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由于学科发展历史、新闻传播生态等差异,大陆和台湾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与特点.21世纪以来台湾新闻传播学研究呈现新的态势,梳理其发展脉络与演变特点,有助于及时了解台湾相关研究的发展动态及全面把握两岸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整体面貌.《新闻学研究》是台湾新闻传播学研究成果发表的主要阵地之一.基于该刊2001-2019年间所刊论文的统计,采用内容分析法,管窥21世纪以来台湾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发展样貌.研究显示,新闻学与媒体研究、传播学研究、广告学研究、广播电视与电影研究、文化研究、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新闻业务、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等9个领域受到学术界重视,成果丰硕,但存在显著的不均衡.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新闻传播学科的基本发展历史做了简要阐述,重点论证了这个学科在世界和我国范围内各方面的基础文献建构,包括世界新闻学早期基础文献、中国新闻学早期基础文献、1978年以后中国新闻学基础文献、传播学文献基础、广告与公关文献基础、媒介经济文献基础等六个方面,涉及17世纪末至今代表性论著约百种.作者认为,目前制约学科发展的主要问题是: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过度扩张掣肘学术质量的提升;“经世致用”的要求造成学科长期处于不断解释眼下问题的困境中.  相似文献   

3.
自2010年以来,呈"爆发式"发展的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传播现象,对新闻生产、信息传播和社会交往等各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也对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学科研究提出了挑战。本文以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微博研究为切入点,分析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新闻学与传播学在业界实践和学界研究层面呈现出的不同特质,并探讨进一步提升学科研究水平的路径与方向。  相似文献   

4.
简论中国传播学与新闻学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本课题之前,有必要把传播学与新闻学的概念弄清楚。 传播学是一门以“人类传播”或“社会传播”为研究对象的学科。①而社会传播包括了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等类型。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信息和新闻事业的特点和规律、新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和作用的科学。②它包括了理论新闻学、实用新闻学、历史新闻学以及边缘性新闻学等。 传播学产生于美国,比较科学的说法就为在20世纪40年代形成独立的学科;而美国的新闻学早在19世纪末就已完善。传播学在20世纪中叶形成新的学科,正是适应了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科学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媒介批评:类别探讨与特征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程 《新闻记者》2005,1(4):28-31
媒介批评是近年来国内传播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2000年11月,教育部《高校“十五”新闻传播学学科研究规划及课题指南(草案)》,将“媒介批评的理论与实践”列入“十五’重点研究课题”。而后,浙江大学和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新闻暨传播学院分别将“媒介批评”列入重点研究范围,前者还将“媒介批评学研究”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此后,北京广播学院等高校新闻传播院系,还提出开设媒介批评课程的动议。  相似文献   

6.
序言两篇     
谈谈我国的传播学研究80年代中期新闻学界有过种种把新闻学与传播学结合起来的设想和尝试。进入90年代,这个设想和尝试变成了现实,出现了多部以“新闻传播”为主概念的论著,这是令人高兴的事。传统的新闻学,主要是从新闻传播者的角度,揭示一些新闻工作的特点,并且主要是以报纸作为研究对象,因此新闻学又被称作“报学”。随着广播、电视等新型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以及新闻传播的市场化趋势,新闻学必须侧重于新闻受众的研究,传播效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于是,以效果研究为中心的美国经验主义传播学开始渗入新闻学。在我国,关于新…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的特点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在简单回顾中国新闻传播研究的历史进程后 ,重点阐述了中国新闻传播学进入“多角度学术化发展阶段”(1 992年至今 )的十个标志性情况 ,分析了近年自然形成的四方面的话题。文章最后 ,谈到新闻传播学研究中存在的五个问题。作者认为 ,传播现象贯穿于与人类相关的一切事物和活动中 ,各个学科都面临着从本学科角度出发的各自的传播问题。现在尽管在学科管理上还有新闻学、传播学的区分 ,但新闻学和传播学的融合已是现实 ,新闻传播学进入各个学科或借鉴其他学科而丰富自身 ,也成为趋势。  相似文献   

