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儿童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培养其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在我国迎接、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背景下,为了激发更多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必须从娃娃抓起。开展儿童速度滑冰运动是培养其体育兴趣和塑造性格的有效方法。儿童参加速滑运动要从家长教育开始,解决室内滑冰体育场馆和器材装备供给严重不足等问题,转变竞技体育观,注重兴趣培养、性格塑造,构建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2.
金代女真体育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金代女真民族体育教育内容、体育管理形式、考试制度以及基本特征。主要结论:金代女真体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尚武精神和骑射技能;金代女真体育依托猛安谋克组织以及按察司等机构进行管理;金代科举中的女真进士科的骑射加试反映了女真人希望保持本民族尚武精神的一面;金代女真体育具有鲜明的历史特点。建议:总结金代女真体育管理及体育教育的经验教训,体育管理须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武术的“珍贵”体现在其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核心一一武术蕴藏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和厚实的教育价值。本研究以武术教育思想为研究对象,运用了文献资料、历史研究等研究方法,从国民教育发展的视角出发,探索当代武术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认为救国强种、克己复礼、塑造完人是承载武术教育思想的三个着力点,强化尚武精神和民族血性,是国家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注重武德、武礼等传统武术教育思想的培育,是构建“德治”社会的需要;增强“文化坚守”对公民的教育引导作用,是培养合格公民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尚武精神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国民精神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亦是当代年轻人须身怀的精神基础。尚武精神是一种国民精神,是一种不甘落后,不敢压迫的斗争精神。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尚武精神是必要的,是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的一种方式,尚武精神是民族不可丢却的民族精神,尚武精神在融入体育教学中需要不断的修改与磨合,才能不断完善。然体育教学是育人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亦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两者的融合成为一个关键。本研究运用文献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尚武精神进行了思考与分析,探索什么是尚武精神以及尚武精神在融入体育教学的作用,以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
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蕴含的体育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教育不仅体现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技术、技能和知识的传输,而且关键是要通过体育文化特质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和塑造。本文从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作为切入点,针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从体育课程设置中的人文精神内涵、大学生参与运动,体验体育的魅力、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塑造等方面入手,论述体育人文精神对实现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的体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提出德育、智育、体育为教育上缺一不可之物。他站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立场,提倡尚武精神,宣传卫生保健教育,以改善民族的体质和精神面貌。梁启超的体育观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与体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晚清义和团运动,对中国近代体育发展的影响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社会体育方面:促进中国近代体育文化形成、晚清体育会的相继成立与发展以及基督教青年会在华体育活动事业推展;学校体育方面:推进体育纳入学校课程中,开始重视体育师资的培养以及促成教会学校"以学辅校"推展近代体育;体育思想方面,促进军国民体育思想的尚武精神以及促使国粹主义体育思想的新发扬;传统武术方面:促使传统武术的基础崩溃,并入教育与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8.
浅论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是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重点阐述体育教育的特点及其在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中的优势,并探讨了利用体育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健康人格塑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中国古代蒙学中的尚武教育发展历程,认为原始社会产生了尚武教育的萌芽,夏商西周时期出现蓬勃发展,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沦为礼仪道德教化的工具,魏晋南北朝时期再度勃兴,唐宋元明清时期则与武举考试息息相关,鸦片战争的失败导致古代尚武教育退出历史舞台。精于骑射和武艺是古代尚武精神的集中体现。尚武教育时兴时废,取决于统治阶级的意志、利益以及军事斗争、政治斗争的需要。基于民族强弱兴衰与尚武教育的密切关联,以史为鉴,主张当下学校教育重塑新时代的崇力尚武精神,并且应当从小抓起。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康有为体育思想的历史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康有为推崇动,积极宣扬政治改良,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之风,其尚武爱国、强国强种的体育思想促进了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康有为的体育思想借鉴了西方先进文化的已有成果,着重培养文武兼修的全能新人,其重视体育教育在新式人才养成中的作用的体育思想开了近代新式学校教育的先河,培养了大量体用兼备的人才;康有为极力提倡旨在富国强兵的尚武精神,提出建立民兵团练的具体措施,在其尚武的体育思想感染下,民间体育组织迅速成长起来,同时留学生归国后创办体育学校和组织的举动促进了西方体育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对伪满体育思想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论证了伪满体育的核心思想是“灭私奉公”。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严控学校体育,灌输忠君奉国”、“倡导体位向上,养成全民皆兵”和“推崇竞技活动,培养武士精神”。而形成伪满体育“灭私奉公”核心思想的渊源主要有三个,即“日本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和“日本武士道精神”。  相似文献   

12.
对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人文精神的阐述,探究了体育与人文精神的关系,分析了人文精神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人文素质贫乏,综合文化素质较低.因此,在进行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时,体育课程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渗透,改变过去相对枯燥乏味的体育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的体育教育质量观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的作用和价值,把体育精神的培养全面贯穿于北方高校体育教学中势在必行.通过当前北方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培养现状的研究,总结出北方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体育精神具有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学生人格品质的健全等现实意义;提出将体育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营造体育精神培养的校园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示范作用等途径与措施,旨在培育科学的、积极的高校体育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体育教学与人格精神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王新华  刘波 《体育科学》2004,24(1):59-60,64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体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体育教学停留在单纯的技能和身体的层面上,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格精神教育。体育教学应由技术、身体的层面,向人的精神层面拓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挖掘体育精神元素,注重对学生的人格精神的塑造,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如何通过对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来培养他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健康的人格精神,这是体育教学的关键。本文探讨把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文精神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保证教学的质量,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兴国的战略举措。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将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明确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普通高中学生的特点,采取有效教学策略和手段,有利于贯彻素质教育精神,促进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军国民教育是我国近代体育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本文阐述了蔡锷在呼唤军国民教育中所起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素质教育中体育舞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法 ,对普通高校开设体育舞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体育舞蹈能强身健体 ,增进健康 ,提高身体素质 ;培养正确体态 ,塑造美的形体 ;陶冶美的情操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扩大人际交往以及对学生的智力和心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敦煌体育作为我国璀璨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记载着千年体育文化并传承着体育精神,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敦煌体育学科。笔者意将敦煌体育文化作为奠基,服务于当代高校体育课程,即将敦煌体育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有效融合,在挖掘与传承敦煌体育精神的基础上,综合塑造高校学生的核心素养。并提出了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式、关注课程过程培养的敦煌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立志于传承敦煌体育精神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体育素养。进而改革与建设敦煌体育在高校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创新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是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的摇篮,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创新教育活动的重要基地.但目前,作为素质教育重要一环的创新教育并没有真正深入到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之中.着重分析了体育教师创新精神缺乏、丢失的原因,明确了创新型体育教师的主要特征,提出了创新型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