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过度训练及常见症状过度训练是指:由于训练安排不当、而造成肌体的慢性不适应所引起的一种病理状态。是运动员由于生理或精神上过度紧张而产生的异常结果。过度训练的全称——过度训练综合症,它早期就是过度疲劳。过度训练的常见症状:早期的  相似文献   

2.
所谓过度训练(overtraining),是指运动员接受过量训练,经过适当的恢复期仍不能维持其正常的运动水平。运动成绩下降是诊断过度训练的必需条件。那些训练态度积极、没有经验、自我训练、停训一段时间后又积极参加训练的运动员、更易出现过度训练。 1 过度训练的表现过度训练的表现很多,依照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差别、运动项目的不同以及其它因素而表现不同(表1)。 2 过度训练的诊断过度训练的原因因人而异。目前还不能靠一项诊断试验就可诊断过度训练。需要综合的指标,观察它们在恢复期后能否恢复到基础不平。这些系统和指标包括:  相似文献   

3.
从适度训练和过度训练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过度训练并发症(OTS)及表现低下并发症(UPS)的概念界定与监控,以及UPS两种假说等方面分别探讨了运动员经过强化训练和过度训练后免疫应答发生的变化、运动员免疫机能损坏与传染性疾病发生率增加的关系、过度训练并发症对免疫机能及传染病敏感性的影响、细胞激活素在过度训练和训练成绩低下的可能作用、过度训练和表现低下并发症监控的可能免疫指标,为运动训练科学监控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过度训练与过度疲劳的区别及其防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度训练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性疾病,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运动员机体的训练负荷接近人体生理极限,训练中必然产生过度训练,影响运动能力的提高。过度疲劳不同于过度训练,是由于过大的训练强度和过短的恢复时间合并其他训练和非训练应激造成的。综合国内外多年来的研究,对过度训练与过度疲劳的区别、产生机制、表现和防治等做了比较全面的概述。  相似文献   

5.
通过整理与分析过度训练动物模型、模型制备的注意事项及评价指标,探讨过度训练动物模型存在的问题,为过度训练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运动员过度训练后免疫功能变化及恢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度训练是运动员训练中因安排不当造成的。长时间、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而缺乏足够的恢复以及社会、心理等因素都可以诱发过度训练。过度训练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引起免疫抑制现象,影响身体健康,增加机体感染病原体的机会。本文用文献综述的形式,从运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过度训练的概念、机制,各种免疫物质在过度训练后的变化及机制、免疫功能的恢复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集训期运动员,特别是正在备战奥运会的运动健儿们在训练和恢复领域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过度训练(全称为过度训练综合症)是体育运动中常见的一种运动性疾患,消除和预防过度训练已成为运动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弄清过度训练产生的原因,寻找积极的预防措施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过度训练产生的原因 (一)来自训练方面的主要原因 1.未遵循运动训练原则,负荷安排不合理,负荷强度提高过快、过猛,负荷量过大,  相似文献   

8.
冯庆波 《冰雪运动》2004,(5):111-113
阐述了过度训练的定义、主要征兆、发生原因和对运动员运动生涯的危害,指出对过度训练预防的重要性和应注意的事项,提出过度训练预防处理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过度训练的定义、主要征兆、发生原因和对运动员运动生涯的危害,指出对过度训练预防的重要性和应注意的事项,提出过度训练预防处理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前,较多的学者都认同这样一种观点,即运动员在长跑项目中取得成功,必须经过一段系统增加训练负荷的、超过日常训练水平的训练期,采用的这种进行性增加训练负荷,即所谓的“过度训练法”,可使成绩得到明显提高。但是有些运动员的机体会对这种训练作出负面应答,形成“过度训练”。由此可见,“过度训练法”与“过度训练”意义是不同的。过度训练法是一种大运动量、大强度的训练方法与手段。过度训练则是运动员没有能力适应  相似文献   

11.
过度训练的生化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度训练的诊断是运动医学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过度训练病因的复杂性,在以往的研究是采用了许多生理/生化和心理指标来监控过度训练。本综述了过度训练的主要症状以及睾酮和皮质醇、儿茶酚胺、血清氨酸、乳酸/RPE比值、IgA等指标在过度训练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过度训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度训练是运动员训练不当造成的运动性疾病之一。多年来,如何防治过度训练已成为体育科学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据记载,100多年前(1866)A.Maclaren已提出过度训练问题,1922年挪威著名运动员T.Hang曾描述了过度训练景象。20世纪50~60年代,当时苏联文献中广泛应用的术语——过度训练(ПеретренироВанностb)首先传入我国。70~80年代欧美国家在过度训练方面采用了多种术语,除Overtraining外,还有OvertrainingSyndrome(过度训练征候群)、Overreaching(运动过度)。Staleness(过度劳累)等,Overreaching一般指短期(1-2周)就…  相似文献   