8.
李彬 《军事记者》2002,(1):52-53,55
传播学或大众传播学,是一门探讨传播规律的社会科学,在发达国家成为显学。事实上,发达国家在传播事业包括新闻传播上的发达,也与其传播学的兴盛密切相关。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开展传播学研究,已经取得显著进展。1997年,传播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列入学科目录,与新闻学同为二级学科,隶属于新闻传播学这个一级学科。2001年,经过学科调整,传播学与新闻学又同时升为一级学科。如今,在教育部公布的学科目录中,新闻传播学所属的四个专业,即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和编辑出版学,都以传播学或大众传播学作为专业基础理论的重要构成。基于国际国内的这些发展状况,本刊特开设了这个大众传播学的通俗讲座,邀请清华大学传播系的李彬博士主讲,一共8讲目的在于普及传播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开拓视野,更新观念,以提高我们的新闻传播水平。  相似文献   

9.
传播学是一门外延广、内涵深、研究课题丰富且理论性强的学科。随着传播技术和大众传媒业的蓬勃发展,媒介融合成为新闻传播界的热门话题,社会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新闻传播类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传播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喜爱。为适应社会需求,拓展教师在传播学教学中的空间,培养能从宏观层面掌握传播学理论并运用于实践的复合型人才,文章针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在传播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新闻心理学与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几乎是与新闻学、传播学的诞生同时期的,但形成学科的年代却因社会条件的制约而有所不同。下面对中国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究作一个简要的回顾与展望。对中国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究的简要回顾中国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新闻心理学的萌芽阶段早在1918年,中国新闻学的祖师徐宝璜先生在其专著《新闻学大意》①第四章“新闻之精彩”中论述到:“推定最近事实是否为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标准,曰新闻之精彩。新闻之精彩者,乃足引起多数人注意某事实之物也。”“新闻学常与心理学发生至深之关系。新闻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以及其中具体鲜活的媒介实践,是建构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主要经验来源与实践基础。基于线性历史观、单一发展观和技术中心主义的发展传播学新旧范式,都未跳出西方现代性的根本逻辑,难以有效阐释中国的媒介与社会发展历史。文章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及其独特的媒介实践出发,结合新发展社会学的视野,围绕工业化建设、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探讨媒介与发展传播的中国式经验与路径。提出应当超越发展传播学的传统框架,迈向一种新的媒介与发展传播类型学,这可以为建构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重要的参照,也可以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做出知识贡献。  相似文献   

12.
《新闻春秋》是我国新闻传播学学科唯一一个国家一级学会—中国新闻史学会的学报,是一本以新闻传播研究为特色,涵盖新闻传播学历史、理论、实务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自创刊以来,《新闻春秋》始终坚持学术精品路线,刊发新闻传播学领域前沿性、原创性的研究论文。2015年11月,本刊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批认定的学术期刊名录。根据办刊需要,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新闻春秋》于2019年改为双月刊,每年2、4、6、8、10、I2月出版。本刊实行来稿匿名评阅制度,并综合评阅人意见和编辑部意见做出录用、修改或退稿决定。本刊常设栏目包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新闻传播史研究”“新闻学研究”“传播学研究”“视听传播研究”“出版学研究”“广告与传媒经济研究”“新媒体研究”“媒介文化研究”“媒介伦理与法研究”等,欢迎海内外学界、业界同仁赐稿!  相似文献   

13.
传播学学科发展前景的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界一场大辩论的回顾和分析, 提出新闻学只有借助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研究方法, 结合新闻实践的实际, 构建新的新闻传播理论, 形成传播学体系中的一个新的子系统, 而不可能与传播学糅合到一起, 形成一个新的理论体系。传播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未来有可能向两极发展: 一方面, 与其他各种学科相结合,有可能像哲学那样发展成为各个专业和学科、甚至人人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 即基础传播学; 另一方面, 传播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 不仅将在新闻传播、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网络传播、公共关系和广告等领域深入发展, 还将开辟诸多专业领域, 如政治传播学、体育传播学、卫生传播学等。  相似文献   

