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要善于把哲学课本教"厚"教"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哲学课本教“厚”和教“薄”是哲学课程特点和哲学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是哲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技巧,是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趋势和迂回曲折的途径,它和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一样都是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思想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它以历史发展的合规律性为根本前提 ,充分尊重历史规律的客观性 ,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 ,反映了历史规律 ;它以历史发展的合目的性为基本依据 ,从根本上体现了“符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符合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趋向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合目的性 ;它以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 ,是未来社会的现实纲领  相似文献   

4.
维科的代表作《新科学》被认为是西方历史哲学的奠基之作。他开创了对整体的社会历史研究的先河,提出了“人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著名论断,初步论述了社会的结构、历史发展的共同性和发展规律。他把人的实践活动和阶级斗争纳入社会科学的研究之中,企图从社会内部、主要从人的活动来寻找社会发展的动因。维科因此被尊称为“历史哲学之父”。  相似文献   

5.
该文通过探讨教育哲学的范畴及其关系,试图为研究教育哲学问题,建立较稳定的教育哲学内容体系提供一些思路。该文首先明确了教育哲学范畴应有特殊性、普遍性、稳定性、关联性等特性,以此作参照,具体分析了社会发展需要、个体发展需要、社会的文化、个体的素质、教育活动、学习活动等范畴及其相互关系,并将其分类,试图构建教育哲学的内容体系,说明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相似文献   

6.
从哲学上深入理解“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是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基础。“三个代表”哲学基础体现在三个方面:认识论基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能动地反映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新变化;群众史观基础——坚持执政为民,始终以维护、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社会观基础——坚持实事求是,清醒观察并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创建"职教哲学"框架结构的逻辑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结构的调整和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职教已从普教中分离出来了,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和体系,需要从哲学的高度上研究职教内在关系及规律等深层次理论问题,职教哲学正是适应这种需要而提出来的。本主要研究职教哲学的主体分、中介论和本体论等3个总体要素以及构成以上“三论”的9个项目要素和27个具体要素的界定、关系和否定生成形成,构建职教哲学的框架结构,探索职业教育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从21世纪我国面临的实际情况出发,汲取当代人类发展理论的优秀思想成果,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科学发展观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科学分析了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新情况,解答了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新问题,是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指导性纲领。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有着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合作是“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1)合作是人的本质;2)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3)合作是生产力;4)合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哲学发展的规律是从本体论到认识论(真理观)、实践论、历史观,再到价值观的过程,是从事实(狭义的事实)问题研究到价值问题研究的过程。新中国三代领导人的哲学观演变也是从认识论到实践论,再到价值论的逐步递变过程:毛泽东第一代领导人从思维层面入手,建构人的认识;邓小平第二代领导人在经济复苏中实践摸索;江泽民和胡锦涛分别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对党建和社会论述,关注人的价值。理论不断创新,社会不断进步,哲学也在不断丰富完善。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共产党执政规律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必须以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为前提和根据,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必然会促进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深化,它是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基础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马克思哲学的指导下产生的,它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的具体内容及其精神实质,都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三个代表"准确地把握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升华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导向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群众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3.
“两法”即《九年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以来,其中某些条款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在中小学教育中越来越突出,学生道德素质普遍下降,未成年人包括中小学生的犯罪率高于成年人,并逐年上升,问题在于对中小学生中严重违规违纪,干扰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行为无“法”予以有效的遏制和惩戒,对违法犯罪行为无“法”’惩治和打击。这种法律法规上的“真空”现象,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健康发展,以及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人才流动的日益频繁是我国市场机制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为了实现人才市场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和促进,我国的人才市场建设必须从“场所”走向“关系”,即由以提供平台为主的现场招聘会转向以促进企业和人才信息沟通的关系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15.
哲学诉诸理性,宗教诉诸信仰,科学诉诸实验。冯友兰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作了深刻的理性剖析后,认为宗教建构在迷信与形象思维基础之上,与科学相悖离,所获得的境界低于哲学的境界。于是,提出了以“哲学代宗教”的观点。这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次重大的突破与发展。但笔者认为,他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以哲学代宗教”在当下的境遇里,缺乏必要的社会和思想上的普世基础。在成事在人,谋事也在人的情况下,哲学是代替不了宗教的。哲学与宗教的关系应该是各司其职,在不同领域里给人们予温情脉脉的终极关怀,为人类精神提供“安身立命”之所。  相似文献   

16.
"拐点"问题的出现,是我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以后出现的新的矛盾。如何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拐点"问题,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只有全面分析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针对学界及司法实务界存在的将某些不法行为设立犯罪纳入刑罚的呼声及可能导致的“泛刑”倾向,笔者以吸毒、卖淫嫖娼这两种犯罪学上的“无被害人犯罪”为例证,在考察国外相应立法及刑事政策基础上,结合刑罚的负价值对其予以否定,并由此引发出“刑法应谦抑”的命题,主张通过充分调动诸如伦理道德、侵权行为法、行政处罚法等替代措施来规制这些具有相当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作为最后手段的刑罚仅在“不得已”之时为用。  相似文献   

18.
2005年,教育部提出普通高校招生要实施“阳光工程”,把切实维护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作为招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增强招生工作透明度,接受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逐步建立和完善与我国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更加公开透明的高校招生工作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如何准确把握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的内涵,如何理解高校招生实施“阳光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何有效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我们应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论述突厥人的社会概况、及其民事性质的法律规范、即所有权、继承、家庭、婚姻法,刑法的内容和特点等。  相似文献   

20.
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关系的基础,人需要的全面性决定了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性。由于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阶段这一现实,因此,必须思考以当前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若干因素入手,本着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以人为本逐步构建和谐社会。本文从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角度,分析了人的本质属性和影响和谐社会的因素,论述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以人为本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关键、是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