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6年秋,香港新华社出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构想,在港举办了“中国地方戏曲展”大规模演出活动.开幕式上,由裴艳玲主演的新编神话剧《钟馗》一炮走红,引起了轰动.从此,香港的观众不但了解了裴艳玲,了解了河北梆子和《钟馗》,而且刮起了一股持久的“裴艳玲旋风”.裴艳玲所在剧团,连续5年赴港演出,并且年年盛演不衰,这在香港的演剧史上绝无仅有.所以有人称这种现象是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2.
吉剧的魅力     
1959年,中国东北出现一个绚丽热烈的新剧种,因出自吉林省,故名“吉剧”.吉剧初期的代表性剧目传统剧《桃李梅》、《包公赔情》、《燕青卖线》和现代剧《江姐》等演出,盛况空前.70年代末,这些剧目进北京公演,连演50天,观众争先购票.戏剧名家张庚、李健吾、王朝闻、吴祖光诸先生均著文奖掖.有的兄弟剧种移植吉剧剧目,学练吉剧绝技.迨至80年代末,吉剧又在香港爆响.传统剧《三请樊梨花》演毕,叫好声不绝,掌声热烈.17家报刊发表评论文章,盛赞“精彩绝伦的演出”.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承德话剧团始建于1948年。50年来,剧团一直重视本团创作,相继创作与演出了近百个剧目。大型话剧《渠水长流花盛开》参加了全国第一届话剧观摩演出,荣获演出二等奖。《懿贵妃》、《班禅东行》两戏,1988年应香港艺术节协会及香港联艺娱乐有限公司的邀请赴港参加第十六届国际艺术节,演出盛况空前。《懿》剧被认为是继话剧《茶馆》之后,赴港演出的又一个好话剧,是一次高层次的演出。《班禅东行》被报界称为"史诗般的莎士比亚式戏剧"。《女人》获第二届全国文华新剧目奖;大型民族历史话剧《十三世达赖喇嘛》荣获第四届文华新剧目奖…  相似文献   

4.
历经了“非典”时期的短暂沉寂,积蓄了能量的中国演出市场去年下半年呈井喷之势:北京、上海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演出盛况。市场红红火火,观众热情高涨,我国演出市场在开放和竞争中,不断发展,社会资本在演出业中比重的增大,更多地体现在投资和赞助演出方面。事实上,当今许多演出活动均少不了企业的赞助,从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主要为香港电信盈科公司赞助)到世界三大男高音紫禁城音乐会(主要为香港东风电视赞助),再到周杰伦的北京工人体育场演唱会(主要为中国移动赞助),不论国家级艺术表演团体的演出,抑或古典音乐、通俗流行歌手的演出,…  相似文献   

5.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七一”期间,国家京剧院在梅兰芳大剧院推出庆“七一”红色题材演出季,推出5部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京剧作品;其中既有“现代京剧选场荟萃”集中展示红色剧目《白毛女》《杜鹃山》《智取威虎山》《蝶恋花》《红灯记》《平原作战》中脍炙人口的选场,又有大戏《红灯记》《白毛女》《智取威虎山》《江姐》依次上演。5场演出共吸引4000余名观众走进剧场,场均上座率超九成,票房累计收入64.85万元,实现了剧院接续红色传统、打造演出品牌、锻炼人才队伍、培育演出市场、服务戏迷观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22-223
上海淮剧团全年演出118场,其中下乡演出34场,学生场28场;事业收入3330000元,其中演出收入1740000元,顺利完成了既定目标。全年新排大戏3台,复排大戏2台,新排小戏6个。现代戏《家有长子》演出后受到广泛好评,并参加了江苏省淮剧艺术节展示演出,获集体荣誉奖。辛亥革命献礼剧目《小裁缝》演出后也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肯定。小戏《杂木上梁》进行了重点修改,在¨月初参加了第4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决赛,获“观众最喜爱节目”奖。  相似文献   

7.
由深圳市文化局副局长刁铁军率队,深圳艺术代表团一行14人于3月29日至4月11日对法国塞尔吉·蓬图瓦兹市音乐学院进行了成功访演的交流。深圳艺术学校精心组织了《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雨打芭蕉》等20多个精彩节目,由继李云迪、陈萨、左章之后的张昊辰为法国观众演奏了《诙谐曲》、《百鸟朝风》等曲目,展示了深圳艺术学校钢琴教育的实力。代表团第一场演出是为蓬图瓦兹市市民观众的,菲特市长在其邀请信中写道:“如果你认为我市建市以来有什么大事发生,那就是4月2日中国深圳艺术代表团将在我市的艺术演出。”演出结束,观众报以长久…  相似文献   

