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着无话可说、干瘪枯燥、官话套话。为了能够很好地论述观点,论证富有说服力,行文有文采,可将"赋、比"手法运用于其中,具体操作以《阿房宫赋》《拿来主义》两篇经典论述类文章为借鉴,在铺陈譬喻中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2.
每天踏进教室,琅琅的读书声扑面而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悠然流过每一张幸福的小脸;"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传递着孩子们的快乐。一双双泉水般清澈的眼睛,满耳平仄起伏、合辙押韵的诵读声,经典带着它特有的生命力穿越时空而来。那一刻,一种轻柔的温暖浸润着我,一种淡淡的甜蜜充盈在心头,  相似文献   

3.
<正>汉代杨雄曾说:"能读千赋则善赋。"现代文学家郭沫若也言:"多读名人著作,而且对于某些作品还必须熟读、烂读,便能于无法之中求有法,有法之中求其化。"可见,对经典美文的阅读与鉴赏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和鉴赏经典美文的升华。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生阅读、鉴赏经典美文与提升写作技能亦然:唯有对语文教材中诸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美丽的西双版纳》、《苏州园林》、《奇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西方经典的美学、文论专著,"悲剧说"是其中的经典理论。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为依据,对侯孝贤导演的电影《悲情城市》进行解读,从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来分析这部电影的悲剧思想。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于《红楼梦》,传统文化在其中得到深深地浸润,大大汇集了传统文化的精粹。在《红楼梦》中既可以看到封建文化落后腐朽之处,民族文化偏具价值性的一面更是不容忽视。服饰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文人性情在传统文化中散发着醉人的芬芳。本文旨在通过饮食服饰、礼仪规范、宗教与哲学、婚姻制度、园林建筑等五点探讨《红楼梦》呈现出的传统文化的特征,指出《红楼梦》被尊为经典的缘由,重拾起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6.
那是一个和风细细、白云悠悠的日子,我们复习到"是你给我一片天——亲情篇"。当经典散文《背影》、《爸爸的花儿落了》复习完后,我们开始做肖鸿的《心愿》的课外阅读训练。  相似文献   

7.
《宜宾学院学报》2015,(4):53-58
公理化方法源于数学领域,旨在建构学科的演绎系统。公理化方法运用于诠释传统经典《论语》《老子》是一种新的尝试,而考察《论语》《老子》中的核心概念及其准确含义,是运用公理化方法诠释两书的前提。《论语》中的"道"属于伦理学范畴,指有利于人类社会和谐生存的价值取向;《老子》中的"道"属于哲学范畴,指万物生成的本源和运行的规律。《论语》《老子》二书中的公理,在万物本源、政治理念、修身养性、学习求知等方面都存在着异同,体现了儒道两家思想体系的区分。这种区分与春秋后期的历史背景关系密切,对于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迷失》作为一部经典的美剧,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彩的剧情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迷失》中渗透着浓厚的宗教色彩,所以本文从《圣经》原型角度分析《迷失》,从而使观众更准确地把握《迷失》中的宗教元素,了解圣经思想。  相似文献   

9.
《论语·里仁》篇主要讲仁德的道理。本篇有许多经典名句,如"择不处仁,焉得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等等。如何解读这些名句,历来多有争议。本文在质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和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基础上,对《里仁》篇中的一些疑义章句进行了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0.
正【初识经典】《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在我国儒学经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大学》原为《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宋代程颢、程颐两兄弟从中将其专门抽取出来,编次章句。朱熹为《大学》和《中庸》做了章句,并为《论语》《孟子》做了集注,最后将这四本书编排在一起,成为《四书章句集注》一书。《大学》以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深深地烙印于中国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心灵。经宋儒标举之后,《大学》逐步成为"四书"之  相似文献   

11.
金英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2,(3):112-112,F003
《内蒙古电大学刊》(以下简称《学刊》)作为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教学刊物 ,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它伴随着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而发展。在广播电视大学发展的过程中 ,《学刊》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这一生命力来源于内蒙古电大教学系统的需要 ,来源于内蒙古电大系统内学生的需要。《学刊》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电大学生 ,学生是《学刊》的主要服务客体。那么 ,《学刊》如何为这一特定客体做好服务呢 ?我认为 ,应该在助学、导学和传递教学信息方面发挥这一媒体的功能。一、《学刊》的助学功能广播电视大学是利用多种教学媒…  相似文献   