14.
罗兵 《传媒观察》2010,(3):37-38
1982年在北京举办第一次传播学研讨会,被视为传播学正式引入中国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此后西方传播学研究成果被大量急速地引进,中国本土传播学研究如火如荼地开展,在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等新闻传媒类专业中,传播学(或称传播学概论、传播学理论、传播学导论)课程成为必修课,传播学的科研与教学成为新闻传播类专业重点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1980年代中国兴起“信息热”,“信息”概念被新闻学界引入与讨论,成为沟通新闻学与传播学的桥梁。本研究基于史料提出,与“新闻”的融合并非“信息”进入新闻界的初始状态,1978-1992年间,"信息”经历了几重转型:1984年前以传播批判学派的理论视野短暂出现,此后在讨论中转换身份,实现与“新闻”、科学方法论的融合,进而推动实证主义主导的传播学在中国兴起。“信息”的转型、传播批判传统的中断与新闻改革、思想启蒙热潮息息相关,最终服务于1980年代中国新闻传播学走向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新闻学的学科归属——新闻学或传播学或新闻传播学、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传统继承与学术借鉴、创新研究与学术规范等诸方面,阐述了对新闻传播理论研究问题的观察与思考。笔者认为,摆在形势喜人的新闻理论研究面前的,也有许多困惑和不足。这些困惑与不足,不仅直接导致基础性研究脱离实际,应用性研究缺乏理性,损害新闻学科形象和新闻人才培养,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外学术交流和对外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17.
媒介化社会是人人皆有的生活体验,是从媒介研究视角对现代社会所做的一种宏观概括。社会的媒介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并且与媒介技术的发展同步。作为一个预设前提,社会的媒介化是诸多新闻传播学理论的逻辑起点。网络时代的到来丰富了媒介化社会的内涵,也对当下的新闻传播学研究构成挑战。詹姆斯·凯瑞的"传播仪式观"将人类传播活动当作仪式纳入到研究视野,启发我们寻找新的研究路径,这可能最终引起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文化转向。  相似文献   

18.
“小新闻”走向“大传播”,是指新闻传播学突破以采写编评、媒介经营管理等新闻业务和媒体内部业务为主的传统新闻学教学与研究,也突破以“受众为重点、效果为目的”的大众传播学领域,走向以互动、沟通为重点,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探索信息传播与社会治理、国家治理、全球治理之间关系的宏观研究.从“小新闻”走向“大传播”,是为了适应全社会的信息化进程,新闻传播学科自身必须进行的新的调整、突破与转向.  相似文献   

19.
简论对图书出版的传播学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中将图书出版简单附会为大众媒介,屡屡导致图书出版实践的思想混乱.本文拟从传播功能、传播内容、运营方式等层面廓清图书出版与大众传播媒介之间的区别,探求图书出版的传播学属性,将传播学误读导致的出版乱象作归因分析,以期使图书出版回归文化传播本位.  相似文献   

20.
张永年 《今传媒》2013,(1):125-126
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区别在于:从两个学科研究范围比,新闻只是一种特殊的传播现象,更确切的说属于大众传播。传播学的范围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等;新闻学研究的是新闻本体,而传播学研究的是整个社会的信息传播系统;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分析,新闻学的研究要远远早于传播学;从研究对象来看,传播学研究人类社会的一切传播活动。新闻学研究的则是这些传播活动中的一个部分;从研究方法看,传播学主要通过实证研究,变量分析,实验分析进行研究,提出理论和分析模式。新闻学则更注重的通过对实践经验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更多地是通过直观的考察分析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