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到底应该让学生学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要求:“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无疑,这触及到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即以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为根本任务,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突出母语文化传承的生命高度。“内化”是语言运用的前提,即只有当学生把文本“消极语言”内化为“积极语言”时,才能流淌于口头、笔端,为我所用。反观时下一些名师的语文课堂,无不注重文本语言的内化,采取多种手段和策略,使学生与文本达到“与我为化,人文合一”的境地。  相似文献   

2.
要发展学生的语言,首先就要让学生感悟课文的语言,而语言文字的学习最重要的是积累内化,运用就是“举一反三”,是读书内化的最后归宿。小学;敦学中要十分重视读写结合、学用结合,才能把积累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学生的运用能力,从而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学周刊C版》2017,(14):45-46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在阅读课上,教师要送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即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交流对话,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涵咏其丰富内蕴。  相似文献   

4.
朗读有助于发展思维,丰富想象,形成语感,激发情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学生主体学习语言的方式是外在“读”与内在“悟”统一的心理活动方式。从小学生学习语言字的吸收与运用.实现外部语言到内部语言的内化,必须有学生主体真正参与的积极的实践活动。这一主体实践活动不仅是外在表现于“读”的语言学习活动.更是内在体现为“悟”的心理活动。即对语言字表达的内容,蕴含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读”应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读”,可以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课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言语形式,引导学生经历语言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内化迁移,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与作者对话、编者对话,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文本的表达形式,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阅读和作文是两种不同的能力。从语言角度来看,读是知识的积累,是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认识能力,写是知识技能的运用,是阅读的继续、延伸和发展;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读是一种内化的吸收,写是一种外化的表达。由此看出,读是写的基础,写是以读为前提,两者同是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实行阅读教学和作文训练相结合的“双轨运行”,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实现知识的迁移。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应追求语言与情感的和谐共振。特别是描写人物的文章。在教学时要立足文本,以情为经,以读为纬,引导学生真真切切读书,扎扎实实训练,在学习的过程中“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2011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性质有了明晰的界定,即“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真语文”教育应该在语言文字的感知和运用上下功夫,带领学生在课文文本的语言丛林中探寻。“真语文”教育的基本要求应该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1]。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不单是教师“教”的结果,必须由学生自己借助语文文本,将优秀的语言文化成果,内化成生命个体的一部分。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对语言文字的自我感悟,从阅读中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形成阅读感悟能力呢?我的实践是: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学会自我阅读,让“自读”孕育“自悟”。  相似文献   

11.
在本文中笔者借古人读书“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之说,给“回味”以特殊的定义,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回读品味,即在课文阅读理解、把握中心后,通过回读、品析、揣摩、体味,而领悟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技巧和规律。”“回味”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能动地内化语言,渐成积蓄。一、课文回味:注重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双性聚焦文章是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统一体,思想内容是语言文字的内蕴,语言文字是思想内容的载体,文中的材料选取、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无一不指向于中心的表达。正因为如此,其语言文字才显示出了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加关注对语言的品味、训练。研究听读训练,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运用,采取换词听读法、删词听读法、听读句子法体会文本用词的准确性、科学性,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与文本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熟练运用英语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英语学习的过程即不断“输入”与“输出”的过程,一般来说,学生通过“听”和“读”达到输入语言的目的,再通过“说”和“写”来内化和重组输出的语言。本文重点探究如何进行语言的高效输出。  相似文献   

14.
学习语言要经历三个阶段 :“入乎其内”即吸收 ,“化乎其中”即理解 ,“迁移运用”即应用。其中“吸收”是基础。吸收主要靠阅读。因此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加强读的训练 ,以读代析 ,读中求悟。一、品文美读 ,品味文章词句之精妙《语文教学大纲》要求 :从一年级起 ,就应指导学生正确地读、流利地读、有感情地读。只有不断地读 ,才能不断地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然而学生的语言基础有好坏之分 ,对语言的感悟各不相同 ,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意境 ,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由品文美读。如《桂林山水》一…  相似文献   

15.
冉伟 《少年读者》2009,(7):94-96
语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听、说、读、写”。在语文教学中,“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进一步深化。读写结合就是全面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也就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进一步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16.
于小静 《成才之路》2014,(21):18-19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一要求决定了语文教学就应该要借助文本教材为学生搭建语言文字实践的优质平台,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体系中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运用。这样,在扎实有效的语言感知、积累和运用的过程中,能提升学生语言生命的质量,夯实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促进学生成才。一、触摸语言:悉心体悟洞察文本表达之妙 一直以来传统教学始终背弃文本语言之间的内韵美和整体美,而将语言割裂开来逐一讲解,这本身就是对语言本质的绝对违背。而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即便对文本语言能够拥有大致的了解,但对语言的整体上缺少了相应的体验感受,学生则无法准确地把握文本。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摒弃这种以烦琐分析为主要策略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在实践中搭建语言运用的平台,使得语文阅读教学中直逼语言规律的本质,让学生在“活的语言”中浸润生发。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可以看出,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应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语用价值,是文本的核心价值.学语言,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挖掘文本的语用价值,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呢?  相似文献   

18.
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本色,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语言文字训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重视品读课文,引导学生多次接触文本,指导学生抓住文本的关键词、重点句、精彩片段品析玩味,组织学生结合课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行针对性的句或段的仿写训练,让学生在感受、揣摩中品味语言,在品味、内化中积累语言,在训练、运用中发展语言,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语文阅读课正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内容和语言现象的理解、感悟,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直至准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恰当表达的过程。因此,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小学语文"生本课堂"五步目标阅读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珍视学生的个性体验,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的富有语文味的阅读教学新模式,即引读启智——初读感悟——精读理解——品读体会——延读拓展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加关注对语言的品味、训练.研究听读训练,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运用,采取换词听读法、删词听读法、听读句子法体会文本用词的准确性、科学性,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与文本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