13.
过度训练状态下消化系统的特点与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对过度训练引起的消化系统的变化及特点进行总结,从病理生理角度分析其发生的可能机理,从而为过度训练运动员的合理膳食、营养补充及过度训练综合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过度训练的概念、诊断及预防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度训练一直是体育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现代竞技体育,训练负荷接近人体生理极限,训练中必然产生过度训练,影响运动能力的提高。因此本文将国内外多年来的研究作一综合,对过度训练的概念、产生机制、诊断,预防等做了比较全面的概述。  相似文献   

15.
在体育运动训练中,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和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过度训练”。这里所指的过度训练即训练过度是指训练强度、数量、难度等等负荷量超越身体的承受量,身体过度疲劳的一种病理状态。“过度训练”造成大脑皮层过度疲劳,体力的消耗没有得到恢复,以致练习新的动作时缺乏信心,情绪低落,甚至出现胆怯现象,这对掌握动作技巧、技能产生了不利因素,影响运动训练的顺利进行,在比赛中不能很好地发挥水平,成绩受到影响。“过度训练”的后果是容易出现的伤害事故。最主要原因是教练员和运动员为了急于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进行“过高要求”的训练,使运动员体力承受不了而造成。伤害事故的一般症状为:肌腱、韧带、肌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过度训练后中枢神经系统海马CA1区及下丘脑促垂体区中的NOS表达变化。研究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过度训练大鼠的海马CA1区、腹内侧核的组织切片,比较实验组、对照组大鼠这些核团的NOS阳性神经元形态,并在显微镜下每张切片随机取3个视野,统计并比较实验组、对照组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结果(1)过度训练的雄性大鼠下丘脑腹内侧核NOS阳性神经元数目比无训练的雄性大鼠的多(P<0.05);(2)过度训练雄性大鼠海马CA1区NOS的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增多(P<0.01),并且发现过度训练大鼠此区的神经元胞体体积明显增大,过度训练大鼠海马CA1区NOS活性比无训练的明显增大(P<0.01)。结论NOS的增多可能是过度训练后神经中枢疲劳的特征之一,NOS可能从下丘脑促垂体区参与过度训练疲劳综合征的形成,可能参与和引起下丘脑功能紊乱和神经元肿胀。  相似文献   

17.
过度训练和过度疲劳(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度训练和过度疲劳,是当前体育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概述了近年来过度训练和过度疲劳的研究成果,目的在于科学地指导训练,防止过度训练的发生,加快机体的恢复过程,有效的消除疲劳。  相似文献   

18.
谈谈过度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度训练(全称为过度训练综合症)是体育运动中常见的一种运动性疾患,其临床表现与一般人的神经官能症极为相似。因之有人将运动员的过度训练认为是一种特殊的神经官能症。体育锻炼以后,在一定的时间内,引起机体工作能力下降,全身疲劳,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疲劳长期积累而不能消除,就可能发展成为过度疲劳或过度训练(实际上过度疲劳是早期的过度训练)。一般情况: 过度训练是运动性疾患中的常见病和多发  相似文献   

19.
过度训练有交感型过度训练和副交感型过度训练两种。 交感型过度训练的主要症状有:安静时心率增高,体重下降,睡眠障碍,安静血压升高,直立性低血压,抵抗力下降,食欲下降,运动后恢复慢,情绪不稳定,训练、比赛欲望丧失,运动中最高血乳酸水平降低,运动成绩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前,较多的学者都认同这样一种观点,即 运动员在长跑项目中取得成功,必须经过一段系统增加训练负荷的、超过日常训练水平的训练期,这种方法即所谓的“过度训练法”,可使成绩得到明显提高。但是有些运动员的机体会对这种训练作出负面应答,形成“过度训练”。由此可见,“过度训练法”与“过度训练”意义是不同的。 过度训练法是一种大运动量、大强度的训练方法与手段。过度训练则是运动员没有能力适应“过度训练法”所增加的运动量,症状的共同特征是成绩停滞不前或显著下降。此外,运动员还出现运动性疲劳,并伴有较高的静息、心率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