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陈星灿 《寻根》2005,(4):59-61
不少历史书说中国人刷牙的历史很悠久,甚至早在唐代,刷牙已较普遍,理由是敦煌石窟中唐第159窟《弥勒经变》中有《揩齿图》(李斌城等:《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这个说法虽然有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2.
藏文本罗摩衍那本事私笺柳存仁一敦煌原藏藏文本有关印度叙事诗(罗摩衍那)(Rdmdpena)①故事(今姑称《罗摩衍那本事》之残本现存凡六篇,其四篇即斯坦因(SirAurelStein)携归英国者,现藏伦敦印度事务局图书馆(IndiaOfficeLibr...  相似文献   

3.
我国雕版印刷术一般来说,始于隋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隋唐的雕版印刷品,大多为文献记载,虽说品类极多,但留存下来的屈指可数。现存最早的刻本是唐咸通九年(868)王玠刻印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南朝鲜发现的唐印本(八世纪初)《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以及五代时刻印的《唐韵》和《切韵》,这些刻本都已流失到国外。国内仅存的五代刻本是吴越国王钱叔刻印《宝箧印陀罗尼经》,该经流传甚少,西北大学图书馆收藏一卷,首尾完整,十分珍贵,现将此经刻印流传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前蜀永陵     
前蜀水陵是中国五代时期(公元907-960年)前蜀国(907-925年)开国宝帝王建(847-918年)的陵墓,民间习称“王建墓”,位于中国西南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市中区西北部。前蜀永陵为中国现存最大的墓室建于地面的地上陵墓,圆形墓像直径80米、高15米。基球以土垒筑,曾被民间误传为西汉时期人文豪司马相如抚琴的琴台旧址而被称为抚琴台。1942年经著名人类学家、四川省博物馆馆长冯汉鹦教授等考古发掘,据出土文物确认为前蜀永陵。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该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建是中国唐末五代时期一位杰出的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5.
宝顶山宋刻阿育王山之《宝塔图》考陈明光阿育王山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名山,位于今浙江鄞县。按唐释道宣《广弘明集》载:(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僧慧达于是山感地面出得一宝塔,高一尺四寸,广七寸,露盘五层,色青似石而非,四面雕镂,异相百千,以为阿育造八万...  相似文献   

6.
吕德廷 《寻根》2010,(2):48-51
<正>画押是在公文、契约或供词上签署自己的名字或画记号,表示认可文书的内容。顾炎武《日知录·押字》(卷二十八):"所谓署字者,皆草书其名,今俗谓之画押,不知始于何代。"虽然我们对于押字的起源不能确定,但可以肯定在唐代已经出现了。敦煌文书中存有大量唐及五代文书,许多公文、契约文书都保留了那段时期的画押。敦煌地区的签字画押应该是沿  相似文献   

7.
樓培 《中国文化》2011,(1):168-180
夏承焘(1900-1986),字瞿禅,晚号瞿髯,浙江永嘉(今温州)人。从一九二○年代后期始,夏先生专攻词学,历任之江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勤勉敬业,著作等身,有《唐宋词人年谱》、《唐宋词论业》、《姜白石词编年笺校》等多种传世,在词人年谱、词论、词史、词乐、词律、  相似文献   

8.
一、《旧五代史》的多舛命运 记载五代史事的两部史书,都是北宋时期的著作。《旧五代史》由薛居正主持编修,编成于北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历时仅一年半。参与修史的一批史官水平并不高,能如此迅捷完成此书,关键是充分利用五代实録以改写成书。五代虽称乱世,但日常运作的文官体制尚相对稳定,史书编纂也始终没有中辍。  相似文献   

9.
唐释义净撰《南海寄归内法传》,伯希和编号P.2001。义净原书四卷,今敦煌写本仅存第一卷。原件藏巴黎,未能亲睹,但据一九七○年巴黎出版之《敦煌汉文写本目录(伯希和藏汉文卷子)》第一卷介绍,可知原卷状况:字体工整,相当小,笔划纤细。开始数行间缺漏之文字用硃笔补写,其后用墨笔补写。每纸24到28行,每行27到30字。小字注,单行或双行。边缘无线,上缘宽1到1.5厘米,下缘宽0.5到1.2厘米。  相似文献   

10.
茶圣陆羽与信阳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中夷 《寻根》2009,(3):132-136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茶文化奠基人,因其著有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被尊称为“茶圣”。据民间传说,陆羽在写《茶经》前,曾对申州义阳郡钟山县(今信阳市平桥区、泖河区一带)、光外黄头港(今光山县杏山、独山一带)、固始祁门山(今固始县段集乡齐山一带)等地的茶叶茶事做过考察。  相似文献   

11.
申小红  郭燕冰 《寻根》2012,(3):30-35
水陆画与水陆法会 关于水陆法会,在一些论文、论著中巳形成共识,“水陆法会曾经是风行中国朝野,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法事最多,仪式最隆重的一种经忏法事活动,距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它始于南北朝,历经隋唐、五代,到宋代形成规模,元明时期达到鼎盛,清代晚期逐渐衰落,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巳基本上消亡。近年来,港台地区和南方等地的一些寺院又有举办,但已不完全按照古代仪轨”(谢生保:《河西水陆画与敦煌学——甘肃河西水陆画调查研究简述》,《陇右文博》,2004年第2期)。  相似文献   

