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智利高等教育具有公私立并存、多样化发展的特征。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进行集中管理和协调,大学都是自治的,且与政府间有完善的对话机制。智利传统大学的经费大部分来自政府资助,非传统大学的经费主要来自学费,大学也可引入市场机制进行融资,如发行债券。政府还有完善的学生资助制度。智利高等教育治理模式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英国新工党执政以后对社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教育政策是新工党政治理念的最佳诠释。文章试图从新工党的高等教育的理念及其面对的困境着手,介绍及评述新工党关于高等教育和社会公平之间的理念,并且从政府角度看待学生收费和大学经费的问题,对英国的高等教育财政存在的资金不足、资金使用不当、对收取学生学费、师资缺乏以及教育质量下降等扩招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进而评价新工党政府的教育政策的利弊与得失。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河北省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主体战略,河北省的省情是:人口各省排名第四,经济发展在全国居中等水平,高等教育在全国居中下等水平,生均经费严重不足,各省排名倒数第五,属于下等水平。根据“积极稳步”方针,本文提出2010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1.5%到15%之间。  相似文献   

4.
后大众化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大众化"是日本著名学者有本章提出的一种解释高等教育发展新现象的理论,该理论揭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即开始转向终身化而非走向普及化。后大众化的典型特征是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入学率增长在未达到普及化之前就出现了停滞和波动,而非传统的成人学生入学率却持续增长,其增长率甚至超过了传统学生,而且这些学生可能多次入学。本文通过美英日三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过程及特征分析,认为我国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后大众化可能会提早出现。本文从劳动力结构现状、人口老龄化趋势、产业结构调整、闲暇时间特点、国家政策导向、人口结构变化等方面分析指出我国所具备的高等教育向后大众化转型的客观条件。结合后大众化特点,本文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的基本策略:高职院校将是高等教育走向后大众化的核心机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将转变为以非学历培训为主的机构;成人高等教育制度将趋于地方化、多样化、自助化;加强质量监管并赋予成人高校以充分的招生自主权。  相似文献   

5.
2008年,澳大利亚出台了<高等教育支持法案>修订版,该修订版进行了高等教育拨款援助和学生贷款等制度的改革,增加了弱势群体的入学机会,促进了教育公平,对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制度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日本私立高等教育财政资助制度出台背景 1.私立大学的增加与教学条件的恶化 1966年,日本高等教育适龄人口(18岁人口)规模达到顶峰.在此期间,私立大学的学校数与学生数明显上升,高等教育入学率也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某一阈限时,高等教育系统的状态会发生重大的变化。要顺利地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必须建立与大众化入学人数相适应的、符合本国国情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制度。我们面临着规模的快速扩张与体系制度变革滞后的矛盾,必须打破制度变迁对原有路径的依赖,从"单一化路径"转向"多元化路径"。"多元化路径"的制度安排重点,是培育形成多元的经费投入渠道和多元的调控力量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1999年开始的高等院校大扩招,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21%,达到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同时,市场经济下的价值多元化使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与复杂。面对这个数量庞大而又价值多元的群体,如何改革学生工作才能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作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9.
1995-2018年38个OECD国家的数据表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平均比例随着毛入学率的增加而上升,生均经费指数未随毛入学率的变化而有大幅变动,社会投入占GDP的比例增幅高于公共投入占GDP的比例,社会投入的相对比例在升高,依赖于社会资源的投入;高等教育支出结构相对稳定,呈现出明显的趋同特征,日常性支出随着毛入学率的增长有微弱下降,人员薪酬支出占比一直保持稳定,表明各国均普遍重视高等教育的质量。我国2017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OECD国家在1995年的平均水平,有22年的发展差距。我国经费投入规模与收支结构随着毛入学率发展呈阶段性特征,收入结构中的社会投入占比呈明显下降趋势,支出结构中的日常性支出和人员薪酬支出占GDP比例仍偏低。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相关主体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作出经费收支结构的调整,确保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规模的不断增长,具体可通过放开学杂费限制等逐步提升家庭投入占比;鼓励社会主体参与办学来增加社会投入占比;调整经费支出结构使日常性支出占据较大比例,同时增加人员薪酬支出比例,推动高等教育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97年新工党执政后,在"追求成为社会精英的机会时,人们也应愿意承担由此而带来的风险"的理念指导下,政府接受《迪英尔报告》的建议向学生收取学费,这项政策很快体现在1998年《教学与高等教育法》中,同时,政府为学生提供贷款。2004年《高等教育法》将2003年教育白皮书《高等教育的未来》中的相关政策法制化,并规定政府成立监管机构,对高校收费和资助措施进行审批和监管。这对我国改革和完善高校收费和学生资助制度,并使其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The author argues that so-called non-traditional universities, particularly those offering postgraduate course and degree programmes to mature students in mid-career, have come into existence to fulfill a growing demand for further training that is not being met by the traditional "bricks-and-mortar" institutions. Yet these institutions, if they are not accredited, are stigmatized as diploma mills. If they do manage to become accredited, they may have been forced to adopt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ical universities that detract from their non-traditional innova tions. The author thus sketches a set of standards that non-traditional higher education providers should uphold and proposes that the traditional and the non-traditional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develop mutual tolerance and co-operation and that both encourage the traditional accreditors to broaden their perspectives.  相似文献   

