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介词在汉语语法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只有几十个,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汉语介词"依""据"为研究对象,对介词"依""据"的历时演变进行探究。"依"作为动词的用法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并使用,后来随着其引申义的大量使用,发展出"依赖、依靠"义,到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依"作为介词的用法,南北朝之后更是广泛应用。"据"的本义也为"倚靠",但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在连动结构中,汉朝时的"据"在连动结构中已可以没有"而"或"以"的连接,可见,"据"的介词用法开始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据"的介词用法使用频率有所增加,至隋唐时期已开始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语言在不断发展演变,上述标题中的三个词,是汉语里的同义词,使用时有些区别。古文常用几和几多表示多少,普通话和规范汉语则废弃了几多,只用几和多少。有人问,汉语流行歌曲的歌词中有时也见到用几多表示多少的。但歌词用语不可作为规范,错用、语法不通处绝非一星半点,几多用于汉语歌词多属错用,只有少量是以古语做  相似文献   

3.
"为"和"为了"在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二者在形式和语义上的相似性增加了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难度。本文基于暨南大学中介语语料库,分别统计了留学生"为"和"为了"的使用情况,并对语料中出现的几类典型偏误进行描述和分析,探讨避免产生该类偏误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中,"也好"有一种用法值得注意:两个或多个隔开配对使用,表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如此。例如:(1)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老舍《骆驼祥子》一)  相似文献   

5.
"所以"和"因而"是很常见的因果连词,本文首先通过汉语语料库和汉语中介语语料库考察外国学生对二者的使用频率,将汉语二语习得者同汉语母语者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发现无论是汉语母语者还是留学生使用连词"因而"的频率都远远低于使用"所以"的频率,而且,留学生使用连词"因而"的频率相较而言低得多。然后从连词本体、学生和教材方面分析其原因,希望可以帮助外国学生更加系统、规律地理解和掌握同义因果连词的用法,给对外汉语中的同义因果连词教学、教材编写提供一定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印度尼西亚学生在汉语习得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母语的干扰,经常会在词法和句法的使用上产生偏误。否定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学生经常混淆印尼语和汉语中否定词的用法。本文通过汉语中的否定词"不""没""别"和印尼语中的否定词"tidak、bukan、jangan、belum"的对比研究,找出印尼学生使用否定词产生偏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汉日量词之间的对比研究由来已久,日语中的常用量词多来源于汉语,但汉语中使用范围最广的量词"个"在日语中的相应表达却不尽相同。本文从使用范围、用词搭配、语法结构等几个方面考量汉日语言中"个"的表达方式,并对二者的特殊用法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8.
"人家"在现代汉语中的出现频率很高,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而且它能较多地出现在中介语语料库中,就表明外国学生在使用"人家"一词时确实存在一些偏误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其汉语本体研究及其作为第二语言使用的偏误分析不仅有助于明晰"人家"一词的语义和句法功能,而且能帮助外国学生掌握其正确使用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学习汉语和使用汉语。  相似文献   

9.
汉语中相近意义的副词一直是汉语学习中的难点,对这些副词进行辨析,是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的前提。在汉语中,"一直"和"从来"都可以表示时间,但是在使用方法和出现环境上却有所不同。本文将尝试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两个副词的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10.
的的鱼 《初中生》2012,(4):14-16
正阅读背景:中国人接触"汉"这个字的几率实在是太大了:汉字、汉语、汉族……几乎每天都在进行。可是,对于"汉"字,你到底知道多少呢?别跟我说:"俺就是个汉人,难道还不了解这‘汉'字?"也别说:"你们汉文有啥新鲜的,不就那几撇几捺几横几竖吗?"甚至有某邻国人称汉字是他们的专利……别急嘛,先看完下文,你就知道牛还是要少吹的!瞧,我说对了吧?哈哈!  相似文献   

11.
汉语范围副词"只"与泰语范围副词"[phia]",通过研究它们各自的使用方法和特点,以及它们在句子构成成分等方面的对比,对汉语和泰语使用高频度的范围副词进行分析与总结,让来华泰国学生了解到在使用"只"作为范围副词时与"[phia]"区别开来,改变固有用语习惯从而更加灵活地学习汉语。  相似文献   

12.
"面临"和"面对"在现代汉语中常常被当作近义词使用。这两个词都是动词,意义相近,甚至在有些语境下两个词都可使用。这就容易造成混淆,特别是对那些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来说要想正确运用更加困难。本文尝试使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把"面对"和"面临"分别放在十种句式中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以便人们正确使用这组词语,同时也可减轻外国留学生学习这两个词语的负担。  相似文献   

13.
首先辨析"备至"的不同性质,即短语"备至"、形容词"备至"、后附缀"备至",然后从历时的角度探讨"备至"在不同历史时期文献中的使用情况,最后对"备至"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作出详细分析,确定"备至"在现代汉语中的性质,即后附缀,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备至"一词的释义提出相应的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14.
异化的立论基础大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语言发展应顺其自然,无需人为干预;要反拨汉语的"文化帝国主义"心态;要纠正汉语对文化冲击的恐惧、逃避;尊重源语文化以及引进源语内容、丰富译入语文化。这些观点各具合理性,但也各自存在偏颇,不加限制地使用将对汉语文化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必须走出这些观点的误区,才能把握异化的度,在归化和异化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what"和"什么"在语篇中常常表现为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手段等各种衔接手段。英语使用"what"作为下指指称的频率明显高于汉语中"什么",而汉语通过零形式指称或干脆用重复等词汇衔接手段的现象却远远高于英语;"what"和"什么"也可以替代下文的某一个成分作为话语标记语;汉语倾向于运用省略手段,而英语倾向于运用替代手段。  相似文献   

16.
前"在日汉语中是较为常见的汉字,方位词是它最为常见的使用方式,空间义是它的基本义。日、汉语中"前"的空间义基本相同,"前"这一方向都是根据参照物决定的。在时间领域,日、汉语的"前"既可以表示过去又可以表示未来,但两者"前"的时间隐喻具有不对称性,日语常用前后轴来隐喻时间,而汉语则既使用前后轴,也使用上下轴。"前"在社会地位领域和状态领域的认知意义,在日汉语中基本相同,但日语"前"还存在向助数词转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汉语中,副词"又"和"再"都可表示动作(状态)的重复或者持续,但两者还有差别,"又"一般用来表示已经重复的动作或情况;"再"则多用来表示尚未重复的动作或情况。本文将从语义角度对"又"和"再"进行对比分析,以便初学汉语的留学生能够准确使用。  相似文献   

18.
正【第157题】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说"某某的数量是多少"等。"数"和"量"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许贻亮老师整理)【解答综述】在汉语中,"量"的原意是古代斗、升一类测量容积的器物,现引申为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数"的原意指物体的数目、个数  相似文献   

19.
"身家"与"身价"是两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语,但在实际使用中有许多用错的情况。《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解释如下:身家①本人和家庭:~性命。②旧时指家庭出身:~清白。  相似文献   

20.
《语文月刊》2014年第10期刊登的文章《<鸿门宴>中项羽反应为何如此反常》,其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善长出奇计的范增,能力早已得到证明。"笔者觉得这个句子里的词语"善长"是用错了,这里应该使用"擅长",或者使用"善于",或者就使用一个"善"字。查《汉语大字典》《辞源》《现代汉语词典》都不见收有"善长"这个词语。《汉语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都收录了"擅长"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在某些方面有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