12.
提及张恨水,大家肯定会想到《啼笑因缘》、《金粉世家》、《春明外史》等一部部经典的小说,以及由这些作品改编的电视剧。作为"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人物,张恨水以写作才子佳人式的言情小说见长。平易晓畅的语言,跌宕起伏的情节,作者给我们写就了一个个风花雪月的传奇。故事里,男女主人公上演着痴爱缠绵的爱恨情仇,故事外,一代章回小说大师也经历了自己情感世界里的冷暖人生。  相似文献   

13.
经典诠释是儒家核心价值得以传承的基本形式。《大学》是儒家重要经典,历代诠释者通过对《大学》文本的诠释,表达对社会与时代问题的思索。中国古代的《大学》诠释,存在《礼记》之《大学》与《四书》之《大学》两种路径,代表着不同的学术品格和价值取向。文本承载思想,不同的诠释路径背后是诠释者对经典思想意义体认的不同,表达了自身的看法,丰富了经典的文化意蕴。只有不断赋予经典新义,经典才有生命力,传统才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14.
《诗·小雅·庭燎》"夜未央"中的"央",毛传曾有解释。至唐代流传为两种训释:一为"央,旦也",见《毛诗正义》等;一为"央,且也",见《经典释文》。清代对两种说法各有拥趸。阮元曾指出"《释文》‘旦’字或误‘且’",但未予解决。本文从文献版本、词义训释和字形变异等角度加以辨析,认为前释为确诂,而后释为讹传,其"且"实为"旦"之形误。解决这一历史疑案,有助于正确理解《诗经》内容,并可纠正各种典籍未加考辨而照录《经典释文》的错误。  相似文献   

15.
《牡丹亭》作为汤显祖"临川四梦"的经典作品,为明清文人接受认可并推重鼓吹,主要体现在:于"临川四梦"内部脱颖而出、与正统经典相提并论、"奇书"与"才子书"的双重标举。这些阐扬与标举最终确立了《牡丹亭》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16.
霍桑的《红字》虽然具有小说的共性,但却是一部极具魅力的浪漫传奇。霍桑从读者反应的角度出发,运用想象力,借助"浪漫传奇"这一独特的写作形式探索着人性的真理、揭示人物内心的真实世界。本论文研究霍桑在《红字》中采用独特的艺术形式——"浪漫传奇"的原因,探析霍桑的"浪漫传奇"的艺术表征。"浪漫传奇"在《红字》中的创造性运用成为美国"浪漫传奇"经典。对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走进高新第二学校.阵阵传统文化的馨风扑面而来:国学经典流动在教室里,张帖在走廊上,回响在耳朵里,交汇在心灵间。国学课堂书声朗朗,学生会诵读《论语》、《弟子规》、《三字经》以及许多古诗文的名篇佳作:教学楼走廊挂有京剧脸谱、剪纸艺术、中国结……学生举步移目都能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们的言行。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特定的历史范畴,但"后现代语境"的基本倾向却是普遍存在着的。解构,是后现代主义作品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它是对旧作的一种再创造,以表达不同、甚至是全新的价值观。作为网络文学较早的开拓者,《悟空传》对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进行戏仿,它对传统经典的解构表现在对人物形象、叙事手法与故事主题的颠覆。  相似文献   

19.
国学文化     
郑智敏 《教育》2014,(1):6-6
正为发扬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和美德,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从2012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县直第一小学在低年级学生中开设"国学经典诵读班",采取周末自愿参与原则,在供奉孔子的恭城文庙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国学经典。图为日前该国学班同学学习的情景。  相似文献   

20.
在两千多年的《诗经》诠释史上,文学的视角从未成为主流,政治教化、道德教化、历史训诫的角度才是主流。郑玄与王肃两位《诗经》诠释大家也以这样的视角诠释《诗经》。王肃自幼习郑学,然成年以后,却越来越觉得郑玄的《诗经》解释在在都有问题,立志重新诠释《诗经》,取代郑玄的权威地位。郑、王均以"述先圣之元意"为职志,但所看到的"先圣之元意"却大不相同,这是经典诠释学中特别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诗经》诠释中的"郑、王之争",是中国经典诠释史上的一个热点问题,清理这一热点问题,梳理历代《诗经》家在这一问题上的取舍,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中国经典诠释学的曲折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