8.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23-224
上海木偶剧引全年演出共计600场,其中学生场演出95场,农村场演出62场.公益性演出198场。演出总收入4030000元。剧闭以“为了孩子,科学发展,实践探索,传承创新”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创演工作的准则,在上海及全国几大省市轮番上演海派水偶剧《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阿里巴巴》、《新哪吒闹海》等剧目,其中许多剧目送到幼儿园、农村或民工子弟学校,受到小观众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9.
1998年是德国诗人、戏剧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诞辰100周年。为纪念这位活跃于ZO世纪上半期的杰出艺术家,不仅他的祖国,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举行了各种形式的活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布莱希特的作品以不同的语言面对着不同肤色和民族的观众。他备受争议的一生,他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他对20世纪文化的影响,又一次引起广泛的关注。作为中国纪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排演了布氏名剧《三毛钱歌剧人1998年春季首轮演出20场,1999年元旦再次与观众见面,并将赴港参加香港艺术节。《三毛钱歌剧》公演以来,它复杂深厚的内…  相似文献   

10.
英国著名乐队“绿洲”的兴衰迟春编译1994年以首部唱片集《希望之声》而走红的英国乐队“绿洲”于1996年再次轰动歌坛,创下了观众人数和唱片发行量双项最高纪录。这支乐队在克内沃斯演出的第一天,就博得了25万歌迷的喝彩和掌声。当时全城万人空巷,观众不顾8...  相似文献   

11.
1988年4月,一台带着广西壮乡神奇色彩的《铜鼓乐舞》在广西第二届“三月三”音乐舞蹈节上荣获演出一等奖,由此,这台铜鼓之乡的舞蹈声名鹊起;1988年10月,在昆明为“中国古代铜鼓国际学术研讨会”演出后,它受到来自26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一致好评;1989年底,在杭州有30个省、市、自治区参加的1990年春节《中华之最》电视晚会演出,它引起各界观众的强烈反响;1991年9月,应文化部、国家民委邀请赴京汇报演出,它得到首都观众、文艺界人士和部、委领导的高度赞扬;1992年3月,它在第三届中国艺术节上,更是引人注目,誉满春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地区民族歌舞团创作演出的这台《铜鼓乐舞》,凝聚着民族乐器改革者和艺术创作者的心血,是他们8年艰苦奋斗的结晶。  相似文献   

12.
一、丰富多彩的演出活动1992年6月28日,北京音乐厅爆发出如雷的掌声,由胡咏言指挥中央乐团演出的马勒《第五交响曲》奏完最后一个音符,观众便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向音乐家们致以热忱的谢意.这热烈的情景,使一位音乐评论家感慨而幽默地说:“真可以载入音乐史册了!”在这之后的8月29日,在美、加留学的中国青年音乐家吕思清、许斐平、朱小强与中央乐团合作,在北京音乐厅又一次掀起音乐的狂澜.音乐会上,曾在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大奖的吕思清,用他那魔力般的琴声,迷住了所有的观众;许斐平演奏的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五钢琴协奏曲》,以深沉的乐思震撼了每个  相似文献   

13.
一个德国小伙子的梦您知道吗?京剧《夜莺》,这出中国戏曲学院不久前演出的新戏,曾是卡斯股·贡德曼——一个德国小伙子的梦。这出由卡斯腾·贡德曼编剧及作曲的京剧一经在北京上演,就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一时间,记者的追踪采访,报纸、电台的宣传报道,使这出不为人所知的戏一下子升温,产生了良好的演出效果。在民族文化宫每天演出结束后,台下的观众都久久不肯离去,热烈的掌声饱含着观众对演出成功的由衷祝贺。“编剧及作曲是一位德国小伙子卡斯膝·贡德曼。”“还真不错。”“不容易。”观众一面以热烈的掌声回应谢幕,一面高兴地交…  相似文献   

14.
金秋十月的北京,各族人民热烈欢庆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建国48周年之际,首都北京到处呈现一派百花争艳。欣欣向荣的喜庆景象。应文化部艺术局邀请,扬州木偶剧团创作的大型儿童神话木偶剧《琼花池子》和由山东省文化厅组织的山东省四台吕剧晋京汇报演出。这四台吕剧是:山东省吕剧院排演的《苦菜花》、青岛市吕剧团排演的《无品芝麻官》、滨州地区吕剧团排演的《滩回水转》、烟台市吕剧团排演的《荣辱悲歌》。上述几台富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乡土气息的节目演出,为金秋十月的北京文艺舞台又增添了几朵艳丽的花朵。金秋十月北…  相似文献   

