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不仅仅是“跑道”,更是“跑”的“过程”。李吉林老师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再到“情境课程”的开发,将情境教育的实践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其实,每个一线教师几乎都在实践着情境教学,开发着一个个“微”情境课程,只不过境界有不同、功效有差异而已。拜读了李吉林老师关于情境课程开发的理论,结合《航天飞机》一课的教学,我体会到,情境课程的境界之分,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教育教学效果。关键是要引领学生能从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努力让学生成为情境课程中的“小主人”。  相似文献   

2.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有我之境"的阐释。将这一诗词欣赏的理论运用到高中语文的诗词教学中,笔者发现二者有相通之处。这里的"我",指的是语文教师这一独特个体,一个个性鲜明,有自身生命张力与价值的人;"物"指诗词教学。笔者主张诗词教学应追求语文教师的"有我之境"。  相似文献   

3.
<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我以王国维美学理论为指导,提出了政治课"有我之境"的教学主张,并且开发了系列化"有我之境"的相关课例,如"消费及其类型——一个‘上门女婿'的苦乐人生""征税与纳税——二  相似文献   

4.
从王国维的哲学思想及其创作角度来看他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认为“有我之境”体现了他的悲观思想而反映为忧患与伤感之情,“无我之境”则是王氏渴望超脱“有我”之苦楚,进入一种“无欲”“无我”“天人合一”之境界。这两种境界是王国维集诗人与哲学家气质于一身的体现,也正反映了他的两种不同的思索宇宙人生之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吉林的情境教育思想是既有理论依据,又有相应行动方案,且经过亲身实践验证的教育思想;在李吉林的情境教育探索中,学生不仅是教师所创构的情境的享受者,而且是不断形成、丰富、优化的师生共同情境的创构者;情境教育特别需要教师有爱心、童心及恒心;李吉林的情境教育探索不仅含有"中国元素"、具有"中国特色",而且含有"人类元素"、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9,(99):124-125
《全国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真正成为信息探索学习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思想,本文对小学信息技术教与学现状进行分析与思考,提出了"小学信息技术情境教学",力图在实践操作层面上,通过构"美"境、设"乐"境、求"亲"境、创"思"境、布"动"境,以"实际生活"为源泉的情境教学操作模式,让学生在乐中学、在乐中做、在乐中思、在乐中知。  相似文献   

7.
从王国维的哲学思想及其创作角度来看他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认为“有我之境”体现了他的悲观思想而反映为忧患与伤感之情,“无我之境”则是王氏渴望超脱“有我”之苦楚,进入一种“无欲”“无我”“天人合一”之境界。这两种境界是王国维集诗人与哲学气质于一身的体现,也正反映了他的两种不同的思索宇宙人生之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2011,(Z1):45-47
成果名称:情境课程的研究与实践申报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团队成员:李吉林及情境教育研究所"围绕情境教育我已经做了三十多年",李吉林老师说,"越做越觉得这是一块富矿。"从1978年在语文学科进行情境教学的实验,到1990年为了儿童的整体发展开拓情境教育,教育教学中孩子们那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那些沸腾的场景,每每想起来都令李吉林老师激动不已。"我一直有一个非常简单  相似文献   

9.
情境教育由李吉林于20世纪80年代初创立,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从"情境教学"探索到"情境教育思想"的提出,进而深入研究"情境课程",聚焦"儿童的情境学习",最终形成具有本土特点的中国教育理论学派——"情境教育学派"。《李吉林和情境教育学派研究》(顾明远主编,教育科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宇宙、人生“有”“无”境界的学说和“以我观物”、“以物观物”的本义入手,对土国维的两种境界说作出新的解释,认为“有我之境”乃超越“小我”之儒家境界,“无我之境”乃超越“大我”之道家境界;“以我观物”是以一巳之情现物,仍末忘我,“以物观物”是以万物之理现物,即以“道心”观物,是为忘我大达,高于前者,因而,“无我之境”高于“有我之境”。王氏推崇“无我之境”,实为道家“贵无”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情因境生,境为情设",引导学生进入一定的情境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情感的推动下展开积极的联想和想象,借助多种表达形式,展现情境交融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江苏省初高中政治评优课大赛落下帷幕,笔者执教的"消费及其类型"喜获高中组一等奖第一名。点评嘉宾认为该课"立意新颖、朴素自然、润物无声、过渡巧妙,是一堂对学生放心、使学生动心、让学生开心的有浓厚政治味的精彩课"。回首教学生涯,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笔者坚持不懈地追求与实践"有我之境"的教学艺术。一、"有我之境"的美学溯源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艺术境界分  相似文献   

13.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提出的美学概念。他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段话对"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做出了最简单而又明了的解说。所谓"有我之境",外界一切事物都以我的个人主观感受为基本色调。我喜,则物喜;我悲,则物悲。所谓"无我之境",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如同身在物外,对周遭的一切只以客观描述,而不加主观感受。王国维,美学大师,一语道出诗词真谛。然而,作为小学生,我们完全能够从中悟出作文的真  相似文献   

14.
文学翻译中译者的角色一直以来都比较尴尬,本文尝试从王国维先生的境界论入手,分别针对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两种境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结合当代西方翻译理论进行阐述,指出两种境界并不完全对立,而是有无相生,可以互相衍生转化的。  相似文献   

15.
情境有层     
正说到情境教学,我们可能会想到夸美纽斯的"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想到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思想,想到很多教师课堂上精心构建的绝妙情境,也会想到那些缺少有效情境激发的乏味的课堂。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如果我们从广义的角度评判每一个教育现场,是不是有"场"就有"景",有"景"就有"境"?比如下面五个场景同样与"钱"有关,但效果可能完全不一样。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新课标背景下所倡导的教学改革对教学的要求更高了,发挥好课堂教学的效果变得至关重要。在进行语文教学中,不仅仅要重视"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要构建"境",为学生找到知识的依托。将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法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激情、促进中学语文工作的顺利进展具有较大意义。一、李吉林情景教学法情境教育法具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17.
<正>语境融合是课堂反馈的教学佳境。教学中只有根据不同主体和情境,有针对性地发挥评价魅力,教学反馈的评价语言才能够和教学情境有效融合。有效反馈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采取多种方法了解学情,对学生回答适时进行反馈,长效保持学生参与积极性,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持续发展力。笔者以为有效教学反馈要做到以下四个"语"与"境"。一、激励用"语",重质造"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不是件易事,教师可以  相似文献   

18.
陆平 《教育文化论坛》2012,4(5):120-124
儿童教育家李吉林与南通教育文化密切关联:她在教学中注重撷取南通自然景物和风土人情,开发"野外情境课程",成为情境教育的重要因子之一;李吉林及其情境教育学派的创建离不开南通教育文化的滋养,同时也丰富了当代南通教育文化的内涵。厘析其间的关联性对于我国本土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的构建、促进本土教育家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南北朝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心物交融","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唐朝的王之涣在《诗格》中写道: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清末大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境界"作了通俗而深刻的阐述,他写道:"词以境界为最上","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人心中之一境。"把文学情境论迁移到教学实践和教学过程,就是课堂情境化和情境课堂化。美国的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反思性思维"的"五个形态"的第一个形态,就是"在情境中发现疑难"。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应创设学生独立研究的情境"。  相似文献   

20.
郑大转 《文教资料》2007,(17):70-71
该文从什么是境界谈起,再谈到《人间词话》中境界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展开“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美学境界的比较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