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通过理论回顾和实例分析探讨了汉英交替传译中信息选择策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该文介绍了Daniel Gile的交替传译认知负荷模型和口译忠实性研究,指出在保证传达主要信息的前提下,必要时应省略次要信息以降低译员总负荷,从而更好地完成口译任务,如果不能省略原文的冗余信息可能会产生中式英语,阐明了汉英交替传译中贯彻信息选择策略的必要性。随后进行了一个实例分析,阐述了交替传译中信息选择策略的可行性。信息选择策略是交替传译需要遵循的一个重要策略,应该在口译教学中加以贯彻,教导学生在面对源源不断的信息时,不应舍本逐末,而应抓住主要信息,适当省略和压缩次要信息,以降低任务总负荷,提高口译质量。  相似文献   

2.
口译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要灵活处理冗余信息。从语篇信息性平衡角度出发,在汉英交替传译中针对特定冗余信息需要采取相应的变通策略。研究表明:一方面要根据汉语特点从语言层面虚实转化剔除冗余,优化语言,并且要随着交际情景变化对源语化繁为简,融合提炼;另一方面,当口译内容涉及的文化内涵或背景知识对于听众相对陌生时,增加冗余信息可促进更好地了解。与此同时为了缓解临场压力,增添冗余是行之有效的口译应变策略。  相似文献   

3.
颜君 《现代企业教育》2014,(24):446-447
交替传译是口译人员通过短时记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等步骤所完成的信息接收及传递的过程。在信息接收和传递过程中,信息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做好信息处理对交替传译的有效进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译员在平常的训练中需要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逻辑联想能力的训练及口译笔记的摸索与总结。  相似文献   

4.
黄珍珍 《学子》2014,(9):93-95
一、引言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和加深,交替传译工作在所有领域都成了一个方便的交流工具。“交替传译亦称连续传译,是指口译员在讲话人讲完部分内容停下来后立刻将其翻译给听众、译完后讲话人再继续讲,译员再译。讲话和口译交替进行,故称交替传译。”(林郁如2006)。交替传译笔记符号在交替传译的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工作记忆是指信息暂时存贮及其与其它更为复杂任务联合运作的系统。在口译活动中,工作记忆负责对即时性信息的存储与加工。本研究以某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英汉交替传译过程中,工作记忆能力对译员口译质量的影响。本文根据国际通用的阅读广度测试来衡量被试的工作记忆能力,并对被试进行英汉交替传译测试,以各种参数衡量被试在信息完整性以及术语与数字准确性方面的表现。之后,利用统计软件对二者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被试工作记忆广度与英汉交替传译质量在信息完整度、术语与数字准确性方面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张雯雯 《考试周刊》2008,(7):190-191
笔者分析了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各自的特点及区别.以及交替传译在同声传译培训中的作用及其优势,从理论及自身经验基础上反驳了同声传译培训不需要教授交替传译课程这一观点.并提出交替传译课程对同声传译培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2009年国家主席胡锦涛新年讲话分析发现受训译员在汉莫交替传译过程中的各方面的特征,试图探讨汉英交替传译提高交替传译质量的策略。在实践过程中研究分听辨、笔记、表达诸方面相关因素与口译效率的关系。结果显示,交替传译质量受到听辨能力、记笔记能力和双语转换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一、引言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和加深,交替传译工作在所有领域都成了一个方便的交流工具。"交替传译亦称连续传译,是指口译员在讲话人讲完部分内容停下来后立刻将其翻译给听众、译完后讲话人再继续讲,译员再译。讲话和口译交替进行,故称交替传译。"(林郁如2006)。交替传译笔记符号在交替传译的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冯建中认为:"由于符号在声音、图形上方便快捷,在说出的词汇或表达的意思上容易产生联想,所以译员频繁使用符号。"然而,由于语速和记录速度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笔记的内容必须简洁、明了。同时,交替传译笔  相似文献   

9.
翟佳羽 《文教资料》2014,(4):184-186
交替传译教学在英语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交替传译的过程为:信息听入、理解分析、目的语表达。每个阶段有不同的教学难点,教师要抓住每个阶段的关键和学生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教学对策,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根据语篇分析及政论语篇的特点,界定了交替传译中的忠实度标准,继而以"忠实"为标准从文化载体、信息单位、语言结构等角度初步进行了政论语篇在交替传译中的口译质量忠实度评估.  相似文献   

