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黑一雄的《长日留痕》和《被掩埋的巨人》两部作品看似风格迥异,但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史蒂文斯和高文的人生追求、情感困境和命运归宿却高度一致,呈现出一种相互指涉、相互对话的状态,两者构成了多重的互文关系。基于此,本文从互文性视角出发对这两个普通人的生存境况进行细致分析,挖掘两部小说蕴含的深刻哲理意味与精神价值,以期为困于生存的现代人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文学作品的典型代表,《老人与海》是美国文学作品的典型代表。通过对这两部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英美文化之间的差异。本文首先对《鲁滨逊漂流记》与《老人与海》的文化背景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从主人公形象刻画手法、英美海洋文化底蕴、主题深化创设的情境这三个方面对这两部作品的文化意象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比较了《人群中的人》和《局外人》两作品中主人公的畸形生存状态,试图运用传记批评的方法从两位作家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角度挖掘他们之所以不约而同地选择这一灰色题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钟形罩》和《无字》分别探讨东西方不同生活年代的女性尤其是女性知识分子的生存现状、心理状态及出路问题,意义深远。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女主人公进行比较分析,尤其是两者在迷失和抗争两个方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在男性话语权下东西方女性对自己的女性身份感到迷失及通过极端的疯癫进行抗争的原因。她们的努力表明东西方女性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开始反抗男权文化并且积极重构女性主体。  相似文献   

5.
V.S奈保尔是当代后殖民文学的重要作家。《孤独的人》是其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自由国度》中的一部短篇小说。作品通过主人公的叙述展示了印度移民以及非裔美国人在美国的生存状况,同时也反映了前殖民地人民与西方文化的格格不入,孤独的心境和边缘人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6.
《猴山上的梦》是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里克·沃尔科特的著名诗剧。该剧主要围绕主人公烧炭翁马卡克的梦幻与疯癫的故事展开。本文试图借助霍米·巴巴关于矛盾状态、模仿与混杂性的后殖民理论,探讨沃尔科特如何成功通过该剧的人物塑造,由个体到群体,深刻揭示加勒比海地区殖民地人民心理沉积与生存状态,发出他们被压抑的声音,建构混杂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7.
回首20世纪,《紫颜色》与《宠儿》都是轰动美国文坛的经典之作。两位同样成长于20世纪60年的黑人女作家,都分别因这两部作品获得了普利策奖。尽管两位作家及其作品之间有颇多相似之处,但对于两位作家及这两部作品却鲜有人进行比较。本文将在文化寻根意识、对宗教的态度,以及颜色的象征意义等方面,对两部小说进行相似性的比较研究,进而找到黑人民族文化的生存之路。  相似文献   

8.
《伤逝》与《寒夜》两部爱情婚姻悲剧小说有许多相似之处,主人公的经历和遭遇,更是相仿。如果把两部作品放在一起来考查,那么汪文宣、曾树生就是涓生、子君生活到40年代的身影。本文从对两部作品整体性观照中,探究造成主人公婚恋悲剧的深层原因,拨开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外在因素的迷雾,揭示人性中的“自利”是婚恋悲剧的终极原因。  相似文献   

9.
《红旗谱》与《白鹿原》因其不可估量的文学价值,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重点关注对象。朱老忠和白嘉轩作为这两部巨著的主人公更是洋溢着无穷的人格魅力。他们在处事方式、人物思想和人生态度上都有很大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与时代背景、文化思潮有较大关联。  相似文献   

