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实用生态批评:文学、生物学及环境》是第二波生态批评即环境公正生态批评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格伦·A.洛夫在该书中自觉借鉴生物学或生命科学知识,建构生物学取向的实用生态批评理论,彰显出环境公正生态批评的跨学科特征。实用生态批评重新审视传统的“人”观、自然观和科学观,打破思想文化领域的诸多偏见,并运用生物学视角重新阐释田园文学的魅力及其存在价值,揭示了田园文学创作和欣赏的深层原因。格伦·A.洛夫还依据自己的实用生态批评理论进行具体的文学批评实践,重新审视和解读文学经典,试图探求文学批评和生物学之间可能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2.
生态批评是西方最新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潮流和视角。可以说生态批评是研究文学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问,因为它试图从文化领域来探索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当今生态危机日益恶化的时代,以生态文学批评独特和全新的视角来解读劳伦斯在小说《菊馨》中所体现出的生态批评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当前的文学批评生态平衡已遭破坏,只有文学批评与大众文化语境之间、文学批评内部各要素之间、文学批评与大众传媒之间建立和谐、健康的生态关系,文学批评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明友 《文教资料》2008,(28):74-76
网络媒介的诞生,打破了传统的纸张媒体下的文学批评模式,促成了文学批评的转型,更为重要的是让文学批评主体产生很大的变化,与传统的文学批评家相比,网络批评的主体具有了自由、主观情感、批评态度明晰、交互等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设计思想] 《那树》一文,在主旨上,可以有多种解读,但不管什么样的解读,都绕不开在文学批评理论中的“生态批评理论”.所谓生态批评,就是“在生态主义、特别是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指导下探讨文学与自然关系的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6.
文学批评界关于空间和地方的思考众多,而在空间想象研究中融入生态关怀和生态意识,是生态批评区别于其他文学批评流派尤其是地理批评的鲜明标志。本文从“宜居性”理论对空间研究与生态思考的结合入手,过渡到生态批评界对“栖居”和“生态栖居”概念及其文学表征的思考。流动不居的“生态栖居”方式结合一种女性化的“生态主体性”观,超越了海德格尔式“诗意栖居”的传统之思,足以标志着生态批评相关思考的发展与成熟。  相似文献   

7.
姜乘鹤 《考试周刊》2009,(42):31-32
生态批评是西方最新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潮流和视角。可以说生态批评是研究文学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问,因为它试图从文化领域来探索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当今生态危机日益恶化的时代.以生态文学批评独特和全新的视角来解读福斯特在小说《印度之行》和《霍华德庄园》中所体现出的生态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文学批评是批评主体按照一定的批评标准、方法,围绕着批评对象而展开的分析、阐释、鉴别、判断的理性活动,它意在表达批评主体的价值取向和观点立场。批评对象是批评主体表达自己意愿和取向的媒介,更是文学批评活动的中心要素。  相似文献   

9.
媒体批评是指由大众传媒主导、策划或参与展开的文学批评.它包括大众传媒刊发的文学报道和文学批评文章、大众传媒参与或主导制造的文学事件和文学活动等多个层面的意指.本文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社会文化背景切入文学及文学批评的生态现状,剖析媒体批评兴盛的文化语境,并展望媒体批评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批评家是文学批评的主体.批评主体的素质和能力,是由批评对象和批评工作的性质决定的,是在批评实践中逐渐养成的.批评主体的实践活动,是批评主体的素质和能力在批评活动中积极能动的表现,带有很强的主体性和鲜明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文艺创作、文艺批评、文艺史、文艺理论是构成文艺生态的四种基本要素。我们可以把这四种多向互动的文艺领域,叫做文艺生态"链"和"场"。文艺事业的发展和繁荣,需要文艺生态的良性循环和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2.
目前,网络文学批评成果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网络文学批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如概念的界定、特征及类型的归纳、评价体系的建构。二是立足网络文学批评生态,对网络文学批评的发展轨迹进行史实梳理,对当下的批评困境进行理论疗救,并对其未来走向进行预测。通过对当前理论发展和现状的研究,以期为国内网络文学批评体系梳理出较为明晰的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媒体与媒体价值观,认为媒体批评是大众传媒和文学批评相结合的产物,它主要受制于传媒文化,是传媒文化操纵、策划的结果,因而具有某种价值导向性。媒体批评对传统批评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同时也给文学批评带来了生气和活力。从媒体的价值观及媒体批评的基本特征、自身利弊中可以体现出媒体批评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就文学道德批评的方法与效用、地位与取向、角度与模式进行学理的梳理和评析,为即将建构的文学道德学体系提供一个合适的话语平台,在多元并存和跨学科的基础上催生新的批评方法.认为文学道德批评是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传统,传统文学与道德文化相互发明,共同夯实了具有东方神韵的文学道德宝库.文学道德批评贴近古代文学生态、文学道德的审美呈现,有效地避免了昔日文学研究中的误读和臆测.  相似文献   

15.
修辞学与文学批评的关系,有包含关系、并列关系、交叉关系。修辞学理论的新成果对于文学批评理论建设、文学批评实践的调整,富有借鉴和启发意义。批评家在从事批评活动的时候,应该尊重表达主体和接受主体,对于有差异、可能是错误的批评成果给予理解和宽容,批评成果的表达应追求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大众传媒时代,文学批评呈现出泛文化、娱乐化、大众化的特点。批评主体的迷失;批评功能的弱化;基于文学文本的感悟的缺乏是文学批评的主要缺失。建立起文学批评内在的价值尺度和伦理尺度、构筑一种大众传媒与文学批评的双向互动的双赢局面是文学批评的未来构建。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文学批评理论就处在不停的发展变化当中,文学批评理论中的主体观念也经历了一定的转型,即从主体性转变为主体间性。主体意识的转型不再以二元对立的观点来看待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而是以将客体看成另一个主体的我来进行平等对话,这不仅反映了文学批评理论的转变和革新,也极大地促进了文学主体与客体的认同,展现了自由而完整的生存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古代学理论范畴的梳理以及对古代学批评实践的考察,可以归蚋出中国古代学批评中特有的诗意言说方式及其特点。中国古代的学理论为古代学批评提供了诗意言说的理论范式,中国古代的学批评又呈现出这一特有方式。具体表现为在学批评中批评主体运用“诗性思雏”,以意象作比喻进行言说。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以来,随着党对文艺政策的重新调整,文学创作实现了“人”的复归。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西方文化重新传入中国,文学批评亦不例外。当时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使中国文艺批评急于追赶“现代性”,一时呈现出众语喧哗的局面,从而使80年代文学批评具有了特殊的重大意义,然而,浮躁是这一时期文学批评的共同特征。进入90年代之后,文学批评成为个人话语言说的舞台,这表明了文学批评开始走向成熟。同时,这一时期的文艺暗伏着一股文化生态失衡的潜流。这一问题必须引起人们的警惕,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它是我们迈入21世纪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