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是供电部门一名普通的职工。常常利用工作之余,给报社、电台撰写稿件。一年也能用上六、七十篇。最近,单位领导根据采用稿件的数量及质量,奖励了我人民币百元有余。少数“红眼病”患者,便说我是在“捞外块”。  相似文献   

2.
这个题目,在我脑子里琢磨了很久。平时与一些通讯员交流读报体会、写作经验时,总发现些许不足,在基层通讯员中,不少人读报听新闻联播或看电视,对新闻很投入,从头条到本埠要闻、重要通讯听得、看得很认真。然而,对报刊言论却不太留意。诚然“,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作为一个通讯员,这种读报学习中的“偏食”现象,会导致知识贫乏和眼光近视,等于少了一只发现新闻的“第三只眼”。时评、杂文、杂谈之类,也是新闻体裁的一种表现形式,严格地说,它们都是新闻家族中的一员。比如《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今日谈”、“漫话”、“时代热评”、…  相似文献   

3.
不值得     
有时候,我们的话语里最危险的一句话是用“不值得”三个字开始的。 我们常常发现能用的时问不多。可要做的事却不少,我们会说:“只剩下半个钟头,不值得做这件事。”“不值得”三个字的确很危险,因为这等于说,把整个半小时浪费了。把这些浪费的半小时加起来,如果按照一个礼拜做5天,每天浪费半小时计算,一年加起来就有130个小时,等于16个工作日全没有派上用场。  相似文献   

4.
一点说明     
《出版工作》编辑组: 贵刊去年第十二期上刊登的《图书发行必须改变独家经营的状况》一文,是我们根据谭盛田同志在我们组织的一次座谈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的,未经本人过目即寄给了你们。事后,谭盛田同志一再表示,他的发言是综合了他们单位部分同志的意见,不都是他个人的意见,希望借贵刊一角之地加以说  相似文献   

5.
一点疑问     
看完历史巨片《鸦片战争》,确实有很多新鲜的感觉。例如关于琦善,就觉得他并非如以前所说是一个可恶的投降卖国分子,而是相当冷静、务实、有头脑,对外的眼睛甚至比林则徐还“睁”得早──他早就看出大清的长矛大刀,敌不过英夷的坚船利炮。因为这感觉有点出格,又不知是否准确,所以按下未表。但看了中央台7月份某期的《文化视点》,又有了点并不孤立的感觉,以为可以说说无妨了。那些接受记者采访的观众,虽然也有说他卖国的,但大多对畸善寄予同情,抱有好感,有的甚至说,琦善还是忠君爱国的,他也是皇亲国戚,世受皇恩,凭什么要卖…  相似文献   

6.
科技报道要通俗易懂,这是起码的要求。但通俗不等于平淡无味,不等于老是用一些“结构简单、维修方便、造价低廉”之类的话或广告式的语言。科学天地本来是绚丽多彩的,犹如一个“万花筒”。我们的报道也当如此,应  相似文献   

7.
一点体会     
我从1989年开始写稿。那年年底我参加了一个新闻学习班,才懂得怎样明确报道思想,怎样找报道线索。一次,我们单位一个基层队的一台进口仪器在生产的节骨眼上出了故障。由于这台仪器还未拆开过,一些专业技术人员也不敢动。还在油田职工大学上学的青工沈传义(原我单位基)层队仪器操作员)知道了这件事,牺牲两个夜晚的休息时间修  相似文献   

8.
一点之差     
一点之差一个地主非常吝啬,他既想请个先生教儿子读书,可又舍不得花钱。对前来应聘的先生,他一再说膳食费微薄,很多人听了,一走了之,唯有一位老先生还是硬着头皮应聘了。应聘时,双方签了一个合同:“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签字后,地主暗自高兴,以...  相似文献   

9.
做好事     
古,作为一个计量单位,一般是量长度的,但如果要量道德了,那就可以做重量单位使用了。人若重重地叹一口气:哎,人心不古啊!这就等于说,这人的良心不值几斤了!  相似文献   

10.
佚名  小沛 《出版参考》2007,(11):34-34
当我们长大到足够以知识去分辨月亮只有一个时.可能也就失去了想象有千百个月亮的乐趣了。 豆芽三岁时,有一天我们开车回家的途中,她望着窗外的月亮跟我说:“妈妈,月亮在跟我们走咧!她要跟我们回家吗?”我笑笑,回答她说:“对呀。月亮看你很可爱,喜欢你了,想跟你回家.”  相似文献   

11.
建议同志们读一点书,学一点马列,并且在工作实践中学习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这道理说起来也简单。我们是共产党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的指导思想、行动指南;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和理想。不懂得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不懂得什么是社会主义,甚至连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书也没读过几本,我们凭什么标准去判断是非美丑、确定哪是应赞成或反对,用什么思想去指导我们的报道实践?毛泽东同志说过,单凭朴素的阶级感情、革命热情,想当然地去办事,常是要犯错误的。我们的宣传报道工作,在某个时期,在某个问题上,出现错误的导向,出现摇摆  相似文献   

