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腕舟骨骨折治疗后,腕关节运动幅度是否受限对于从事对腕关节运动灵敏度要求较高的项目(如篮球、体操等)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对12例腕舟骨骨折运动员的临床治疗观察与总结认为,采用正骨固定配合中药薰洗和功能锻炼治疗腕舟骨骨折效果较佳,通过患侧与健侧对比,采用关节运动幅度测量仪测量桡腕关节的运动幅度为指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疗效判断,治疗痊愈率为67%,显效率为17%,有效率为8%.  相似文献   

2.
腕舟骨骨折为骨科临床中常见的损伤之一。此病多发于青壮年,伤时常由于传达暴力所致。患者以体操运动中跳马第一腾空后推手支撑和向前跌倒时手掌触地,手腕强度桡偏背伸。地面的反作用力由舟骨结节向上传达,舟骨被桡骨关节面的背侧缘或茎突缘切断(图1),而发生骨折。骨折后常由于误诊为软组织损伤或腱鞘炎等导致迟缓愈合,另一方面也由于该骨的解剖特点,构成了它容易出现迟缓愈合的先决条件。腕部由  相似文献   

3.
腕舟骨骨折在运动员中是较常见的损伤,尤其是在体操、武术和球类项目中更多.腕舟骨的解剖特点是血运较差,故损伤后恢复日期较长,有的运动员甚至为此而不得不结束其运动寿命.对这种骨折的治疗,过去认为理想的是保守疗法,即短臂石膏固定.近年来,各家意见不同,中西医之间更存在明显分歧,特别是在应否早期活动的问题上,争论较多.我科在近  相似文献   

4.
骨折后,由于诸种原因,导致了骨折的退缓愈合或不愈合。此种情况为骨伤科中比较棘手的问题,临床中也不少见。对此病的治疗,国内外尚在研究探索之中。目前一般采用切开复位,植骨或内固定等,但手术后似可能再次发生退缓愈合或不愈合。近年来,国内外某些学者对本病采用微电流刺激疗法,以促进骨之愈合,取得了较大进展。我院郑怀贤教授、刘纬俊副主任医师对此病的治疗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近十年来,以中医中药治疗为主的三十三例四肢长骨骨折迟缓愈合与不愈合病例,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选择了40例常见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科学分组对照的方法,对“郑氏”骨折治疗组和石膏固定治疗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证明“郑氏”骨折治疗组明显优于石膏固定治疗组,显示了郑氏骨折疗法具有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手术内固定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一种方法,但在治疗晚期常有内固定器材弯曲,骨折成角或内固定器材断裂再骨折的病例发生。我们从1988年以来采用以手法折骨、骨牵引、小夹板固定等4种方法治疗了18例内固定3月一2年后因固定器材弯曲、断裂、骨折成角或再骨折的病例,在6个月内骨折全部得到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在讨论中笔者认为选择股骨干骨折治疗方法时应权衡中西医结合的手法复位、骨牵引小夹板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利弊,除了严重开放骨折,大块粉碎骨折外,均应选择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尤其是儿童股骨干骨折更应避免采用手术内固定的方法。对已发生的并发症,笔者认为采用手法折骨或钻孔后手法。折骨变陈旧性骨折为新鲜,再结合骨牵引小夹板固定,内服外敷中药的方法治疗,避免了再次手术对断端血循的破坏,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7.
笔者对40例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实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了临床报道。把合并感染的开放性骨折分为4种类型。根据不同类型采用相应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创面和骨折愈合,功能满意者33例。无1例并发骨髓炎,无1例裁肢。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创伤领域的细胞凋亡、细胞凋亡与骨关节疾病以及细胞凋亡与骨折愈合的论述,提出如能调控生骨细胞的程序性细胞死亡(PCD),使之不发生异常凋亡、将有益于骨折愈合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活血化瘀、补肾益气中药对大鼠骨折愈合中TGF-β1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活血化瘀、补肾益气中药对大鼠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对骨折愈合中TGF-β1表达的影响,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0.
垂腕症是众所周知的挠神经损伤的典型症状。我们对一例因胆结石症手术而致伤的挠神经实施综合治疗,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完全康复。现简要分析于下:陈某,女60岁,因胆结石症于92年9月25日入某医院治疗,经手术切除胆囊于10月Ic日出院。手术前无其他伤病,术后恢复良好,但左腕出现典型的垂腕症。经我们采用按摩、电针、中药理疗等综合性的治疗,功能逐步得到改善至腕指背伸超过45·完全康复。我们知道,胆囊手术无论从什么角度讲部与挠神经损伤的机制没有任何的直接联系。因为挠神经属臂纵神经支配,而胆囊手术区的神经支配应届肋间神经、…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双向牵引治疗股骨转子下不稳定型骨折的方法,既符合平衡牵引的原理而使骨折达到满意的对位,又能克服单向牵引长期存在骨折复位后难以维持良好对位的缺点,它是一种能提高本类骨折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临床治疗工作中,中西医骨科工作者在治疗膑骨骨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学习和总结这些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骨折愈合的矛盾发展与转化规律以及膑骨骨折的特殊矛盾,我们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膑骨骨折的又一种方法——膑骨潜入固定法。该法系在中医膝圈固定原理基础上,结合西医内固定而构思出来的。从我们有限的实践中体会到,该法在避免手术时的过大创伤和缩短疗程以及提高疗效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下面将1974年9月至1975年12月所接治的25例治疗情况报告于后,提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开放性骨折的清创处理王廷明(四川南川县人民医院骨伤科)随着现代工农业生产方式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及其他因素等,开放性骨折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开放性骨折起病急,伤情重,需紧急处理,处理不当易发生并发症等特点。据伤情及时恰当地整复骨折是骨折愈合的先决条...  相似文献   

