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百科     
奇妙的人体海洋对于生命来说,水比阳光更重要。人体的内部就是一个奇妙的"海洋"。经科学测定,一个身体质量为70千克的成年人,分布在各种组织和骨骼中的体液达到45千克~50千克,占体质的65%~70%。一个人的胚胎发育到3天时,所含的体液达97%,与海洋中的水母(如海蜇等)所含的水一样多,发育到3个月时,所含的体液达91%;新生儿身上含水量达80%;1岁以上的孩子身体内的含水量就和成人一样了。  相似文献   

2.
"打坐轿人的主意" "内联升"创建于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创始人赵廷.现在关于赵廷的记载已不多,到内联升的历史档案中查寻也只知道他来自天津武清县,早年在京城一家鞋坊里面学制鞋手艺,其间也知晓一些经营之道,便想着自己开一家鞋店.  相似文献   

3.
告别知青点的时候,发生把我接到家里,杀了家里惟一的一只老母鸡招待我。但这,还不是他最穷的时候。几年后的一天,我到他那里去玩,他领着我看他新开的十多亩荒地,荒地上种的都是当时卖价很好的苎麻,苎麻都长到小腿高了。他说等到秋天了。这些苎麻收获后能卖几千块钱呢。可是到了秋后行情大变,他种的苎麻一钱不值。他把它们都砍倒了,翻到土里沤肥。那年冬天,他度过了他一生中最穷的日子。"有一天下午,米缸里一颗米都没有了,我搜遍身上所有的衣袋,只剩最后一个5分钱的硬币。我  相似文献   

4.
正省报记者建新兄因开设"千湖新记"专栏,和他的同事一行来枝江采访,约我一同前往,实地调研枝江的湖泊情况。我因手头工作丢不开,无缘与他们同行。作为枝江人,我为家乡迎来省报记者而感到高兴。建新兄告诉我,素有"千湖之省"之称的湖北,开始了新一轮的"千湖"梳理与保护工作,这是一种注重生态发展的复兴现象,令人欣喜。我对建新兄说:"你们来枝江,是来对了,宜昌境内的湖泊.就数枝江最多。在公布的湖  相似文献   

5.
贺伟 《文化交流》2008,(9):72-76
庐山拥有西式别墅近千栋,聚居着20多个国家的侨民,千古名山沐浴着欧风美雨,其间的很多人和事,在庐山的近代史册中留下记载。牯岭开发第一人李德立1885年初,22岁的英国传教士李德立来到中国,在南方传教、经商。南方夏季的酷热,使他苦不堪言。当他1886年7月登上庐山时,凉爽的气候使他惊喜万分。他照英文表达"清凉"的词"COOLING"的谐音,给庐山山上起了一个名字"牯岭"。  相似文献   

6.
1998年春节过后不久,我收到一张10元汇款单. 我细看,这张汇款单来自湖南江华县码市乡大柳村,汇款人是李丁财.大柳村我当然熟悉,当年下放插队落户时我在那里住了两年多.李丁财这个人我当然也记得,当年我的确曾偷偷送给他10元钱.问题是那是个秘密,而且我离开大柳不久就听说李丁财病死了.如今事隔30年,谁来替他还清这笔"无头"账呢?我觉得很奇怪.  相似文献   

7.
男人是金     
梅子 《文化博览》2005,(10):8-9
1986年6月2日,是令我最难忘的一个日子.因为在那天傍晚,我的高中同学春子向我表达了他的爱情.其实,我们彼此钟情已经半年了.对他恳切的表白,我沉默片刻后,欣然接受了.他因此激动得大喊大叫--"梅子是我对象!梅子是我对象啦!"我羞得捂了脸,我的初恋就在那听来惊天动地的叫喊声中开始了,那感觉真幸福!  相似文献   

8.
建菲 《文化交流》2008,(10):64-67
全国集邮先进人物张雄是全国有名的集封专家。他收藏着形形色色的首日封、纪念封、保价信封、军邮封、邮电(邮政)公事封、中国民信局封达5000余枚。《浙江日报》上称他"五千宠爱在一身",集邮同行们称他是"封痴"、"张千封"。几十年如一日地入迷张雄说:"与新中国同龄的我,少年时有许多美好的梦,长大后想当飞  相似文献   

9.
这个明目皓齿的少年是吉野的儿子,他给我鞠躬,也会说"请多多关照",中文比他的父亲还要好。吉野在中国开设公司已经十多年了,他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在这座城市里,有属于他的别墅、汽车;在这座城市里,吉野的生活如日中天。"这是我的儿子,前天中午刚到中国,过了这个暑假,就要在这里读书了。我先看一下这些文件,你给我儿子当半个小时的中文老师,完了,我请你吃味千拉面。""不了。"吉野有数的两次请客,到席的中国人没有一个吃饱过,我当然不想再次享受这种遭遇,说",你先看文件,我在客厅里看一会电视。"  相似文献   

10.
在业内外有着"商标大王"、"中国商标第一人"、"商标策划大师"等称号的吴家杰,名字总是伴随着争议.他是一个商人,其拥有的"领跑"商标拍卖4001万元,"韧"商标价值1.5亿等信息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但他又是一个民族商标价值的挖掘和保护者,他一贯提倡保护民族文化品牌,创立民族文化品牌.多年来,他个人注册了上千种涉及各行各业的优秀商标,避免了中国商标可能落入外国企业的手里.  相似文献   

