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嘴巴     
友直 《档案管理》2005,(2):93-94
前些时,我给我的家人说,我现在是“三懒一勤”:腿懒,不想多走路。带来的问题是深入基层少,了解情况少,决策就可能失误;手懒,不想动笔。我也知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记不写.看过就忘,忘了就不能指导自己的工作,有时忘了事还会贻误大局;脑子懒,不想记东西。记东西是要下工夫的,一遍,二遍,三遍,甚至是“长亭外,古道边,口念脑记无数遍”。脑子是越用越灵.越记越想记,厚积薄发。这是我的“三懒”。说到“勤”,仅指嘴巴也即是说,  相似文献   

2.
“优胜劣汰”、“留勤汰懒”一提到下岗,有作者就搬出“优胜劣汰”、“留勤汰懒”等言论,把下岗职工说得一无是处,怕苦、怕累、怕脏、小事不干、大事干不了等,使人听后看后很不舒服。有职工拿着一叠先进证书来反映,懒能评先进吗?有的因精减而提前退休的职工说,勤勤恳恳干了一辈子,退休时还背上懒名。“优胜劣汰”、“留勤汰懒”,乍听起来,理直气壮,义正辞严,细品则不然。从竞争角度来说,这些言论没有错,但应用于目前企业的下岗不一定恰当。现在的企业下岗职工,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在原企业没有工作岗位,且没有找到新的工作,他们仍与原企业保留劳动关系。造成下岗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加上国有企业在统包统配的  相似文献   

3.
“当一个人说某事可干,你可以考虑;当两个人说可干,你就快干;当三五个人说可干时,你就不要干了。”这是日本松下公司的创始人大原对他的接班人传授经营秘诀时说的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相似文献   

4.
说戒“懒”     
《今传媒》1996,(6)
从报刊事实失实说戒「懒」文/张宿东五■文/张宿东说戒「懒」从报刊事实失实十年代,对于人变坏的规律,常把“懒馋占贪变”联在一起。七十年代,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整顿领导班子时,有治理“软、懒、散”之说。我国有句谚语叫“一懒生百邪”。欧洲有句谚语:“懒惰是万恶...  相似文献   

5.
欲高产切忌懒——访优秀通讯员许洪铁米景忠杨纯忠当我们听到周口市粮食局办公室许洪铁同志每周都有稿件见报时,心里不免有些诧异。今年春天,我们专程访问他。他拿出1987年的剪报,一数见报87篇。问起他有啥诀窍时,他笑了笑说:“干这行懒了不行,得有股子钻劲,拚劲!”这的确是他的经验谈。首先,他在学习上有股子钻劲。“书山有路勤为径,苦海无涯学作舟”是他的座右铭。无论工作多忙,他总要把当天的报纸翻阅一遍,每天坚持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到外地出差,他不忘带收音机。他在写稿上,有股子拼劲。早在六十年代初,他在部队服役时,就和写新闻稿结下了  相似文献   

6.
新人耳目     
文章贵在一个新字,或记新事,或有新意,或在遣词造句上,与别人有所不同。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否则,落前人窠臼,收老僧破衲,这里摘一段,那里抄一节,由特写拉长为通讯,由通讯拉长为报告文学,就象懒婆娘的裹脚布,越拉越长,越长越臭。这样的文章,怎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时下,文坛上专门有一些人靠拾人牙慧过日子,他们的书出得不少,稿费也赚得不少,洋楼住上了,汽车坐上了,但就是象缺钙的婴儿一样,骨头是软的,作品站不住,人品也站不住。有的人写了几十本  相似文献   

7.
齐鲁晚报这几年变化较大。得力于改革的推动。作为大众日报社的综合改革试点,晚报逐步建立起一套较有生机和活力的内部运行机制。用形象的话说,“大家捧个‘瓷饭碗’,不吃大锅饭,吃得有滋味,干起来有劲头”。(一)“大锅饭”一人一勺,干好干孬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因为不公道,许多人就憋气,憋来憋去就松了气,不愿出那个力了,于是,记者越写越少,编辑越编  相似文献   

8.
谁都别管谁     
26岁的表弟池曾是我们这一群80后的孩子里,最让人头疼的一个。所有人都觉得他是个无药可救的顽劣孩子,而且,是被自己的聪明给耽误了的。我记得有一年我们都收了很多的压岁钱,正愁着如何才能不被大人收缴,池漫不经心就是一句:那还不简单,花掉就是了,女孩子买漂亮衣服,男孩子就去泡吧啦。被大人们往回拖的时候,池豪迈地朝父母瞥了一眼,说:来,再干一杯!  相似文献   

9.
画蛋与写稿     
“达·芬奇画蛋”是读者很熟悉的一则写作轶事。这个故事说的是,14岁的达·芬奇跟老师学画画,老师每天让他练习画鸡蛋。后来,他越画越不耐烦。老师发现后,对他说:“在一干个鸡蛋中,就从来没有两只形状完全相同;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看它.它的形状便不同了。”达·芬奇领会了老师的意思,专心画蛋,练好自己的基本功,后来,他成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这则“画蛋”故事对学习写作的通讯员是很有启发的。它告诉我们,在写作中要善于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一干个鸡蛋’冲如何“画”出不同之处,换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好人     
小孩子看电视,对形形色色的剧中人弄不太清,因此他采用一种简单的标准——“是好人,还是坏人?”大人只要说“是好人”、“是坏人”,小孩就心满意足了,大人也觉得省事。  相似文献   

