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以洋务运动为开端的近代化与日本明治维新的近代化的不同结果引起学术界的质疑。笔者认为,中国早期现代化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传统政治制度以及造成这一制度的深刻的文化背景,当然,其结果也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2.
明治初期的日本,面对内部社会矛盾激化和外部欧美列强压迫,亟须用全新的思想唤起人民的觉醒,以促使日本人民加入到建设近代化社会的行列。加藤弘之在自己早期的政治学著作中,接受了西方传来的近代化政治观念,大力弘扬人民的权利、自由和平等的思想,在当时的日本社会起到了振聋发聩的巨大作用,对近代日本的民权运动和民本主义运动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日中近代化起步前后西洋观变迁的比较郑祖铤日本和中国进入近代化之前,均属于东方儒教文化圈的农耕社会,家庭手工业未发展到工场手工业阶段,近代化起步不是“内源”,而是“外源”启动的,即伴随一西学东渐@的过程启动的。结果.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学西方卓有成效;中...  相似文献   

4.
“近代的超克”这一概念来自于上世纪40年代初的日本学界。1942年,这是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学界开了一个著名的座谈会,这个词语由此而出现。这里的“近代”就是指西方的近代化的过程,“超克”是超越、克服的意思,而“近代的超克”就是所谓对于世界的近代化过程的超越与克服。  相似文献   

5.
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不同历史命运并不是偶然因素造成的,其背后有极为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和国际环境的深层次原因。中国近代化所遇到的各种阻力远比日本强大,所处的国际环境远比日本险恶,其先进的阶级力量亦远弱于日本。因而中国近代化的失败是不难理解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日本近代化精神动力的考察,寻找支撑日本近代化成功的精神要素。指出具有日本特色的国家主义就是日本近代化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日本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化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受到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以跳跃的姿态完成了过渡。近代化过程中的日本一直受到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两股潮流的影响。本文试分析日本在德川时代形成的传统文化对日本的近代化有怎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与中国相比,日本近代化的启动有着得天独厚的外部条件。由于中国作为一个资源丰富的贫弱国以及在战略地位上的重要性,对西方列强而言,它们对东亚侵略的矛头主要是针对中国,因而对日本的压力就相对减弱了。同时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顽强的斗争大大牵制了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侵略力量,也迫使它们改变对日本的侵略政策,为日本近代化的启动创造了比较有利的外部环境。日本近代化的启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建立在中国付出的重大牲牺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日本同属东方亚洲国家,但是在亚非拉众多国家中,日本法律文化的近代化是最为成功的,明治雏新以前,日本法承袭中国唐代和明代法制的传统,是中华法系的重要成员。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在向欧洲学习的过程中,以法德等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为模式,迅速走上了法制近代化的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又吸收了英美法系的许多成果,从而使其法律体系更加系统和完备。本文从日本法制改革的历程及其原因来阐明它对中国法制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早期创造社文人在日本大正文化全面开花时期来到日本留学,西方思潮、日本近代文学、城市空间体验都为早期创造社文学的形塑提供了养分,与此同时,日本对中国留学生态度从尊敬转为居高临下亦给他们带来内心的冲击。近代化城市的空间体验与被撕裂的自尊、情绪的焦灼转化为文学的生产力,他们的留日体验推动了创造社文学的形塑。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中叶,中日两国都处在落后的封建统治之下,同样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侵略。为挽救民族危亡,摆脱西方列强的羁绊,尽早实现富国强兵之梦,两国志士仁人都曾为如何实现近代化进行过长期不懈地艰辛探索。然而,中日两国早期近代化的命运竟是如此迥然不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不仅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而且迅速摆脱了民族危机,  相似文献   

12.
法律近代化离不开法律名词的近代化。中国法律新名词源于西方,而取法于东邻日本。先进的中国人在取法日本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篇章,其中以黄遵宪的《日本国志》行文最早,影响最大。《日本国志》内存有大量近代西方法律新名词,近代中国人通过学习它,迅速地掌握了西方近代法律术语,从而大大加快了中国法律的近代化。《日本国志》实为中国法律近代化的一块巨石,黄遵宪实为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先驱。  相似文献   

13.
清末戊戌变法与新政改革,均主张“效法日本”,安徽教育近代化在此背景之下开始逐步推进。一大批皖籍贤哲赴日考察教育及相关制度,仿照日本学制在省内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皖籍学子赴日留学,聘请日本教习来皖任教,有效地促进了安徽教育近代化事业的发展。受日本影响,清末安徽教育的近代化过程中,大批具备先进思想的仁人志士走向革命化,为近代中国推翻帝制的革命运动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4.
论日本右翼思潮的渊源及演变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右翼思潮源于近代天皇制观念的形成及由此派生的日本人的国体优越感。明治维新后,日本建立了天皇制国家,较快地实现了近代化,而蔑视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理论也应运而生。战前日本的军国主义狂潮成为右翼思想的集中体现。战后,日本右翼思潮重新泛起,并以各种新的形式纷纷登台,引人深思和警惕。  相似文献   

15.
在近年的文史哲与艺术等学科的研究中,晚明时期被越来越清晰地描述成一个历史转型期。在书法史上,徐渭和黄道周为代表的书家的作品同样具有这种转型性特征。本文借鉴社会历史学的研究成果,勾勒了晚明时期中国社会早期近代化的特征并对应晚明书法的转型性特征,认为这股书法潮流与当时中国社会早期近代化的某些特征是相一致和互动的。  相似文献   

16.
东亚(中国大陆、朝鲜、韩国、新加坡和台湾、香港地区)的教育,如今正面临着一个共同危机。尤其是中国大陆、韩国、日本和台湾地区的教育,它们在20世纪模仿日本,实现了自身“被压缩了的近代化”,而到了步人21世纪的今天,它们再次模仿日本,断然施行了全球化背景  相似文献   

17.
明治政府与日本产业革命何兰在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产业革命起步最晚,然而,进展速度很快,仅用了不到英国产业革命一半的时间,就跃入资本主义近代化强国之列。促成日本产业革命高速发展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是,明治政府国家政权的作用是举足轻重、占有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近代化与日本的武力崛起构成日本近代史的基本内容,这个过程始于何时,值得再审视。笔者认为,日本近代化始于幕府开港后连续进行的安政、文久、庆应等三次改革。其间,幕府创办近代陆海军与近代兵工厂、发展外贸、鼓励留学、培养洋学人才、调整官僚制度等多方面改革,各种先期近代化举措早于明治维新。通常将中国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实际上并不妥帖。开港后幕府改革为明治维新铺路架桥,两者前后相连相续,并在历史延续中发生变异,却并非断绝或者是断裂。  相似文献   

19.
<正> 明治维新后,日本在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完成了欧美历时一二百年的近代化,一跃而成为亚洲强国,并且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日本近代化的完成固然有许多因素,但明治政府重视教育、注重科技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普及教育是不可忽视的,本文试图就此加以简介,以期对我们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近代化的主体是资本主义工业化,而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板心则是产业革命。日本工业化在近代产业革命中的地位、特点、影响和作用,便是文章所要考察的主要内容。只有这样,才可能把握日本工业近代化运行的基本规律及其历史轨迹,从而使我们对战后日本经济出现的所谓“奇迹”有比较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