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礼运>是研究儒家道德教化思想的一篇重要经典:康有为、孙中山等为其托古改制的需要,均把该篇首唱的"大同"之世推崇为人类的理想社会,这是有背<礼运>作者原意的一其实,<礼运>论述的是礼治、道德的起源及其教化问题.并阐明礼义是治政安国的重要手段.总体上说,该篇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教人为善去恶是道德教化的核心,儒家将此分为理论层面上探讨恶的来源问题与实践层面上践行去恶的功夫问题。阳明提出气是性的表现,抛弃了理学家主张的气是恶的来源,从而在理论层面上取消了恶的来源;他又以致良知的简易功夫取消了去恶功夫的独立地位,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儒家道德教化的全面危机。  相似文献   

3.
自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到东汉王充对儒家思想神学化倾向批判为止的七百年间,儒家道德教化思想有一个从形成到建立一整套完备体系的过程。对它进行认真的疏理,有利于把握其发展脉络和整个思想教化体系。  相似文献   

4.
阳明学派承续了儒家道德政治的传统,通过“化治世为治心”的思路,把社会治理的问题转化为个体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问题,强调道德信念对于良好政治的重要作用.基于对道德政治的坚定信念,阳明学派十分重视社会教化,他们通过积极的社会教化活动将心学理论落实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去,化民善俗.信念的政治以及社会教化的理论与行动构成了阳明学派在政治哲学上的两个主要指向.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宝藏。古代人的诚信、明礼、勤俭、自强等等的道德原则,是我们现今社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就大力倡导实行“德治”,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贫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等等,显示了中国古人重视道德教化的德治思想,是我们走向现代化所必须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6.
张国强 《职大学报》2007,(1):106-108
道德教化思想是孟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孟子道德教化的目标依境界高低分别为圣人、大丈夫、君子和士;道德教化的途径分为自修之道和施教之法;孟子提出的这些理想人格目标和教育方法,对于当今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荀子是继孔、孟之后先秦时期的又一位儒家大师,其道德教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荀子发展了孔孟的理想人格目标思想,对理想人格所包涵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阐释,他提出的独到的道德修养方法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指出“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应是纠正不正之风的根本所在。《先秦儒家思想三论》的中心内容是论述光秦儒家孔、孟、荀的诗教乐教思想、道德教化修身思想、以及美育思想,这些内容对当前我国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华民族培养“心灵美”的一代新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功能的维度审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大概涵摄如下几个层面:一是作为基础的娱乐功能,二是作为主体的审美和认识功能,三是作为主导的教育功能.教育功能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而在中国传统文学中,通过形象化的创造,宣传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以实现其道德教化的目的,更是许多作家创作的思想动机之一.本文将主要考察蒲松龄创作的伦理教化意识,试图从文化学的角度审视这种意识存在的民族文化背景、作家实现其道德垂训和教化功能的途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对蒲松龄的伦理道德思想作一初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儒家与法家的功利思想,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儒家的功利思想趋向于价值性和伦理性,偏重于道德教化:法家的功利思想趋向于工具性和实用性,偏重于实践。由于儒法两家功利思想的趋向性与偏重不同,两家在功利思想的角度、内容以及求取功利的方式等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并由此对后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