12.
北曲的缘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北曲的缘起要追溯到北宋时期在北方民间普遍流行的“曲子”,它的出现甚至更早,可以一直上溯到唐、五代时期,其典型文学代表形式就是敦煌曲子词。事实上,宋代盛行的“词调”也有部分源头可以追溯到曲子(另一部分来自宫廷宴乐,例如大曲),但词调创作由于文人士大夫的介入,走的是雅化的道路,从音律到文辞都比较规整和高雅,我们所读到的“宋词”,就是这类产物的文学显现。而民间流行的大量曲子则仍然一直保持著自然朴素的面貌,它们就是“曲”暨北曲的来源。 这里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来说明。明·洪梗编《清平山堂话本》所收宋人话本…  相似文献   

13.
甘肃敦煌艺术剧院现任院长许琪女士,是著名舞蹈艺术家。国家一级编导,甘肃省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优秀专家。许琪自18岁从事舞蹈艺术以来,在舞蹈表演及舞蹈理论研究领域不断汲取、辛勤耕耘了对年。她是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箜篌引》的主要编导之一,是大型乐舞《敦煌古乐》的总编导。她编创的舞蹈《飞天》、《敦煌梦幻》、《浔阳遗韵》、《天姿馨曲》、《玉笛与舞》、《窄袖舞》等节目曾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及国际电视艺术节上播出,深受海内外观众的喜爱。她曾深入甘肃农村发掘民间艺术资源,由她加工编排的(甘肃太平鼓),将民…  相似文献   

14.
敦煌变文的发现迄今已近一个世纪了。最早汇集变文材料成书的是周绍良编《敦煌变文汇录》(1954年),而影响最大的则是王重民等编《敦煌变文集》(1957年)。潘重规评论说:“王编根据一百八十七个写本,过录之后,经过互校,编成七十八种。每一种,篇中有旁注,篇末有校记。就资料供应,披阅便利方面看来,已被国际学者公认是所有变文辑本中最丰富的一部。王重民先生自己也称:‘这可以说是最后最大的一次整理。’因此,自西元一九五七年出版以来,海内外研究变文的学人,无不凭藉此书为立说的根据。无疑的,‘敦煌变文集’在国际…  相似文献   

15.
木刻版画在藏语中发音“祥巴”,“藏族祥巴”是在藏族传统复制版画基础上一次自觉自由的视觉革命和语境变易。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和阿坝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联合主办的《藏族祥巴(版画)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的展出,实现了藏族版画在最高美术殿堂展览的零突破,填补了中国绘画史上藏族版画专题展的空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司马法》是我国先秦时期流传至今的一部重要兵学典籍,亦称《司马兵法》。《汉书·艺文志》又称之为《军礼司马法》,列在《六艺略》的“礼”类,而不象其他如《吴孙子》(今《孙子兵法》)、《齐孙子》、(今《孙膑兵法》)那样被列在《兵书略》之中。据《史记·司马穰...  相似文献   

17.
敦煌遺書中《諸文要集》殘卷,今藏北京大學圖書舘。據張玉範女史《北京大學圖書舘藏敦煌遺書目》(將在《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集》第五集中刊布)揭載,略云: 一九一 諸文要集殘卷唐大曆二年(767)寫卷子 長二八○釐米,高廿九釐米。厚紙七張。第一紙殘甚,餘均有殘損。凡一五三行,行廿  相似文献   

18.
郑金洪 《寻根》2012,(3):138-141
入闽 《八闽通志》载:“谢永于西晋永兴二年(305年)任晋安郡太守,又有谢竭(梁末)任建安郡太守。”(《八闽通志》说谢竭是建安郡人,因而认为他最先入闽为宦者。而现有族谱中记载最早入闽者为谢成。古田《谢族家谱》载:谢成于唐武德二年(619年)为唐平南守,居三山福城,不慕北上,竟为南支。  相似文献   

19.
正莫高窟壁画中的外族形象,多出现在唐以及五代时期的维摩诘经变、涅槃经变以及一些世俗图像当中,画卷里一般有吐蕃人、西域胡人、朝鲜半岛人等不同民族的人物形象。这些国家和地区与中原封建王朝来往频繁,其族人样貌出现于丝路枢纽——敦煌地区,实是大唐帝国国力昌盛、万国来会景象的真实写照。一、赞普问疾——吐蕃人形象唐与吐蕃的关系十分复杂,既有和亲的情谊,又兼有频繁的征战。吐蕃人是游牧于青藏高原的  相似文献   

20.
70年代末,当中国戏剧舞台的春天正在孕育之际,一部以中国唐代丝绸之路为背景,以反映中外人民友谊为内容,以复活敦煌壁画舞姿为主要舞蹈语汇的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问世了。一时间,它轰动国内外,被誉为中国舞剧的里程牌,并由它成功地拉开了中国省级艺术表演团体出访各国开展文化交流的序幕。(丝路花雨)的产生,是甘肃敦煌艺术剧院(原名甘肃省歌舞团)几代艺术家多年来面对敦煌壁画引发的追求与梦想的实现。甘肃敦煌艺术剧院成立于1961年。36年来,该院艺术家们坚持深入生活,创编了大量丰富多采、风格独特的音乐、舞蹈(剧)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