11.
汉英语序的重大差异对于汉英交替传译构成了一定的困难,汉语中的“纺锤”句式就是困难之一。然而。关于口译的书籍中对这类句式在汉英交替传译中的笔记方法鲜有描述。以吉尔的交替传译脑力分配模式为理论框架,对汉英交替传译中“纺锤”句式的笔记版式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并最终提出了两种更为合理的笔记设计:“调整版”和“综合版”。  相似文献   

12.
安德鲁·吉利斯的《交替传译笔记:速成课程》是关于交替传译笔记实践研究的实践性用书,以"结构是交替传译笔记的灵魂"为理念,就如何建立一套缜密、一致的交替传译笔记系统介绍了简单可行的技巧和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指导性。  相似文献   

13.
交替传译通常使用于记者会、宴会致辞等场合。一段讲话有时可能长至20分钟,人脑无法储存如此大量的信息。为辅助交替传译过程,专业口译员通常会使用一种特殊的笔记工具,即符号语言。本文从认知心理学、语篇理解和关联原则等方面浅析符号语言在口译笔记中的应用,以期丰富口译员对笔记中符号语言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王巍 《海外英语》2016,(4):114-115
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是口译的两大主要形式。随着经济发展,交替传译的应用范围和规模与日俱增。交替传译具有即时性,要求译员在有限的规定时间内进行双语之间的转换。传统上经典的翻译学理论和技巧往往是以笔译文本为基础,进行研究和分析。但由于口译的即时性,译员的思考和反应时间极其有限,这就使得传统的翻译理论对于具体交替传译的实际指导意义十分有限。因此本文的分析主要是在技巧层面,更多的是对交替传译经验的总结。而句子重构技巧又比较有代表性,所以在此予以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15.
交替传译通常使用于记者会、宴会致辞等场合.一段讲话有时可能长至20分钟,人脑无法储存如此大量的信息.为辅助交替传译过程,专业口译员通常会使用一种特殊的笔记工具,即符号语言.本文从认知心理学、语篇理解和关联原则等方面浅析符号语言在口译笔记中的应用,以期丰富口译员对笔记中符号语言的认知.  相似文献   

16.
刘含璐  潘广琴 《海外英语》2023,(6):130-131+137
目的论认为为了达到不同的目的,翻译方法也会不同。医学英语交替传译是目的性极强的口译活动,因此根据不同的目的,译员的笔记记录也会有所不同。交替传译中笔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在较长时间的交替传译中,译前准备再充分、短时记忆能力再强的译员也需要笔记的辅助作用。医学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专业性极强,涉及的内容关乎人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在医学英语交替传译中,译员需要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任何的错误都有可能产生致命的后果,这就更加要求译员笔记记录得准确和有效。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该文尝试对医学英语交替传译中的笔记方法进行探究,以期能够为专业译员提供有效笔记记录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7.
英汉交替传译需要口译员运用多种能力和技巧来完成听、理解、记忆信息再表达的过程,而积极听力技巧在整个口译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发言者本身以及口译员本身的诸多因素,经常出现信息遗漏或者信息理解错误的情况。然而通过预测手段的使用,口译员可以最大限度地预测演讲者陈述的信息,更好地完成口译任务。本文陈述了关键词预测、连贯手段、语调预测、冗余预测四种言内预测手段和交际场预测以及文体风格预测两类言外预测手段,以期给口译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交替传译是一种最常见的口译方式,广泛运用于各国领导人的会谈、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等。在交替传译中,脑记起主要作用,笔记辅助记忆从而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武微 《华章》2013,(24)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信息传播的不断扩大,世界逐渐融合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语言作为沟通的工具,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翻译是各种语言的沟通者,消除语言间的障碍,让人们能够顺利的交流。同时翻译是一项高超的技能,也是一门精深的科学,它有很多种类型,交替传译是其中很有特点的一种,很早就被很多国际会议所采用。本文主要探讨交替传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方式,其独特之处和相关翻译策略,以帮助从事交替传译的口译译员和口译爱好者从整体上把握交替传译,在实践中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国际市场对高素质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更为广泛。口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种重要工具,在全球化的今天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口译的两大基本形式之一的交替传译,则与同声传译一道撑起了口译的半壁江山。本文笔者将以交替传译为切入点,对交替传译的特点难点进行分析,并着重阐述以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式为指导的交替传译中笔记和脑记的协调和平衡,目的在于寻求有效方式攻克口译过程中精力分配失衡这一口译难点,以此来帮助口译员更好地揣摩和掌握脑记与笔记的协调性,从而不断提升口译质量和译员水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