14.
股骨劲骨折中后期由于肌肉萎缩,关节附属装置粘连,易发生伤肢髋。膝关节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笔者总结了242例股骨劲骨折病人在功能恢复期运用郑怀贤氏按摩手法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从1988年一1992年诊治肱骨课上骨折46例,其中伸直型43例,屈曲型3例。46例中尺偏型32例。采用旋后前臂模桡偏倾斜手法复位,应用小夹板压垫效应力加钢托旋后桡倾悬吊固定法治疗取到了满意疗效。32例尺偏型骨折患者经随访3月至2年其时内翻发生率为15.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手段,对骨折大鼠愈合过程中骨折部位CD34、FⅧ-RAg及血管再生通路VEGF/VEGFR-2的影响,为加速骨折愈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80只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骨折模型组;骨折+动员剂组;骨折+被动收缩组;骨折+动员剂+被动收缩组。骨折后分别在2、4、6、8周取材,制成脱钙骨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试骨折愈合过程骨痂处CD34、FⅧ-RAg及血管再生通路VEGF/VEGFR-2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各干预手段均可增加CD34、FⅧ-RAg、VEGF、VEGFR-2在大鼠骨折部位的表达量。且动员剂+被动收缩组被动收缩组动员剂组模型组。结论:骨骼肌被动收缩和(或)rhG-CSF干预均可促进造血干细胞/内皮祖细胞(HSCs/EPCs)的动员,促进血管再生通路VEGF/VEGFR-2的表达,促进血管再生,且被动收缩协同rhG-CSF动员的双重作用效果更为显著。此方法简单、易行,为骨折病人早期运动康复手段与方法的筛选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网球肘又称肱骨外上髁炎,是肘关节外上髁局限性疼痛,并影响伸腕和前臂旋转功能的劳损性疾病.采用电针配合推拿以及功能锻炼方法治疗本病26例,疗效显著,现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髌骨骨折45例伍正炳,余道富(四川宜宾造纸厂职工医院)髌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关节损伤,由于髌骨的结构与机能特征,暴力性质和强度不同,骨折平面不一,折线复杂,治疗中单纯手法整骨复位困难较多,倘若治疗不当,常可发生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作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Rb蛋白在大鼠骨折后骨痂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和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SD大鼠骨折后5天、10天、30天骨痂组织中Rb蛋白的表达,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对Rb蛋白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研究结果发现Rb蛋白在骨折后5天、10天呈强阳性表达,阳性表达主要见于骨痂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幼稚的软骨细胞中,随着骨折愈合的进程,Rb蛋白表达下调,在骨折后30天,Rb蛋白阳性染色仅见于小部分残留的软骨细胞中.结论:Rb蛋白在骨折后骨痂组织中的表达随骨折愈合进程而减少,其功能可能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运用郑氏手法整复四肢骨折214例的体会王有裕(成都市青白江区红十字医院骨伤科)整复手法,又名正骨手法,是骨伤科处治的重要方法。它不仅应用于骨折和脱位的楚复,也是治疗伤筋的基本手段;尤如《正骨心法要旨》所说:“手法者,诚整骨之首务哉,”并提出了正骨八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