11.
陈兆龙 《新闻世界》2008,(10):16-17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一次圆满的盛会,源自中华民族对世界的无限热情;一场幸福团聚,背后蕴涵着亿万中华儿女的不懈努力。北京奥运就像是这首《我和你》,旋律轻缓。歌词简单,但却越听越好听,越唱越上口。这是我们给全世界的承诺,我们是一家人,血浓于水的那份亲情,在越平淡的生活中就越显得可贵,以至于一百年,一干年以后,我们都不会忘却那段情,那份意。  相似文献   

12.
第七页回家     
我是一个在一些方面自控能力很差的人,我是说自己是那种一旦想回家就得回家的人。一次,我随大人们去离家较远的另一个村子里看一部浪漫而伤感的电影,电影写的是一对恋人,彼此深爱,一个好像死在了佛罗伦萨,另一个非常  相似文献   

13.
几年前某省评好新闻对,一位大报的同行不屑一顾地说:“大报跟小报一起评好新闻,简直像大人跟小伢一起打球。”这话很伤小报同行的感情。真是“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我想,那位大报同行如果把“大人跟小伢打球”改成“大个子跟小个子打球”就科学了。中国女排郎平是“大个子”,“高点扣杀”,拦网成城,很有威力;日本女排是“小个子”,但“小个  相似文献   

14.
当下,一些新闻工作者当上新闻官后,哪怕甚至是主任、主编之类的新闻官,或忙于繁杂事务,或变得脑懒手懒,大多不再采写新闻、撰写文章、策划点子,偶有文章见报,也是别人“捉刀”,应付凑合而已。当新闻官不干新闻事儿,尤其不干“具体事”,固然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更主要的内因是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不强。这些人把新闻采编写作当成“梯子”,身份一变,即船到码头车到站,安心舒适地当起官儿来。殊不知,这对新闻事业的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15.
叶毅 《兰台内外》2006,(2):68-68
新的一年开始了。有人说:“我们又少了一年。”有人说:“我们又多了一年。”这就是生命的加减法。有人用的是减法思维,所以越减越少,使人的一生充满危机,充满压力:20岁的人,失去了童年;30岁的人,失去了浪漫;40岁的人,失去了青春;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与一批新进报社的年轻人座谈.当时问了一句:新闻理想与就业压力在你择业时的分量哪个更重?谁敢说自己就是为了新闻理想而来?没人接茬,也就没再展开. 谈理想,很奢侈.最有理想的,就是不知柴米责的小学生,理想一大把.当然,有些是真想,有些是作文逼出来的.只是,现在的小学生也实际得很,理想估计也少有人想了.成年人呢?有理想,就另类,甚至让人觉得偏执.即便是我们的父母兄弟、亲朋好友,聊得最多的也是"实际";你参加工作越长,工作越投入,亲人对你说的越是.差不多就行"、"悠着点"、"身体要紧",绝少有说"理想要紧"的.  相似文献   

17.
这“三关”就是家庭关、名利地位关。生命危险关。先说家庭这一关吧。人到而立之年,可以说是最难熬的年头,上有老,下有小。可是,从事新闻通讯工作,有时一干就得连轴转,家庭的事常抛得一干二净。记得有一次,我们县有一名退伍军人、共产党员刘宏斌在向麦田运粪,拉车的马受惊狂奔,为了保护路边  相似文献   

18.
去年,队上组织我们十一个姑娘,要搞科学试验,给我们二十六亩地,让我们种棉花。这个担子交给我,实在不轻。种棉小组的十一个人,都是刚出学校门不久的女孩子。爱说爱笑,爱打哈哈。动不动就吵起来。整天在一起干  相似文献   

19.
几年前某省评好新闻时,一位大报的同行不屑一顾地说:“大报跟小报一起评好新闻,简直像大人跟小伢一起打球。”这话很伤小报同行的感情。真是“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我想,那位大报同行如果把“大人跟小伢打球”改成“大个子跟小个子打球”就科学了。中国女排郎平是“大个子”,“高点扣杀”,拦网成城,很有威力;日本女排是“小个子”,但“小个子”却“弹跳高”;又小巧灵活,于是“小个子”和“大个子”并列为世界四强。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大报有大报的长处,也有大报的短处;小报有小报的劣势,也有小报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记者应该是个专家,还应该是个杂冢。的确,做一个普通的记者不难,做一个好记者很难,本人初到记者岗位,对如何做好记者工作有这样的理解。一、做一个好记者,勤奋很重要“业精于勤荒于嬉。”要想做一个好记者不能懒。脑子不能懒,眼睛不能懒,嘴不能懒,腿不能懒,手不能懒。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