12.
刘峥 《船舶职业教育》2021,(2):68-70,74
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以劳动教育的育人模式为出发点,分析劳动教育与高校立德树人使命的基础关联,阐述劳动教育在高校立德树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构筑劳动教育“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The expansion of neo-liberal policies' framing higher education has contributed to an increase in participation rates of students from non-traditional backgrounds. While an increase of a wider range of students might be seen as contributing to a more just and equitabl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broadening entry points does not necessarily ensure inclusion or positive experience for these students.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d the experiences of first in family, rural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s they transitioned into their first year of university. Focus group interviews and surveys were used to collect data. Using Bourdieu's theory of field, habitus and capital as well as Weiss's dimensions of loneliness findings illuminate a number of poignant experiences for non-traditional students. We suggest that facilitating the transition for non-traditional students might require a cultural change by universities and a move away from the notion that the students need to ‘adapt’ to university. Rather, the evolving university might provide for increasingly diverse student cohorts by embracing their habitus and unique features.  相似文献   

14.
专业思政是党和国家对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专业思政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三位一体的"大思政"协同育人共同体.专业思政系统设计了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目标,明确专业思政的实现要素,形成同向同行育人格局,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  相似文献   

15.
An estimated 21% of 25–34-year-olds in the United States, about eight million individuals, have attended college and quit before completing a degree. These non-traditional students may or may not return to college. Those who return to college are referred to as stopouts, whereas those who do not return are referred to as stayouts. In the face of declining pools of traditional stud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attempted to induce these students to return to higher education. Regrettabl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intentions and attitudes of these young adults after they have left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uses segmentation and targeting to identify those students who intend to return to college and those who do not. Using demographic and psychographic variables, five unique segments are identified. The study recommends strategies for reaching those segments which are most likely to return to hig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6.
论朋辈教育制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纷繁复杂,但相应的管理机构和制度不够健全,朋辈教育制度是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互相帮助的制度,既能够锻炼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又能够促进高校常规、团学、党建、就业等工作的开展,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学生助理制度被视为兼具劳动和教育的双重功能。在这种定位之下,尽管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功用,但是劳动功能与教育功能并未产生同步的积极效果,反而导致了教育功能的形式化和劳动用工机制扩张等现实问题,使得劳动与教育的定位相互消解,既不利于学生当前实践能力的培养,又无助于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学生助理制度在劳动教育和高校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中美两国在高校用工体制、学生雇员的身份认定和薪酬待遇及其保障机制的差异,能够给我国高校学生助理在劳动和教育的实现方式上提供有力的借鉴。在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框架下,我国应当以实质内容为导向确定学生助理制度的人才培养功能,建立符合学生发展的劳动用工机制,健全学生薪酬体系及其权益保障机制,以促进高校用工和教育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运用寺田盛纪1998年创立的“二历史轴、三或四维度”职业教育比较研究模型,对日本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进行分析后认为,要想应对日本职业教育和培训面临的挑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学生建立平等的职业生涯发展途径;建立职业资格框架;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并提升其地位;改善中等职业教育;为促进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亚洲国家要建立一体化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的战略思想,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科教强国的基本要求。全国各地高校应紧紧围绕培养高质量人才这一核心,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精神、推动就业创业教育,从而培养出社会所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相似文献   

20.
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我们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的民生工程,惠及了千千万万贫困家庭,充分体现了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人本诉求。但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发展、社会转型、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和学生群体的不断变化,高校资困助学必须创新工作理念,积极推行"发展型资助",实行由单一资助向多元资助、由无偿资助向相对有偿使用、由解决生活保障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范式转换,真正实现其"帮困扶志、助学立人"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