12.
读一点古文     
今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有一组填空题,是中学课本上没有而出自先人论著中的古典名句。试卷给出上句,要求接填下句。只要读过一点古文的,这分简直等于白送。可惜,绝大多数考生望着试题,如遇天书,满脸茫然。一些人只好押宝精拳。有的在“桃李不言”后面,填上了“以人代之”;有的在“己所不欲”后面,填上了“谁也别欲”。列祖列宗、圣哲先贤,如果地下有知,真不知道会哭还是会笑。莘莘学子知识的飞舟搁浅在古文的石岸,折射出了一些青年人对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漠视和欠缺。这是否应如一声警笛,唤起我们对这个问题的些许思虑?古文的知…  相似文献   

13.
让座     
我们的小单位里,只有一人开车上班。一位退休反聘的老先生,满头华发,也是乘公交车的。老先生是个爱美的人,对青春时的酒量和黑发恋恋不合,但现实是:在餐桌上,他只能喝白水就降压药;到理发店,他更多的是染发而不是剪发。老先生把头发染黑,就等于主动放弃了公共汽车上等人让座的权力。老先生说,年轻人也不容易。  相似文献   

14.
1986年第一期《出版与发行》杂志上,发表了巢峰同志的《出版物的价值构成》,这是一篇探讨出版物成本与利润之间关系的文章。目前出版界有关这方面的探讨文章为数甚少,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有助于我们揭示出版工作经济规律,对促进出版事业的发展是很有益处的。对《出版物的价值构成》一文中的某些提法,尚可商榷。本文试就成本的划分问题提点不同看法,并对成本、收入与利润之间的关系问题,提出补充意见。一、关于成本的划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概念,是我们研究成本与利润之间关系的基础。巢峰同志把变动成本与单位固定成本、固定成本与单位变动成本混为  相似文献   

15.
前几天看到某报批评一个单位产品质量低劣的报导,讲得有根有据,颇有说服力,但是,没过几天,同是这张报纸,又发了一篇这家企业如何改进质量的报导;有一次,一家报纸刊登某厂不重视安全生产的稿件,只隔了一个星期,该报又登了这家厂的厂长深入车间,与工人一起研究如何加强劳动保护的照片……。类似这种情况,只要做个有心人,在报纸、刊物上是不难发现的。可以说,凡是锐利的批评稿以后,十有七八,过几天就会有对同一单位的表扬稿。  相似文献   

16.
读《论语》,最佩服孔夫子对待学习的诚实态度。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老实人本来就该这样,可他跟着又来一句“是知也”.一下就把这句话上升到理论高度。后面的“知”为“智”,是说这才叫明智。  相似文献   

17.
新闻写作应该抓问题。从写作角度讲,写抓问题报道比写动态性报道要难一些,写好抓问题的报道需要下一番苦功夫。新闻写作抓问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初学新闻写作抓问题,在认识上、操作上有以下几个问题应该注意。一、抓问题不等于机阴暗面。一讲抓问题,有的报道员悦:“部队生活和工作中不少问题,可我们不敢抓,不敢写,你老让我们写报道抓问题,单位领导能同意吗?单位的问题上了很,我们在单位的日子好过吗?”作为基层报道员,这种担忧可以理解。可这里混淆了一个问题:抓问题不等于暴露部队的阴暗面,不等于一味写反面、丑恶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陶范 《出版科学》2003,(4):74-74
空白是图书整体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文字设计相伴而生,有彼不可无此。空白的处置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大有讲究。我国古代山水画最善于留空白,可以说是空白的艺术,没有空白就没有想像的余地,画的艺术性也就大打折扣,甚至不成其为山水画。在图书的整体设计中,如何留空白也是一门不大不小的学问。图书编  相似文献   

19.
听电台的新闻广播,说去年8月24日在上海附近的撞车事件中死伤日本人员的赔偿问题,已经同日本政府达成协议。协议内容怎么样呢?没有说。其实,作为一个读者,最关心的不是协议达成与否,而是协议的内容。比方说日方的死亡人员,究竟每个人赔偿了多少钱,一共赔偿了多少钱?作为一个记者,最应该写清楚的,也是协议的内容。新闻不是要讲五个W吗?内容就是最重要的一条,而那报道偏偏“忘掉”了这一条。有人说,我们的公开性,只是说说罢了;也有人说,我们的透明度,透明有度,都不过是迷迷蒙蒙的雾里看花而已。那天有几个人同我谈这个问题,我这个作了几十年记者的人,除了苦笑,还有什  相似文献   

20.
在书面语言中,标点符号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标点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言文而无标点,在现今是等于人而无眉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