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经济文化思想漫谈:“义利之辨”胡伟希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开篇就讲,"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一段时间以来,孔孟的这些言论很为人们所诟病,以为儒家思想将义与利对立,与现代经济生活格格不入。其实,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下面试...  相似文献   

2.
试析孟子思想的生态伦理学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析孟子思想的生态伦理学价值张云飞一生态道德是生态伦理学中的核心概念,它是指规范和评价人类生态行为的准则体系。孟子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以下引文只注篇名)这里的"爱物"略约相当...  相似文献   

3.
做人之道是创造美好社会的基础。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怎样自处,保持怎样的人生态度?我们从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儒家对义与利的关系的论述,义是道德原则,利是物质利益。孔子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对梁惠王说:“...  相似文献   

4.
冯少波 《寻根》2014,(4):8-14
<正>君子小人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概念。余英时先生在《儒家的君子理想》中称:君子小人"为其枢纽的观念","儒学事实上便是‘君子之学’"。在儒家观念里,有德之人被称为君子,无德之人则为小人,修德的最高理想就是成为君子。君子小人作为一对道德概念,在人类历史上独树一帜、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5.
仁义、公正与市场经济张书琛公正(公平)是保证市场经济体制正常运行的一个总体性的原则;而东方的仁义与西方的公正在概念涵义上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孔子和孟子都把"爱人"作为"仁"的基本涵义。孟子又进而释曰:"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仁即爱人,亦即...  相似文献   

6.
儒之为世诟病久矣,初不始于鲁哀公与孔子问答之时也。顾自汉以前,儒乃术士之通称,故《史》、《汉》叙及秦之阬儒为“阬术士”。自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而后以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之孔子事儒之称。故高诱注《淮南》云:“儒,孔子道也”。是汉人之通义也。观孔子教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此蓋以能识大而可大受者为君子儒,但务卑近而已者为小人儒,是孔子之所谓儒,固有广狭之不同,亦即昔人所谓“君子务其大者速者,小人务其小者近者”之意也。孔子周游列邦,而“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其不得志于时,亦已甚矣。此后二千余年,中国社会,虽有崇儒之名,乃属行眨儒之实。窃商其情,  相似文献   

7.
在谈到个人利益的时候,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往往把个人利益与道德评价联系在一起,倡导重义轻利的思想。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优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义”始终在“利”之上,“义”就是圣人概括的“理”──一种同事物的合理化趋势相背的,有别于西方科学理论的中国式理性,以这种理性判断的依据,形成儒家双重的价值观念,即“君子──小人”的价值观。董仲舒也特别强调“义”,他认为君子应是“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他说…  相似文献   

8.
论杨朱思想及其与先秦诸子的关系黄海德杨朱是先秦时代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的主要思想及其学派,在战国前期和中期曾经产生过很大影响。据《孟子》记载,当时"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为了维护儒家的正统思想,孟子曾大声疾呼"距杨、墨"。《庄子·徐无鬼》亦言,...  相似文献   

9.
“君子和而不同”的历史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随着“国学”的走红,《论语》第十三篇《子路》中的“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又常常被引用了。然而,何谓“和而不同”?何谓“同而不和”?粗略想来,似觉不难;仔相想来,又觉不易。我曾试着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欲终究没有找到确当的词语。于是我便翻看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钱先生在《白话试译》中说:“君子能相和,但不相同;小人只相同,但不相和。”读了之后,仍觉不甚了了。于是再翻看前面的《解说》,《解说》道:“和者无乘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君子尚义,故有不同。小人尚利,故不能和。”这个解说倒十分传统,大约也符合孔夫子的原意,但和、同的内涵,仍不能明。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的吏治思想及其现代启示陈国生,张智勇治理社会是依靠道德还是依靠刑罚?这是先秦思想家们苦苦思索而又未能整合的问题,儒墨皆重道德,道家提倡"无为",法家"尚力"、"任刑",见仁见智,各有所依。司马迁立志融合贯通百家学说,以"成一家之言",但这并非是...  相似文献   

11.
“君子”人格是历代儒家孜孜以求、刻意塑造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模式之一。在儒家看来,君子应该是拥有广博的学识,积极入世、躬行仁义、襟怀坦荡,能肩负起时代重任和历史使命的理想人格。统而言之,要达到“君子”这种人格境界,须处理好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就义利关系而...  相似文献   

