤独症的定义,而是我们对孤独症儿童的直观认识,孤独症儿童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他们需要什么?我们需要怎么做呢?经过长期的研究,我们认为,孤独症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是渴望自由和爱的人,其程度更甚于普通儿童,但他们不会主动明确地提出要求,因为他们内心充满了恐惧、焦虑与不安全感,不知道谁能帮助他们,也不相信有人能帮助他们,因此这种恐惧不安造成了他们频频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如见到生人就躲和跑;总喜欢持有同样的东西,只有这样才安全;在情绪不好时若家人再提要求就尖叫、自伤、扔东西,  相似文献   

6.
儿童的语言发展和智力密切相关,中度智力损伤的孤独症儿童由于客观的智力因素制约,较普遍地存在着构音障碍、发音障碍等言语障碍。本研究的试验班级中有7个中度智障学生,其中两名是伴中度智力损伤的孤独症儿童,他们都不能主动用言语表达,一个基本无言语能力(无主动言语、只会喊叫)。他们还存在有效注意力集中时间极短等问题。三年来我们在教学中运用音乐背景治疗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7.
孤独症儿童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是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孤独症儿童的特殊教育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是一个极大的社会问题。本文初步探讨了奥尔夫音乐疗法在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运用中,运用奥尔夫音乐疗法中的语言训练、律动训练等对8个孤独症儿童进行实验研究,将这些患儿实验前后的评估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得出,对孤独症儿童实施奥尔夫音乐治疗训练是改善孤独症儿童各方面能力和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选取30名6~7岁汉语孤独症儿童与30名普通儿童作为被试,探讨学龄前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在口头叙事语篇中的会话修正行为.结果发现:在会话交际中,孤独症儿童产出的指称歧义显著多于普通儿童;针对各种会话阻碍,孤独症儿童较少启动自我修正,对他人的修正引导倾向于使用添加或转移话题策略,且协同多模态资源来实现交际目的的能力相对...  相似文献   

9.
英国K·Dautenhahn教授带领的团队,经过十几年的系统研究,利用人性化智能机器人为工具,在孤独症儿童交往训练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提高了孤独症儿童与机器人之间的互动水平,促进了孤独症儿童社会互动技能发展。现将典型实验做个介绍,期望对孤独症儿童教育实践和研究提供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干预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帮助孤独症儿童回归生活主流,本研究运用综合方法对一名进入幼儿园普通班的孤独症儿童进行了融合教育干预的个案研究。结果证明融合教育在提高孤独症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改善其问题行为和情绪情感表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英语是一种语调语言(intonation language),同作为声调语言(tone language)的汉语在语流特征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同化,连音和增音,以及弱化和脱落等语流音变现象上。所以在对英语学习者的语音教学中应该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流特征的区别,减少语言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于母语影响而产生的负迁移,在语流中学习语音,真正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达到用英语熟练交际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通过对霍尔提出的强交际环境文化和弱交际环境文化下的修辞效果进行了比较,结合实例分析了两种文化在重复、省略、对偶和叠词等方面的不同之处。掌握不同文化下的修辞差异能够帮助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减少误会,促进沟通。  相似文献   

13.
从关联理论看英语幽默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默言语不但生动有趣,令人捧腹,而且还可以传递信息、实现交际。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幽默的民族性、文化性等方面的差异常常让译者们一筹莫展,构成了幽默翻译的巨大障碍。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幽默制笑原理及其翻译策略,以促进其成功地传递交际信息,发挥最大限度的跨文化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4.
马鑫 《海外英语》2014,(9):236-237
English speech has a very long history and always attached importance of people highly.People usually give a speech in economic activities,political forums and academic reports to express their opinions to investigate or persuade others.English speech plays a rather important role in English literature.The distinct theme of speech should attribute to the rhetoric.It discusses parallelism,repetition and rhetorical question in English speech,aiming to help people appreciate better the charm of them.  相似文献   

15.
从句法、词汇、语调及会话策略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女性英语言语使用的礼貌特点,并指出研究女性言语礼貌方式及其形成原因对社会及交际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幼儿语言是了解幼儿的有效途径,而自语作为言语的一种形式,其在表现形式上属于外部言语,但却实现着内部思维的功能,反映了幼儿内心的所思所想。自语是以内部需求为源头、活动事件为中介而产生的;对于自语行为的发生者来说,自语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帮助思维展开、辅助活动进行、调控幼儿身心;对于教育者来说,通过自语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幼儿内心世界,帮助教育者及时调整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们说话或写文章时常出现表达不清的现象,而在领会别人的话语或文章的时候又会存在理解不透的问题,所有这些都与语境有关。本文据此提出了语境是检验与评价言语活动的唯一依据这个观点,主要展开内容有:语境能帮助我们使用尽量少的语言材料传达出尽可能多的言语信息;语境能帮助我们铺设条件,排除歧义,准确理解言语;语境能帮助我们在言语交际中使多义语词的语义具体化;言语意义往往不等于语词意义的简单加合,语境能帮助我们选择信息;语境能对语词意义施加影响,甚至改变语词的一些意义;根据语境,筛选出表达真正所需的语词。  相似文献   

18.
词块,是一种兼具词汇和语法特征的多词板块,是一个理想的语言教学和记忆单位。从口语教学的本质来看,词块学习符合口语的特征;从学生在口语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来看,词块学习有利于学生理解语言的句法结构,减缓学生的口语交际压力,提高语言输出的准确性和流利程度。但在口语教学中运用词块法也应注意一些问题,如对词块的界定和选择等。  相似文献   

19.
关于礼貌的研究由来已久。礼貌,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主要功能就是运用礼貌的语言行为来维护社会秩序,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交际中不必要的误会与冲突,达到交际的目的。礼貌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不同,语用礼貌也会有所不同。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研究将会帮助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更透彻地了解英美文化,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从语用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了他们的语用差异,说明礼貌用语的差异性在跨文化交际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二语教学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了解不同文化的语言伦理对提高跨文化交际质量和公众整体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称谓语是交际的起始、社会伦理的窗口,通过对比中西称谓语使用的差异,可以透视出中西方语言伦理观在言礼、言仁、言忠、言信四个方面的内涵区别,促进和谐语言、和平世界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