15.
南京市话剧团是成立于1960年的国营专业文艺团体。在35年的艺术历程中,南京市话剧团先后创作和演出了《雷雨》、《秋海棠》。《彼岸》、《卫星上的交响乐》、《泪血樱花》、《天上飞的鸭子》及话剧小品共60余台剧目,在观众中享有颇高的声誉。1986年,团内一批热爱话剧事业的同仁发起了“小剧场探索运动”,演出了(魔方》、(打麦缸》。(富于朝着田野的房子)、(家丑外拓》等小剧场话剧,受到同行与社会的广泛关注。1989年,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和南京市文化局联合主办,南京市话剧团具体筹办了“中国首届小剧场戏剧节”,得到全国戏剧界的…  相似文献   

16.
3月27日和28日,《今夜无人入睡》的美妙旋律,回荡台中洲际棒球场的夜空,普契尼创作的歌剧、张艺谋“鸟巢版”的《杜兰朵公主》(此“台湾版”名称,以往称《图兰朵》)终于在台湾民众千呼万唤中,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近4万名观众被这部经典歌剧和美轮美奂的“杜兰朵”折服,称其不愧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演出团队制作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曲艺团前身为1957年建立的吉林省广播曲艺团。建团之初就以演员阵容雄厚、北方曲种齐全而著称。主要演员有马敬伯、阐泽良等。1978年定名为吉林省曲艺团。该团演出品种主要有相声、评书、京东大鼓、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河南坠子、曲艺联唱人。品。双簧等二十几个曲种。该团创作演出的《包袱》、《吻情人《写情书人《傻子相亲》、《三鼠登科》、卜台彩电火《龙图公案》等曲目深受东北观众的热烈欢迎,并在全国比赛中频频获奖。小品《包袱》获1992年“华旅杯”中国笑星电视大奖赛一等奖;小品《写情书》获1992年“宋河杯”全国曲艺小品…  相似文献   

18.
《中外文化交流》2010,(2):93-93
应2009年首届北京国际喜剧艺术节的邀请.台湾知名喜剧团体屏风表演班携代表作《莎姆雷特》,于去年12月第3次来京演出。《莎姆雷特》以“戏中戏”的形式。重新大胆诠释莎士比亚的4大悲剧之一《哈姆雷特》。自1992年首演至今,该剧已在台湾上演百余场.拥有14万观众。2007年,该剥首度登陆北京,受到大陆观众热烈欢迎,谢幕时全场观众起立鼓掌长达8分30秒。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上海芭蕾舞团年演出80场,其中大戏53场、普及演出26场、海外1场,观众人数逾10万人。2008年芭蕾舞团大力推动本土市场演出,《天鹅湖》、《梁山伯与祝英台》、《粉墨嘉年华》、《花样年华》、《欢乐颂》等多部芭蕾作品相继在上海各大剧院上演,使本土商业演出场次比上一年度增长了73%。为配合世博会和北京奥运,4月芭蕾舞团的《芭蕾精品》赴新加坡参与世博宣传演出,大型现代芭蕾舞剧《花样年华》赴京参加2008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演出。2008年芭蕾舞团新创排了2部现代芭蕾舞作品《欢乐颂》、《梦回上海》。  相似文献   

20.
林兆华印象     
常来大陆的台湾演出商林恺私下里说:林兆华导的戏我一概不邀请(到台湾演出)。圈里人都知道,林恺说的是气话(气林兆华从来不配合商业演出的宣传炒作)。林兆华执导的京剧连台本戏《宰相刘罗锅》,林恺不知道看了多少遍。笔者作为《宰》剧的制作人之一,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海大剧院就多次看到林恺南来北往、不离不弃地光顾“刘罗锅”的身影。直到2000年8月林恺终于痴心不改地将“刘罗锅”邀请到台湾演出,当然林兆华也在被热诚邀请之列。圈里人都知道,在时下大兴“爆炒”自己的年代里,林兆华却始终保持着一种“怪癖”——拒绝记者采访。无论是商演运作需要他配合宣传,还是在其就职的“人艺”常规导戏,他都多年如此:雾锁庐山,独标风骨。1999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重排老舍先生的名剧《茶馆》,媒体将此事炒得沸沸扬扬,而林兆华一门心思扎在剧组里,早已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前来探听虚实的记者们大多无功而返。等到新版的《茶馆》立在舞台上时,18张桌子的铺排、沈处长与小刘麻子开着吉普车出现在观众视野里等崭新的舞台调度,使人们看到了演出背后的林兆华和他默默无声但颇富才华的付出。而林兆华执导的话剧《风月无边》则一改人艺以往不事张扬的传统,演出海报深入地铁站、大型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