12.
《周易》本为礼经说谢阳举一谈《易经》,国人莫不感到神秘而生一股斩不断的趣味。《易》本卜筮之书!这个说法几乎是妇孺皆知的"定论"了。推这个说法之肇端,恐怕是产生于秦汉时代。史迁与班固都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即秦始皇焚灭诗书,禁烟百家史记时,由于《易》为卜筮...  相似文献   

13.
《寻根》2020,(4)
正任人唯贤事关才路,从谏如流事关言路,自古以来,此二者都是执政者绕不开的历久弥新的话题,而且都事关国之兴亡。隋炀帝杨广在这两个方面都做得相当糟糕,他亲小人而远君子,喜佞辞而恶直言,堵塞了才路与言路,也就堵死了自己的生路。唐太宗李世民以此为鉴,反其道而行之,在这两个方面做得相当出色,有效地促成了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14.
小评论     
小评论有些城市用巨资进行所谓"选美"活动。鄙人投反对票。欣闻北京大学女生拒绝选美,好极了。北大毕竟是北大。所谓"选美"所见者只是外形,内心如何不得而知。此类活动如果扩大,势必造成浪费浮华。孔子名言:"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内容与形式一致,质与文相统一...  相似文献   

15.
衷心希望     
衷心希望郁康,陈喜安我们是大学图书馆管理人员,读了《华夏文化》(双月刊),觉得有读头。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依靠人们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有技能的社会的"人"所创造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密切联系而不可分的。安定繁荣的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6.
“先立乎其大者”钱逊人生途中,有多方面的需求,有种种问题,区分其轻重大小,摆对其位置,是建立健全人生的一大问题。中国古人对此十分重视,有许多好意见,可资借鉴。孟子曾说:"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他所说的"大者",是指道德心性修养和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鞋。不过,那时候的鞋叫做(ju),用葛藤绩出的纤维编制而成,又叫葛。《诗·小雅·大东》:“纠纠葛,可以霜。”诗中说的君子穿的是《左传·昭公三年》载,齐景公时刑法苛严,别者过多,“贱踊贵”。那时发生刑不上大夫,受刖刑的想来只会是一些平民、小人。平民、小人受刑多,的价格就贱了下来,说明当时平民和小人穿的也都是。制的材料除葛外,后来又有了皮。《仪礼·士冠礼》:“,夏用葛……冬,皮可也。”皮制品比葛制品易于保暖,所以冬季要穿皮。但皮可不是今日的皮鞋,它只是用割细的皮条编成罢了。人们…  相似文献   

18.
《孙子》"命曰费留"正义陈伟武银雀山汉简《孙子·火攻》:"......得,不隋其功者,凶,命之曰费留。故日:明主虑之,良将随之。"①传世本作"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费留"一语,古今聚讼,汉末曹操已不甚了...  相似文献   

19.
沙红兵 《中国文化》2013,(2):164-176
陈三立生於1853年,卒於1937年。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至20世纪一二十年代这一"早期现代"时期,①在心智与人格最为成熟的盛年,他不仅"经历"甲午、戊戌、庚子、废除科举、辛亥、新文化运动等文明与政治的危机,他本人就是危机。赞画陈宝箴在湖南推行新政,父子双双被黜,从峰巅到谷底,自此陈三立"一自放於文学间",②诚如他为侪辈诗人梁鼎芬所写诗序所云:"当是时,天下之变盖已纷然杂出矣。学术之升降,政法之隆污,君子小人之消长,人心风俗之否泰,夷狄寇盗之旁伺而窃发。梁子日积其所感所营,未能忘於心,幽尤徘徊,无可陈说告语者。而优闲之岁月,虚寥澹漠之入境,狎亘古於旦暮,觌万象於一榻,上下求索,交萦互引,所以发情思荡魂梦,益与为无穷。梁子之不能已於诗,倘以是与?倘以是与?"③写的是梁鼎芬及其节庵诗,也写的是陈三立自己及其散原精舍诗——在优闲之岁月、虚寥澹漠之入境与天下之变纷然杂出之间,一  相似文献   

20.
道德的崇高     
道德的崇高郑晓江俗人寻觅的幸福略有四:财货的多,处境的顺,婚姻的美满,寿命的绵长。可是,偏偏有些人并不认为这些东西的得到是幸福。在他们眼中,唯有精神上孜孜以求道德高尚的"君子",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它是人间最大最高的幸福。持这种幸福观的是中国古代的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