11.
汪佳 《文化交流》2005,(6):51-53
我的故乡歙县简直是个“牌坊森林”,县城街道上“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各式各样的牌坊鳞次栉比,一眼望不见尽头!特别是那牌坊的名称,功德坊、忠正坊、名门坊、孝子坊、贞节坊、仁义坊、百岁坊、学宫书院坊、文庙武庙坊、衙署府第坊、会馆商肆坊、陵墓祠庙坊等等,数不胜数!走近细细一看,这些建造年代久远的牌坊尽管伤痕累累、苔藓满布;尽管下旨建造牌坊的皇帝和那些建造牌坊的主人公和匠人们一个个全都“黄鹤一去不复返”,但至今仍然屹立于大地的那一座座牌坊,似乎仍然向人们诉说着往昔无穷的悲欢离合、不尽的人间沧桑!老人们说:歙县牌坊是…  相似文献   

12.
在北京东四十条的立交桥旁,“五色土工艺坊”的古朴的中国味让人感觉“别有洞天”。取意自北京中山公园五色土的坊名是主人最为得意的创意。来自加拿大的卡特先生和他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中国妻子何虹雨有着相同的职业——建筑设计师,可两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甚浓。1996年12月,“五色土工艺坊”饱含着他们对中国民族手工艺的深情正式开业了。在卡特夫妇整体设计的工艺坊内,客人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定做服装,并随意装饰以从中国各  相似文献   

13.
《职业圈》2005,(12):56
为赚钱养家,我曾上了两个"致富项目".付出了1万2千元真金白银,白忙活了10个月后,我又从终点回到了起点,存折上仅剩1800多元"粮草".  相似文献   

14.
我早在编辑《书品》杂志时,即同程千帆先生有过书信往还,只是那时还无缘面谒先生。1992年底,我在南京的一个座谈会上第一次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千帆先生。其后,由于工作需要,我每年都要去南京两三次,总会抽出时间专门去拜访他老人家,向他组稿并当面请教。平时则和他老人家保持电话和  相似文献   

15.
十年前,当赖军华操起剪刀剪下第一篇稿子邮寄出去时,他压根儿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文摘行业的"龙头老大".虽然他死活不承认自己"文摘王"的地位,但只要算一算他发稿的细账,你就会知道这样称呼他一点儿也不"冤枉".他平均每天要发出100封信,每个信封里有各类文摘7~8篇,每年他荐出去的稿子就有30万篇之多!而每天他总有一二十篇推荐稿被刊用,一年下来,几近万篇,至于荐稿收入,有的刊物只给千字10元,有的给到千字80元,赖军华不透露收入的具体数字,他只是说搞文摘收入颇丰.  相似文献   

16.
傅通先 《文化交流》2012,(12):62-65
"哇!太精彩了!""不敢说绝后,但绝对是空前的!"10月30日,参加"千年运河,拱墅记忆"采风活动的作家们,拿到许明赠予的《窗前喜鹊》摄影集之后,莫不眼前一亮,倾心赞叹。他坚守71天拍摄的一双喜鹊从筑巢、孵化、育雏到出窝的329幅精彩照片,破天荒记录了七只喜鹊生活、生育、生长的全过程,发现了许多人类尚未知晓的喜鹊习性,堪称摄影史上的一大突破。作为醉心喜鹊题材的习画者,我更是大喜过望,并于3天后专门造访了这位摄影家。  相似文献   

17.
调包     
进了领导办公室,领导掏出了"中华"香烟.领导心情不错,估计他会扔给我一根.不料,他却递给我一包.说,把你的香烟给我,咱俩换换.  相似文献   

18.
《职业圈》2005,(7):38-39
为产品正名,珍珠粉成创业好"频道" 1999年,正当壮年的张民从山东济南一家工厂下岗.为谋生计,他炒股、搞运输、开饭店……可没一样能干出个名堂来.折腾了3年,他终于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躺在病床上,回想着3年来所做的一切,他苦苦追问:今后的谋生之路,该怎样走?  相似文献   

19.
旷野的呼唤     
何延华 《文化博览》2006,(10):59-61
列车穿过广袤的河西走廊。这是我第一次去这么远的地方,而且是和南一起去他支教的学校。一路上,我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说话、唱歌,望着窗外空旷苍凉的戈壁滩,觉得这里真是壮美。南不说话,只微笑着望着我。偶尔,他会将我的头扳过去,轻轻地在我耳边说上几句话。他重复的一句话是:"你会爱上那里的。"我笑,在心里说,我早就爱上那里了,从你三年前去那里支教之日起。千里戈壁,似乎没有尽头。经过漫长的旅程,下午四点,我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个荒凉的小移民点。前方就是南的学校,一所被风蚀得残破不堪的移民学校。  相似文献   

20.
张文真 《职业圈》2004,(12):22-23
一个高考落榜青年,因偶然抓住了一个"跳"到他手里的机会,跟癞蛤蟆结上了缘.从此,他"赖"上了癞蛤蟆,一脚踏进这个"偏门",在22岁时不仅挣下了百万财产、买了一幢别墅,还娶回一个刚毕业的漂亮女大学生. 癞蛤蟆,跳进家 1999年夏,江苏盐城18岁的青年袁正洋高考落榜了,他不得不回到家乡港中村.看到其他同学兴高采烈地上大学去,袁正洋暗自发誓:我一定要做出名堂来,不能让你们小看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