10.
李富乐 《文教资料》2010,(19):28-30
亨利·菲尔丁的《汤姆·琼斯》与曹雪芹的《红楼梦》这两部同时诞生于十八世纪中叶的伟大作品从思想到艺术都有不少因素可以进行比较研究。追求爱情和婚姻的自由是两部小说的共同主题,但是两部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这正体现了不同历史背景下父权制价值体系对婚姻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李跃 《文教资料》2013,(5):15-17
英国作家E·M·福斯特的两部小说《霍华德别业》和《印度之行》,在主题创作上体现出共同性和延续性。这两部小说分别以英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为背景,阐述了作家所推崇的"只有联结起来"的小说创作主题,而"婚姻"则毫无例外地成为作家努力达成"联结"的纽带。但是,无论是在《霍华德别业》,抑或是在《印度之行》中,"婚姻"并没有真正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小说主人公最终都不同程度地走向分离。作者通过比较两部小说中以"婚姻"为纽带的"联结"主题,分析"联结"的艰难过程和失败原因,指出福斯特"联结"思想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简·爱》和《飘》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反映爱情故事的作品。两部作品在很多方面,如女主人公简·爱和郝斯佳的独立意识、爱情观、金钱观及写作背景等,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简·爱和郝斯佳都不安于现状、敢于抗争,敢于追求爱情、追求独立的生活,但她们对待爱情、婚姻和生存方式的态度却有着很大的差异。通过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这些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两部小说所反映的主题同样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把《月牙儿》与《阳光》进行互补性阅读,发现《月牙儿》的主题并不完全是反映贫穷对妇女命运的改变,《阳光》中的女主人公出身富有,却同样面临《月牙儿》的主人公的悲剧,所以《月牙儿》和《阳光》的主题都是在揭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困境。几千年来以男权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给予女性一种依附性的生存规范,女性在这样的生存规范中,也不由自主地以男性的观念索取自己的生存原则,并由此导致了自主、独立意识的匮乏,也导致了自己悲剧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潘丹丹 《考试周刊》2013,(40):22-23
本文在研读中国一代文豪鲁迅的《伤逝》和美国重要作家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两部杰作基础上,试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依据两部小说中主人公的爱情从开始萌芽、受挫到最终破灭的发展脉络的相似性,从欲望的解禁、社会的现实和认识的朦胧三个角度对两部作品进行对比解读,探讨主人公爱情悲剧命运的原因,思考特殊社会背景下人类生活本质的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5.
《蝇王》、《珊瑚岛》和《鲁滨孙飘流记》这三部小说出自不同的时代,但作者都将主人公置于孤岛上。巴兰坦笔下的人物本性善良,而笛福和戈尔丁笔下的人物都知道邪恶生存于自身。《鲁滨孙飘流记》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它颂扬了个人的创造力及其对上帝的信赖;《珊瑚岛》以一个传奇故事表现了大英帝国的社会精神风貌,旨在为儿童提供教育和娱乐;《蝇王》则是一部寓言,它将儿童世界作为成人世界的缩影给展示出来,从而打破了天真的神话,将人们带回到被巴兰坦置于"另类"和被笛福过分简单化的邪恶问题上。  相似文献   

16.
《人鼠之间》与《骆驼祥子》这两部现实主义小说都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尽管各自的作者分别以美国和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为创作基础,但两部小说都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期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梦想。本文对这两部小说主人公的梦想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作者在概述《嘉莉妹妹》和《中国合伙人》的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分别对故事中的主人公即美国农村的年轻女孩和中国社会的三个小人物为改变社会地位、追求实现人生价值而不懈努力的经历加以分析,并从自然主义角度,浅析这两部作品中不同基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对主人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朝鲜经典盘索里小说《春香传》和元杂剧《西厢记》堪称世界文学史上的两部经典名作,两部作品中所描叙的男女婚恋故事,呈现出朦胧的现代意识,具有反封建的思想主题。两部作品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一是文学体裁不同,《西厢记》为元杂剧,《春香传》是"盘索里"类小说。二是《西厢记》与《春香传》主人公身份地位不同,崔莺莺是相国千金,张生却家境贫寒;而《春香传》则相反,李梦龙是两班贵族,而春香是退妓之女。《西厢记》与《春香传》中男主人公在追求爱情方式上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本文在此基础上考察中朝两国文学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聂俊 《海外英语》2012,(5):205-206,226
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1871-1945)的《嘉莉妹妹》(Sister Carrie,1990)和老舍(1899-1966)的《骆驼祥子》(1936)这两部经典小说都对这20世纪初期到中期的城市化期间人物生存模式进行了冷静的观察。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城市化进程中来自乡土主人公的命运,还写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中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和问题。比较一下100多年前的美国和20世纪的中国,不难看出它们的时代背景竟然是如此的相似,而小说中揭露的人物生存模式都体现了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过渡时期小人物的艰难命运。小说中关于主人公在城市求存模式的探讨,同样对当今的中国城市化进程有一定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德伯家的苔丝》与《包法利夫人》分别是英国著名作家哈代和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两部作品既有许多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的特点。文章别开生面地对这两部作品中的男性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分析,力图还原他们对两位女主人公苔丝和爱玛悲剧的影响力和作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